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1被罚、家教被禁,没有补习班的时代,普娃的出路在哪里?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1对1你上不起

“双减”政策出台快1个月了,各地也都在如火如荼地落实。

当时,就有一些家长开始“攒班”,三五成群,找一个好点的老师,一对一、二对一、三对一、五对一之类的。

还有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就担心了,自己这边一对一不可能,既找不到好的老师,钱包也不允许。

但实际上,你看了相应的收费标准,就不用担心了:

以上图中的初二为例吧,一节330,一次1小时啥也上不了吧,2小时起步,一次就660。 如果一周2次,一个月8次,那么月支出就是——330 * 2 * 8 = 5260。

有多少家庭能够承受每月5000多的补课支出?

家教机构停业、私人家教也入射程

然而,即使是这样,家教、一对一也是不被允许的。

前两天,华师大家教中心停业,该中心是1995年就成立了,至今已经发展了26年,很多网友纷纷留言表示不舍。

这是一个比较有标志性的代表,其他类似的机构也应该会采取相同的操作,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除了家教机构,还有一对一培训、私人家教。

北京教委前几天发了一个通报,公布了对违规进行学科类培训的机构和个人的查处情况。

这其中,引起大家注意的是,不论是对机构还是对个人的查处,都包含了一对一培训,或者叫私人家教。

其中被查有个个人,是藏身于咖啡馆进行一对一培训的。

实际上,“严打违规补课,私人家教也入射程”的,不仅仅是北京一地,而是多地。

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想补课,可能只剩下一种形式了:住家教师。

门槛就被提高到了——5万。

一个月5万,已经远超一般人的承受能力了,咱们以前不是说过嘛,补习班之所以大行其道,不是因为它太贵,而是因为太便宜,谁都能参与得了。

这玩意越贵,参与的人就越少,影响的人也就越少。

这个价格就算是涨到100万,也照样有人消费得起,但足以把99.99%的人拦在门外。

很多人焦虑,在于周围的孩子都在补,这时候,补课有用没用已经根本不重要了,你需要加入补课大军寻找安全感。

如果你发现周围的人都不补,或者都补不起的时候,你补不补还重要吗?

普娃的出路

之前曾经做过一个简要的分析,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层面入手,认为“双减”后,学生相对轻松,教师工作量加大,家长的压力增加。

学生层面,少了周末两天10个、8个补习班的奔波,少了为攀比、因焦虑而上的补习班,应该是轻松了不少。

教师层面,工作量加大了不少。 课后延时、暑期托管、早晚自习,以及原来在补习班补的知识点,会有一部分转到学校,由学生在课后、课间、或者自习时向老师提问等形式代替。

家长层面,“压力”陡增。

其实所谓的“压力”陡增,主要是焦虑情绪无处安放。

不管补习班有没有用,家长总之是花钱了,“努力”了,至于有没有效果,有当然好,没有也就那样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上清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上高中,但起码焦虑情绪得到了释放。

如果最后结果确实不行,那也会有一种“我已经努力了,还这样我也没办法”的解脱感。

当不能补习的时候,家长缺少补习班这个安慰,相比之下会更焦虑一些。

但其实,不管是焦虑、还是更焦虑,补习,还是不补习,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改变原有的结果。

在不少家长的眼里,只有去补习才叫学习,不去补习班就不叫学习。

实际上,现在的资源是海量的,看你会不会利用。网课、辅导书等等学习资源都有,也一直都在,未必都需要通过上补习班、一对一辅导才能学习。

有人会说补习班快,但前提是你已经筛选到了一个好的补习班,或者好的老师,这个筛选的过程已经淘汰掉了很多人。

寻找资料、自己选择、自主思考、去粗取精,同样是锻炼综合能力的过程。

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太多的家长根本一分钟、一秒钟都不想等,今天把娃生出来,明天上个补习班,后天就考清华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成长,是急不得的。

结语

在一个专家演讲的现场,有家长问:不补课,娃还能去干啥?

专家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家长需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和孩子一起参加有益的家庭活动。

但我觉得,能问出“不补课,娃还能去干啥?”的家长,你跟他说啥都没用。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420620972554505

作者:超人爸爸说教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