校外培训公司股价闪崩,课外补习这门生意,还有“好未来”吗?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中小学周六上课?教育部辟谣了

前两天,就在大家欢度周末,沐浴在温暖的春日下、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有些人,却感受到了冬天一般的刺骨寒冷。

美股中的教育中概股,迎来了一波闪崩,市值蒸发了1000亿,而原因,仅仅是网上的一则传言——“双减”。

啥叫“双减”?就是不光学校要减负,也要减课外培训机构的,除此之外,还要对课外培训机构进行多方面的政治、限制。

当然,在家长群里引发热烈讨论的就是:学校周六要上课(当然是自愿选择),以此压缩课外培训的时间和空间。

当时我看到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不太可能,虽然我一直以来都认为应该校内适当增负,才能减掉校外的负担,但官方让周六不休息,还是有点怪。

果不其然,第二天,教育部就辟谣了:

一则网上流传的不实信息,就能让几家上市公司遭到暴击,可见他们有多脆弱。

严监管

周六上课、整顿培训机构的动作虽然没有,但是,对于教培行业越来越严格的监管,以及公众对其的批评,却一直在路上。

两会上,有关学生减负、教育改革的提案吸引了众多关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教育焦虑这个话题,已经是全民参与了。

几天前,教育部官微转发了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的文章:

同日,我看到了半月谈的五评校外培训:

可以预料的是,对于教培机构的监管,将日趋严格。

此次几家上市公司的暴跌,“双减”的传言可能只是个引子,更多的,是市场对教培行业未来预期的反应。

家长们应该怎么做?

可能很多家长会说,我也没办法啊,别人都去补习,你不补习不是等着“跌落底层”吗?

尤其是一些培训机构,他们会告诉你,所有人都在超前学、加量学、超难度学,你不疯学、猛学,你家娃就完蛋了,将来别说大学,就连高中都考不上。

我也经常看到家长说,教的全都不考,考的都是课外的,不去课外补习有什么办法?

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应该是培训机构统一的“话术”。

如果不给你加量、加难度,不让你提前学,那你在学校学的那些,就足够了,还有什么理由要花大价钱参加课外培训呢?

所以,你懂的。

不管这些机构吹得如何天花乱坠,孩子们最终要参加的,还是官方举办的中考、高考,而这些考试,并不是考提前量、考难题、偏题、怪题的。

就以家长们心心念、最焦虑的中考为例吧,几年前,我同事曾经对我说,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厉害了,中考基本都能考满分啊!

说这话的背景,是我们本地几大名校的录取分数线,基本是满分减去三四十分左右,要知道,这不是在说最高分,而是这几个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按照中考总共七八门课程来说,每门课平均扣分不能超过5分,否则你可能就与这几所好学校无缘了。

我回答道,其实这不是现在的孩子变厉害了,当然,现在的孩子们上的补习班更多,题刷得更多,受到的相应训练也更多,应试能力肯定是比以前强不少的。

不过,更关键的一点,而且是最主要的一点是:中考题变简单了。

回想了一下我当时中考,全校最高分也就拿到了86%的分数,而现在呢?几大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都达到了94%!(注意是最高分和最低录取线比较)

这一现象,也能从2020年上海中考得到验证。

在分数段统计图中可以看到,数学、英语都呈现“倒金字塔”形,都是分数越高,人反而越多,分数越低,人数却越少。

数学141-150的接近满分段,有26988人,136-140分数段,有10819人,总人数合计是37807,而考生总数也才大概8万人左右。

也就是说,以数学为例,136以上的考生(满分150),就占据了总数的47%,几乎接近一半。要说考题难、偏、怪,我是不相信的。

唯一“正常”一点的,是语文,成绩分布呈锥子形,中间大、两头小。

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以及我们两年前在《语文教育大改革,家长们都看懂了吗?》里写过的:“得语文者得天下”。

语文成了拉开成绩差距的关键,而语文成绩的提高,需要长期阅读的积累。但从现实看,孩子们的时间都用来刷数学和英语了。

说到这,家长们的路线图应该已经很清晰了,没有什么难、偏、怪,如果你认为有,那你可能不知道被哪个机构忽悠了,不薅你羊毛薅谁羊毛。

注重基础,给孩子留出阅读、思考,甚至是玩、睡觉的时间,更加全面的发展,这才是正道。

小升初摇号了,好高中的名额也都平均分配了:

降低考试分数比重,各种综合素质评价都已经在路上了,你还执着于让孩子在暗无天日的培训班里整天刷题?

如果你是普通家长,难以预测未来的走势,那可以看看民办学校、教培机构这些身在其中的参与者的反应。当然,不要看他们说什么,看他们做什么。

他们早就感受到了其中的寒意,谋求退路了。

也就只有一些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人,死鸭子嘴硬,触动利益,真的是比触动灵魂还难啊!

但事实会证明,他们不过是螳臂当车的小丑罢了。

孩子教育,比拼的就是家长,但不是家长的口袋、钱袋,而是脑袋。

很可能你一个不小心,就被人家征收了“智商税”。

延伸阅读:

语文教育大改革,家长们都看懂了吗?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5530749941031653

作者:超人爸爸说教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