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过后,为何只有中国实现了崛起了?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当今世界,全球大约有将近200个独立主权国家,在这200个主权国家中,能够称得上是强国的,一掌之数,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也不过10来个。

历史往前数300年,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范围内真正实现工业化,建立起工业体系的国家,两只手掌便可数完,其实也不用费心去数,占据当今世界格局领导地位的美国,早已帮我们数好了,八国集团,简称G8。

说起G8,一个很巧合的事就是这些国家都是在二战前的帝国主义列强,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世界最强的工业国,列强依旧在,只是世界早已变了样!

二战过后,能够称之为全球性强国而又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遍数世界各国,唯有中国能够称之为从底层爬起的真正崛起。

所谓崛起,以国家综合实力而论,不单单是GDP排名的变化,而是综合实力,包括工业能力、军事威慑力、政治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等多方面,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工业化,国家由农业国升级为工业国,这一点就已经排除了很多国家。从底层崛起,二战前不是帝国主义列强,没有所谓的工业基础,从一穷二白一步步发展至今,其实遍数下来,只有中国、新加坡、韩国等寥寥几位,称得上是二战之后崛起之国,印度都差点意思,工业化太薄弱了,但是韩国和新加坡在外交上影响力实在不足道也,主导今日世界格局的国家是五常,左右世界格局的是G8+五常,影响世界格局的是G20,其中只有中国能够有这种影响力。

为何中国能够成为二战后唯一崛起的国家,这其中有何秘诀?给今天的我们怎样的启示?

01 国家发展的共性条件

第一点,先决条件,我认为是国家主体统一。

国家主体统一,意味着内乱平息,国家结束了战争状态。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资本的投入,自工业革命以来,在国家发展初期必定需要引入大量外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资本逐利的天性使得资本不会投向一个随时可能爆发战争,这种存在不确定的地方,资本只会投向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而和平与稳定,需要国家主体统一,需要一个国家能够与周边势力形成和平的环境。

1949年新中国建国72年以来,新中国与周边发生的较大规模军事冲突一共发生了4场,分别是抗美援朝、中印边境战争、珍宝岛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这4场大规模战役,中国都是被迫反击,在国际社会普遍赢得好感,并且关键的是这4场战争,中国都取得了胜利,维护了边境的安定,保持了国家主体的统一与稳定,也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的信任与安全感。

第二点,存在一个主体民族。

一个国家存在一个主体民族,就意味着民族纠纷减少。在以西方社会为主论调的舆论场中,西方的血统论一直甚嚣尘上,强调血统,强调民族。同一民族分居两地,如同有缝的蛋壳,一旦有英美分裂主义认为的合适机会,便如那苍蝇般蜂拥而至。

存在一个主体民族的情况下,保证主体民族对于国家的掌控力度,调和民族矛盾,从而保证国家主体统一,而不至于内乱,打断发展进程。

中东地区,曾经诞生过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如今为何战火纷飞,不得安宁?不得不说,民族混杂,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主体民族能够压服境内其他民族,民族冲突、宗教冲突此起彼伏,身处四战之地,稍一撩拨,战端再起,如此国家如何能够发展,再多的财富也不过是空中楼阁,暂时寄放在此处罢了。

曾经的南斯拉夫,在铁腕人物铁托逝世后,各民族分裂,硬生生将一个南欧强国分隔成一个个小国,塞尔维亚在大国中左右为难。

第三点,资源、人口。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家发展初期大都是资源换经济的模式,所谓环保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家经济转型期才可以考虑的问题。

资源贫瘠的国家,无疑是困难重重的,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初期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资源种类越丰富越好,资源储备越多越好,这就要求国土面积需要尽可能的大,尽可能的囊括各种类型,如中东沙漠国家,国家的资源多为油气类资源,初期想要发展只能发展单一出口型经济,依赖出口,资源出口型国家面对资源进口型国家天然上处于劣势,双方如何公平竞争?

有了资源就可以了吗?还不行,还需要一定的人口,有人才有消费,有消费才有市场的诞生,有了市场,生产出的产品才能卖出去,生产迭代才能启动,生产链才有更新换代升级的可能。

注意,这里的人口主要指的是国内人口, 依托国外市场发展出口,这样不就有全球的人口形成的大市场作为支撑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发展初期,能够被还处于发展初期的国家所掌握的技术,都是些粗加工的产业,想要在全球市场竞争?并且,一般这一类粗加工的产业链也都是发达国家淘汰剩下的,都需要密集劳动力参与,没有国内人口,能承接下这些产业吗?显然是不能!

02 中国的独特性

以上,说完国家发展的共性,却无法回答为何二战后,只有中国实现了真正崛起,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说一说,中国的独特性,也正是因为这些独特性,中国才能从一穷二白逐步发展到如今这等程度,将一些以前看起来还不错的国家远远甩在身后。

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哪些独特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点,主权独立。

联合国有近200位受国际社会认可的主权国家,但是这其中能够保持主权独立的国家没有多少,或多或少会受制于他国,就比如我们的邻国日本来说,日本的国土上仍还有美国的驻军,想要驱逐谈何容易!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废除了近代以来一切不平等的条约,将外国入侵势力完全驱逐出境,面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敢于说不,只为争取主权独立,不受制于人。

第二点,优质的国土面积。

中国的国土面积约占960余万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南北纵横5500多公里,东西横贯5200多公里,囊括几乎所有地形地貌,资源储量丰富,若论优质的国土面积,中国还优于俄罗斯和加拿大,略逊于美国。

优质的国土面积,意味着丰富的资源,煤铁油气等工业发展必须的能源不必受制于人,至少能够保证工业发展初期的使用。

同时,丰富的地形地貌,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优良资源,也是各类先进技术天然的理想试验场,这也是为何中国高铁能够畅销世界,安全稳定!那是因为,出口国的国土地形,早已在国内试验过多次,失败是成功之母,国外购买产品是不会给你试错的机会,只有国内才有不断试错,不断改进的可能!

第三点,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良好的基础教育。

人口,意味着劳动力,庞大的人口基数,也同时意味着人才出现的无限可能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永远来自于人的需求,当庞大的人口基数与良好的基础教育相结合,人口压力将转变成为人口红利,人口也将成为人才,持续推动技术革新与社会进步。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毛泽东主席领导的工农红军便在各地开展扫盲班,教授贫寒农民读书识字,新中国建立时,中国的教育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文盲占全国人口的近80%,学龄儿童入学率不足20%。

如此让全体中国人都能识字读书,让所有适龄儿童入学,成为毛主席领导新中国的工作重点,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新中国依次开展了4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分别是:

1950年9月开始的识字扫盲运动,这次扫盲运动到1953年止,全国扫除职工文盲近100万人,扫除农民文盲308万人。

1955年,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入,对人民的文化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毛泽东主席看到了这一点,他希望借社会主义改造的春风来扫除文盲,1955年9月,第二次扫盲运动到来,到1957年上半年,全国原有文盲中已有2200万人脱盲,并已有160万人达到高小和初中毕业文化程度,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骨干。

1958年春,第三次全民动员的扫盲运动再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960年5月11日,开展注音识字的扫盲运动,第四次扫盲运动随之开展,至此到1964年,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了52%,到80年代再次人口普查统计时,这个数字已经降到了15%。

第四点:工业化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再也无力与大机器生产为代表的工业竞争,工业时代随后开启,现代国家想要发展,国家无法实现工业化,便难以在国际市场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而想要发展工业化,没有另一个大国的技术转移,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想要入门无疑,难!

然而,工业化又是一个国家的看家本领,别人凭什么要向你转移,没有无缘无故的好,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施舍,想要技术,要么那资源换,要么具备巨大战略地位。

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来源于苏联的援助,而这份援助又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无数志愿军用血肉之躯打败强大无敌的美帝国才得以换来的。

朝鲜战争爆发初期,毛泽东主席顶着别人的质疑和美国的强大压力,毅然决然地决定出兵,从而确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也迎来了国家工业的起步。

第五点:基础建设

基建狂魔,似乎是融入中国的血脉中的天赋基因。

早在古代,万里长城横亘在崇山峻岭之中,都江堰伫立在浪涛滚滚的洪流中,秦兵马俑静默陈列在横沙泥流中。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统一,战争远离了这片饱受苦难的土地,基建狂魔的因子再次显露,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新中国在全国开展水利设施、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的新一轮浪潮,道路纵横交错,交通便捷,水库湖泊林立,调节着气候,灌溉着农田。

第六点:五大常任理事国

这一点也是突出的一点原因,屏蔽掉大多数国家的原因,五大常任理事国才是当今世界的规则制定者,身为五大常任理事国可以在国际规则内规避掉很多对自身发展不利的条件,网络常有五大流氓的称号,这里就不在展开了,懂得自然懂。

03 终章

广阔的国土面积决定了众多的人口,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充满活力的消费市场,基础教育的普及又将庞大的人口基数转化为人口红利,基础设施的广泛推广决定了单一文化的市场被激活,主权独立决定了自主可控,坚持党的领导保障了国内的稳定繁荣。

如此多独特的因素叠加,中国如何不能崛起?

回首72年的风风雨雨,中国摸着石头过河,走过错误的路,跌倒了擦干眼泪,爬起来接着干,一代人吃两代人的苦,一代又一代的接力,风来雨去,一颗红心永不变。

站在今天的高度,再来看这段波澜壮阔的共和国历史,有一个人无疑是那个至关重要的人,他从人民中来,他到人民中去。

他诞生时,这个国家积贫积弱,满目疮痍,军阀割据,人均寿命只有35岁,全国80%的人都是文盲,列强环伺,国土沦丧,国人屈辱的活着。

他离开时,这个国家已经具备了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人均寿命达到65岁、文盲率降低到了20%、8万4千余座水库、100多万公里的公路、2万公里的铁路、千余所各类高等学校、没有内债没有外债,中华民族昂首屹立于世界之巅,不受外人欺负。

二战过后,新中国为何能够实现崛起?一切根源在于毛泽东时代就已经打下的坚实基础啊!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苍天巨木,不惧风雨,源于幼苗时期的扎实根基;晴天高楼,巍峨屹立,始于奠基时的坚实地基。

致敬伟人,你的人民念你想你,愿今日之盛世能如您所愿!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4479650430101691

作者:青衫弹史,软件工程师,历史领域爱好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