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高年级都要放弃,为什么还要上兴趣班?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既然都要放弃,为什么还要学?
现在,基本从幼儿园开始,小朋友们就开始上各类兴趣班了。每个孩子的区别,或许只在于上哪个种类,上多少个。
如果你的孩子是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你就会发现,周围的孩子、家长,上兴趣班上得热火朝天。
我记得网上曾有人说过,别看这些家长、小孩现在披星戴月,学得不亦乐乎,等到了高年级立马偃旗息鼓。
到了小学五六年级、初中,学业的负担很重,不少家庭就会选择把兴趣放到一边,主攻文化课,这些以前学得火热的兴趣班,就基本销声匿迹了。
另外,也有不少人说,如果你不学到专业程度,各种兴趣班都是白上。
比如前一阵,我就接连看到了几条类似的内容。
他们列举了身边的例子,就是学了各种乐器、绘画的孩子,多数都没走专业路线,少有几个专业路线的,也都混得一般。
所以艺术类的兴趣都是白烧钱的,走不了专业还是别学了。
前一阵,一外卖小哥在等餐的间歇弹起了钢琴,引发了网友热议:
当时网上就有个宝妈,看了报道后大哭,说自己再也不逼孩子学琴了,学了也没用,将来还是只能送外卖。
又过了一阵,网上流传《小时候学钢琴花了几十万,现在只能在公司年会表演》的文章,网友参与度也很高:
一时之间,以钢琴为代表的兴趣班,成了“学了没用”的代名词。
学了没用?那是你太功利
学这些兴趣班,真的是毫无作用吗?可能要看你以什么标准去衡量了。
按照家长们心中的“幻想”,只要你学琴了,就要成为郎朗,只要你学画画了,就要成为毕加索,只要你学XX了,就要成为……
如果只能在辛苦的工作之余,弹奏一曲、或者作画一幅以自娱,或者最多在公司年会上表演一下,那就是彻底地失败了。
但他们难道就没想一下,问题是,你学数理化也没去造导弹和卫星啊!
归根结底,还是家长期望太高,另一方面,就是太功利。
我发现现在有些家长,真的是很功利,非常非常的功利,特别功利。
学了就必须有用,而且必须是短时间能看到效果的有用,这个有用,还必须肉眼可见,不可见还不能算。
就连说出“我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的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也不能免俗。
老公问她女儿要不要学钢琴时,她说:
不学,北京有300多万孩子在学钢琴,楼里就有四五家,孩子学钢琴想出类拔萃是自取灭亡,不如让孩子学古希腊罗马史。
学什么东西,就一定要出类拔萃,就一定要压别的孩子一头?学东西是为了和别人比,还是自己想学?
仅仅因为你觉得学的人太多,难以出头就不让孩子学了,万一孩子就喜欢钢琴呢,万一孩子的天赋就是钢琴呢?
这个学习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这还是清华大学的副教授,一般人就更难避免了。
答案
网上不是曾有个问题,既然读过的书都忘了,那读书有什么意义?
赢得最多赞同的答案是:你读过的书,虽然可能忘了不少内容,但它们早已融入了你的血与肉,成就了今天的你。
那么上兴趣班呢?
咱就不说什么“增加艺术气质”之类高大上的话了,就从“融入你的血与肉”方面说。
不管是普通家长,还是清华副教授,他们所说的学与不学,实际说的都是美术、音乐的“技”,即是否学会了这项技巧,而不是“道”。
不论你学的是美术,还是音乐,也不论你学的是钢琴、小提琴、萨克斯、架子鼓中的哪种乐器,“技”是不同的,但“道”都是相通的。
就以最普遍的钢琴为例吧,当然了,艺术类的东西,我本人也是外行,涉及到具体技巧也未必能说对,大家不要要求太高,我只说它们背后共通的东西。
学钢琴,其实学任何一个兴趣爱好道理相同。之所以绝大多数人刚开始都踌躇满志,但多数都长久不了,就是因为他们盯着的,是想弹奏《蓝色多瑙河》的快乐,期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这么拉轰。
但学琴,是从练习手型、弹奏单个音符开始的,就像达芬奇刚开始也不是直接画名作,先要练个几年画鸡蛋。
刚开始,你很快就能学会个新曲子,觉得挺新鲜、挺容易、挺有趣,后来难度逐渐增加,一周学一个新曲子,再后来变成一个月,难度再大点,说不定半年、一年都练不好一首新曲子。
随着新奇感逐渐褪去,就进入到了按部就班的平稳期,随后可能进入瓶颈期,学很长时间都见不到效果,这时候你会很痛苦,除非你把瓶颈突破。
这个过程中,内容越来越难,困难越来越大,挺折磨人的,它会考验你对这个项目的兴趣、热爱、忍耐、专注、恒心、毅力,以及如何应对压力,如何面对挫折,等等,很多。
用现在教育界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对你全方位能力的考察。
有点类似于孟子说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其实不用大任,每个普通人面对“小任”时,都会经历这个“磨”的过程。
想想你读一本书,做一道题,学一个兴趣爱好,给客户出一个方案,做一个项目,是不是都是这个过程?
书、题、兴趣爱好、方案、项目,都是浮在表面的“技”,你能推动这些东西向前走的底层能力,就是“道”。
这个“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旦掌握,基本什么领域都能加以应用。
日后,不论你的孩子面对什么东西,读书科研也好,考研考公也好,进入职场也好,婚姻情感也好,亲子关系也好,几乎都可以用同样,或者类似的“道”来解决。
学习新东西了,遇到困难了,遭遇挫折了,到达瓶颈了,压力太大了,自己觉得坚持不下去了。凡此种种,你都可以让孩子回想一下,当初学兴趣班的时候,这些坎都是怎么趟过去的。
这就是融入孩子血与肉的“道”,这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法通、万法通,足以让一个人受益终身。
反观现在很多家长,错误之处就在于,热衷于学“技”,而忽略对“道”的体验、学习。
就像学钢琴,很多人都是小学尽快学到十级,过了十级就扔到一边,就像是很着急地去完成一个任务。学完一个“技”,再赶紧学下一个“技”。
“技”学到了,有时候可能还学了不少,但是连“道”的边都没摸着。
这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本末倒置了。
在如今的生活条件下,能让孩子去体验“道”的,最好的途径就是体育、艺术两类兴趣班。
除此之外,发现一些孩子上兴趣班时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刚开始孩子感兴趣的时候,家长都把兴趣班报了一大堆,后来孩子一说“没兴趣”,退出的时候也快,这个就很伤了。
你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遇到困难、挫折,随时都可以退缩、逃避、放弃。
在上任何一个兴趣班之前,都应该和孩子说好,一旦选择,就不能轻易退出,至少要坚持一定时间,学到一定程度才能退出。
这个“一定”具体是多少,因人、因情况而异,但都不宜太短。
结语
上兴趣班,更多的不是去学某一种兴趣,而是通过对这一种兴趣的学习,对孩子的人格进行塑造,这才是最重要的。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979433112215917
作者:超人爸爸说教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