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里的教育焦虑,是真的吗?现实和剧集,哪个更魔幻?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作为家长,你焦虑吗?

这几天,反映家长教育焦虑的《小舍得》热播,并产生了一些争议。

有家长认为,这部剧过于真实,全景再现了家长的焦虑情绪。也有人认为,它营造了更深重的、焦虑到窒息的情绪,过于负面,应考虑停播。

针对这个建议,我昨天写了一篇《有人建议:《小舍得》制造教育焦虑应停播,这个建议好不好呢?》。

评论比较多,说什么的都有,很多人都说,确实太真实了:

是不是都这么焦虑?

那么,是不是如一些人所说,周围全是这么焦虑的家长呢?

肯定不是,绝对不是。

虽然有不少人说,“我身边的人都这样”。

但是,你并不知道,不在你身边的人,都是怎么样的。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身边的人,基本和你三观一致,有些人即使在你身边、但三观不一致的,平时也不会聊大家根本聊不下去的话题。

所以即使在你身边,你在计算“身边的人都这样”的时候,也不会把他统计在内。

一个宿舍5个人7个群,不也很正常?

在你眼前,有1000个人说“是”,不代表距离你十万八千里,不会有10000个人说“不”。

尤其是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信息多到爆炸,但每个人能接触到的东西,其实是非常有限,而且是个性化的。

现有的网络平台,还有哪个不是根据兴趣分发内容的?你的每一次点击,都是在强化自己兴趣分类的标签,然后得到系统更多相似内容的推荐。

你越看,推送到你面前相似的内容就越多,你对事物的印象就更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生活在井底的那个青蛙。区别只是,这个井口到底叫什么名字,是“教育”、“育儿”、还是“军事”、“旅游”、“美食”。

这就是“信息茧房”,而织就这个茧房的人,就是我们自己。

所以,不论你对一件事的认识多么肯定,多么100%、10000%地确定,都需要不断追寻、听取“蓝军”的反馈,避免在自己的茧房里打转。

否则,你可能并不知道,这世界原来还可以有那么多可能性。

有办法吗?

我经常看到一些家长说,家长肯定是焦虑的,除非所有人都能上名牌大学,或者即使中考分流了,上职业学校和上大学待遇一样了,才能不焦虑。

这个逻辑非常可笑。

想表达的意思是,我焦虑了,社会就要给我买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不我就会一直焦虑。

现实是,你爱焦虑焦虑去呗,社会不会因为你焦虑而改变。

更何况,有些愿望本身就不切实际。

如果所有人都能读名牌大学,那名牌大学也就没有现在的价值了。读了大学的,也有待遇好、待遇差的,上了职校的,同样有待遇好、待遇差的。

如果所有人待遇都一样,努力不努力都一样,奋斗不奋斗都一样,这不是在抹杀努力的人的付出吗?

如果真搞成这样,那才是勤奋人养懒人,劣币驱良币了。

其实,也就是这些家庭里的孩子还小,家长还对孩子有着很高的期望,就像有网友说的,等上了中学就好了。

当遭遇过现实的打击,期望值不断降低,也就没那么焦虑了。

千言万语、苦口婆心地说教,还是抵不过现实的教育。

到了那时,可能会感慨自己明白的太晚,要是早点知道就好了。

延伸阅读:

有人建议:《小舍得》制造教育焦虑应停播,这个建议好不好呢?

取缔校外补习机构,所有孩子就在同一起跑线了吗?

你的带娃焦虑,就是这样批量编造出来的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614729622256280

作者:超人爸爸说教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