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背后复辟斗争,谁人能懂秦始皇的天下为公?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说起秦始皇,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焚书坑儒的暴君,可是真的有几人了解焚书坑儒背后的故事呢?焚书坑儒这口黑锅,秦始皇背了2000多年,秦始皇到底冤不冤?
01 变法与复辟
大秦帝国的崛起根基在于商鞅变法带来的整个社会性变革,法治建立起来的国家根基,耕战体系带来国民脱胎换骨式的改变。
秦国自商鞅开启变法以来,复辟与变法便相互纠缠,困扰着秦国政坛,商鞅变法对内和平,保留了大批旧有的贵族势力集团,通过对外征战扩张转移内部矛盾。
早在商鞅变法期间,反对变法的政治集团便唆使秦孝公的太子,未来的秦惠文王,主动触犯商鞅颁布的律法,以此试图改弦易辙,推翻变法。
只是令这些人没有想到的是,秦孝公对于商鞅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太子首傅公子虔受刑和右傅公孙贾代为受刑。随着商鞅变法的深入,维护变法成果的新的军功集团形成,双方形成抗衡,并且随着对外战争的不断获得胜利,军功集团的力量不断壮大,被压制的反对力量趁势潜伏下来,等待致命一击的反扑。
秦孝公之后,历经五代君主百余年时间,秦国始终处于商鞅制定的法治体系,通过军功崛起的贵族集团也开始有了变化,试图开始稳固自身及其家族的利益,固化阶级。
秦始皇继位后,秦国实力冠绝六国,外患解除,内忧滋生,嫪毐之乱引发秦国官场大地震,包括内史、卫尉在内的多位高级官员参与叛乱,相国吕不韦也因此丢官,事后秦国内外一度出现了排外的呼声,秦国本土官员的集体推动下,逐客令开始执行,这一切其实是秦国内部矛盾开始激化的一个征兆,如果成功将会是一场对商鞅之法的复辟,倒逼着秦国回归变法前的状态。
秦始皇亲政后果断发起秦灭六国之战,整个国家的注意力被战事牵动,内部忧患暂时平息下来。公元前221年,齐国都城临淄在齐王的率领下投降秦军,六国宣告统一,持续了15年的统一战争也落了帷幕,然而秦国内部的战争也正式的爆发开来。
丞相王绾在战争刚刚结束时,立即提出要对国家实行分封制,新打下的国土不再归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而是分封给秦始皇的皇子们,仿照西周分封诸侯的惯例,成立自治的诸侯国。
丞相王绾在近乎逼宫的威胁下,强势的秦始皇怎么能够忍受,一场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大讨论在朝堂上随后展开,支持郡县制的李斯获胜,王绾随后辞官以示抗议。
这是始皇帝面对的第二次大规模的复辟浪潮,由丞相王绾带头挑起,时间恰好是六国统一之战结束的节点,在这一场复辟浪潮下,始皇帝看似胜利,实则也有埋下了诸多隐患,包括立后立储等问题,并且为了安稳各家学派的情绪,始皇帝正式下令设立博士官,而这些博士官恰好大多都是主张复归周礼的儒家学派所担任,孔子的九世孙孔鲋也被封为文通君,要知道秦国可是非战功不得封啊!这是秦始皇在做妥协与让步!
而恰恰是这些与秦国法治理念有着根本性不同的博士官们发起了第三次复辟运动,最终激怒了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双方撕破脸面,再也无法保持之前的表面和平。
公元前216年,始皇帝下令全国彻查土地使用情况,遏制土地兼并。这年年底的时候,秦始皇在秦国核心地区兰池遭遇刺杀,并且事后调查竟然一无所获,这里补充一下,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最后的调查也是无疾而终,由此可见,秦国的地方基层已经开始动摇腐烂。
朝堂上再次不合时宜地出现了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大论战,可一可二,事不过三,这一次的论战彻底激怒了秦始皇,始皇帝下令取消博士官制度,焚书坑儒,以最激烈的手段对抗文官集团一而再发起的复辟运动。
始皇帝面对朝堂上一次又一次的复辟势力,一再忍让,先后通过战争、设立博士官等手段来转移视线,结果秦始皇的退让被视为软弱,开始变本加厉,逼宫刺杀,死缠烂打,一幅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势,终于双方以一种最激烈最无法挽回的手段将矛盾激化,从结果上来说,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斗争,始皇帝赢得了短暂宁静,却输掉了整个帝国!
02 分封制 VS 郡县制
这一场复辟与反复辟的焦点,在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端。
分封制与郡县制,孰优孰劣?
千年来,中国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分封制是一场历史的倒退,郡县制才是大一统王朝的最正确的选择。西汉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但是有没有朋友注意到,西汉的根基所在关中地区是不允许分封的!原因就是分封之下,是对国家实力的削减,郡县是对中央实力的加强。
汉景帝时期,面对分封国家的做大做强,不得已打了一场七国之乱,这对国家的伤害无以言表,即使是打完七国之乱,也没能解决分封国家有可能威胁中央政府的隐患,为此汉武帝不得不祭起推恩令这杀手锏。
汲取了汉朝的教训,隋唐宋元明清逐渐采用了虚封的手段,赏奉不封土的形式,中央直接掌控地方,由此之后历代王朝极少爆发中央与地方分封军阀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注:唐朝的藩镇实际上也是分封,开了历史的倒车),中国的主要矛盾也转变为地主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这种阶级内部矛盾,而这种阶级内部矛盾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整个阶级对于国家的整体认同感,也因此中国王朝自秦以后,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处于大一统状态,或者正走向大一统!
实行郡县制,中央权力将会大大加强,与此同时,底层百姓的负担也会大大减少,因为若是实行分封制,封国必定建立一整套类似中央的行政体系,官吏士卒的数量也会大大增加,而这些多出来的官吏士卒的薪水从何而来?最终必然是要转嫁到底层百姓身上!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士绅官吏热衷于分封制的原因,不仅能够凭空多出无数官位,做官办错事了还能有退路。
与之对应的是,欧洲国家的分封制,现如今欧洲一共有44个国家,其中又有多少国家是由之前的某个分封领主转变而来的呢?
秦帝国能否实行分封制?
答案是不能!秦帝国的根基在于商鞅建立起来的法治和耕战体系,一旦启动分封,这种法理就被破坏殆尽,秦国统治的合理性就会被质疑,秦国的统治也会随之土崩瓦解。
封国之内,权力独立,奖惩不明,我为帝国效力,事多力大,你为封国办事,事小力少,最终你我功劳一样,谁能服气?最后谁又会为帝国效力呢?
始皇帝的困局,如何破解?
我的答案是,内九州郡县,外九州分封。
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提出《禹贡》中所说的九州只是天下的一部分,除了中国所在的赤县神州这个小九州之外,还有另外八个和小九州一样的州,称之为中九州,中九州之外还有大九州,如此构成了整个天下。
邹衍的说法,有点绕,简单来说,按照禹贡中国所在的地界为九州,这里我们为了方便叙述称之为内九州,而中国之外的地方统称为外九州,也不分什么中九州、大九州了,就包括今天的东南亚、东北亚、欧洲、美洲等地区。
内九州郡县,很好理解,就是中国本土坚决实行郡县制,不允许分封!这是保证中国统一的根基,也是保持一个强盛的中央政府所必须的,而一个强盛的中央政府则会对地方以及分封国形成强有力的向心力和统治力。
外九州分封,那就是在中国本土之外启动分封,换成现代术语来说,就是殖民!这有什么道理呢?
我们将时间拨回西周刚刚建立的时候,一场牧野大战,西周就完成取代商王朝的历史进程,那么,问题来了,商王朝统治下的各个地方势力,西周王朝是怎么处理的呢?答案是,不处理,西周统治者将有功之臣分封出去,让这些分封臣子自己去处理,通过中央与分封国家之家的纽带,西周将触手尽可能的在中华大地上延申,完成了一次地图开疆的壮举!
那么,问题来了,秦帝国已经占据了中国国土上大部分优良的土地,剩下的都是些丛林密布或者高山峻岭,就算始皇帝愿意分封,那些大臣是否愿意接受呢?
古人对于土地的执着是今人所无法想象的,西周分封时,江南这一片还都是沼泽密布的原始森林,在古人的筚路蓝缕的建设下,楚国、吴国、越国以及那些被楚国灭掉的小国们的先祖们哪个是建立在开发完成的良田沃土之上了,再说朝鲜、日本、东南亚这些地方的土地挺好的,非常适合开垦,以当时秦国官吏的眼光来看,肯定愿意!
这一招其实也是汉高祖刘邦用的,只不过刘邦将关中作为小九州,将其他地区进行分封,所以在打败了项羽之后,刘邦仍在四处征讨,那如果将有功之臣分封出小九州范围,是不是就没这个问题了呢,本土之外,你们爱咋滴咋地!
有人说,秦始皇缺少一幅世界地图,不然就可以统一世界了,其实啊,始皇帝的确缺少一幅地图,能不能统一世界不知道,但是转移秦帝国内部矛盾,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03 天下为公
我们再将视线回转秦朝,当秦国朝堂爆发复辟与反复辟的大争议时,秦始皇心中想的是什么呢?
一代文豪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始皇帝道: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天下为公,是的,此时的秦始皇心中所想的只有天下,怎样才能将这个刚刚打下来的江山整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国家?
为此秦始皇为这个帝国制定了一整套的顶层设计,书同文车同轨这样说烂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给华夏民族一个安稳的发展环境,始皇帝下令在原有燕赵等国长城的基础上进行连接扩充,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雏形。长城的修建,使得华夏文明在北方缺口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战略防御支点,从而构建起北有长城,东临大洋,南有丛林,西有高原的半封闭式的环境,使得华夏文明能够在王朝衰落时依托长城进行防御,王朝兴盛时又能依托长城进行反击,衰落时尽可能的保留元气,强盛时又能保持对外的战略优势,直到如今长城仍旧是中国抵御北方风沙的一道屏障,默默守护着中华大地。
秦帝国,虽然灭掉了六国,然而六国新附,人心不稳,统治薄弱,为了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始皇帝下令修建直道。秦直道,以咸阳为中心向外辐射,东至渤海,西面最远到甘肃,北通内蒙,南到湘皖浙一带,全长700公里,宽30多米。秦直道的修建,对于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央也能够有效控制地方。
为了开拓华夏族群的生存空间,秦始皇又下令北击匈奴,南讨百越,向北夺取了河套平原,想南开辟了江西、福建、江南、两广等大部分地区,构成了中国版图的雏形。
即使被后人诟病的阿房宫,东至骊山温泉,西至雍城,北过咸阳原,南至终南山,覆盖整个关中核心地区,如此庞大的工程,只是单单服务秦始皇一人?我想一个胸怀天下的帝王是不会有如此享受的,毕竟秦始皇每天都要批阅文书多达120斤(注:约合现代计量60斤),若是单纯享乐的话,始皇帝何必如此辛苦?别忘了秦灭六国之后,将六国贵族尽数迁到咸阳,阿房宫,我推测应该更主要是为了安置这些数量庞大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六国贵族。
04 终章
有朋友说,后人用着他统一后流传至今的文字,对秦始皇叽叽喳喳的评论,喜欢的叫他千古一帝,讨厌的叫他一代暴君。而秦始皇,不言不动,像一座大山,山下的麻雀怎么叫,他真的不怎么关心。毕竟,站的高度不一样。
挺喜欢这位朋友的说法,始皇帝的功绩自不必多说,懂的人自然明白,认死理揪着焚书坑儒和秦法严苛不放的人,不妨多看看新鲜出土的秦简,里面会刷新你对大秦帝国的认知,比如汉武帝巫蛊之祸、明太祖反贪腐大作战、清代文字狱,秦始皇焚书坑儒判处死刑的人实在太少,也太仁慈了,这些可都是动摇国家根基,要搞复辟的人!
随着越来越多考古发现,秦帝国的神秘面纱也逐渐揭开,我们对秦帝国的认知也在不断刷新,越来越多被儒家学者影响的刻板印象被颠覆。今天我们自豪地称呼自己的民族为汉,或许在汉之前,还有一个更为恢宏鼎盛的庞大帝国,她的名字叫做,秦!
始皇帝,你赞也好,骂也罢,始皇帝所设计的中华基因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密不可分,今天的我们仍在享受着始皇帝所带来的统一红利。
祖龙魂死业犹在,今日华夏承其恩!
秦孝公招聘的智慧,现代企业学着点,别总画饼,年轻人不吃那一套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6757443959882782
作者:青衫弹史,软件工程师,历史领域爱好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