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索,中国为何能够后来居上?多亏了有毛泽东打下两点基础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火龙喷薄而出,云雾升腾。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中国第一个大型常驻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奔向了浩瀚的宇宙。
目前运行多年的国际空间站年事已高,接近服役的寿命期限,很可能将会于2024年退役。届时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全球人类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
遥想过去,1957年10月,R-7火箭带着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飞入太空,人类的太空时代正式拉开了帷幕,也开启了美苏太空争霸的大幕,早在60年代苏联率先将人类送上太空,美国则是针锋相对地登上了月球,而此时的中国还在为卫星技术发愁,直到1970年4月24日,中国才终于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新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拿到了进入太空的门票。此时的太空俱乐部已有美苏法日4个国家,距离1957年已然过去了13年的时间!
虽然起步晚,但终于还算是赶上了时代的末班车,而在航空这个高精端的领域也再次地应证了中国定律:在任何领域,只有中国上了车,主动或者被动开始自主研发,那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这个领域往往能够后来居上,成为领头羊!
那么,中国定律为何能够在航空航天事业上生效呢?
01 神仙打架的时代
二战过后,美国掀起冷战的大幕,苏联随后迎战,意识形态的竞争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1949年苏联第一颗核弹试爆成功,美国和苏联成为全球仅有的两个拥核国家,双方一旦爆发直接大战,整个地球都将毁灭,在这种灭世的压力下,美国和苏联两大政治体系对立的超级大国试图寻找不冒任何军事对搞的风险而置对方于死地的方法,太空竞赛便是两个超级大国施展技术、意识形态、政治手腕而无军事冲突风险的战场。
冷战初期,美国与苏联有着先见之明的几乎同时进行着太空竞赛的准备。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美苏两国便开始了热火朝天地争抢纳粹的军事遗产。V2火箭是争抢的焦点,美国抢到了V2火箭总设计师冯·布劳恩,苏联抢到了火箭生产基地。
冷战的爆发,美苏双方将竞争的焦点集中在洲际导弹上,通过洲际导弹可以将装有核弹头的导弹直接打击到对方国土之上,远程威慑力十足,同时这也是研制运载火箭、展示航天地位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1951年在罗马召开会议,提出了一个在国际地球物理年(1957年7月1日到1958年12月31日)期间发射一颗人造卫星的方案,只有前苏联和美国接受了这项挑战。
太空竞赛从一开始就可以说是一个神仙打架,小弟们闪开的时代!
美苏冷战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结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中,太空竞赛几乎贯穿整个冷战,双方你来我往,有胜有负。
1957年8月21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洲际导弹,10月4日再次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8年1月31日,美国的第一颗卫星探险者1号发射升空。
1957年,苏联将小狗莱伊卡送入太空,1958年8月17日首枚月球探测器由美国发射成功,1959年苏联实现了首次月球探测器着陆,1961年苏联英雄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这也是人类第一次进入外太空,1969年7月21日,美国人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功登陆月球,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批访问月球的人类,并且还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足迹。
那么,在这个神仙打架的时代,中国在做什么?
02 二梯队杀出的黑马
外太空,很可能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重心,任何有志于人类未来发展或者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国家都不可能忽视这一赛道的竞争,然而太空探索对于技术的要求太高、资金的投入太多,并非一般的国家能够玩得起,唯有美国和苏联这种超级大国能够接二连三地进行实验探索,处于遥遥领先的第一梯队,法国、日本等国只能身处第二梯队仰望美苏,至于剩下的国家可能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
当美国和苏联进行太空竞赛之时,开创人类历史上多项第一的记录时,中国正在恶补功课,这份作业中国已经拉下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即使是如此,中国也从未放弃对于外太空的探索。
1956年2月,钱学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建议,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支持,1956年3月,国务院制定了《1956年至195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要在12年内实现中国在喷气技术和火箭技术上从零到一完全的独立自主。
在这一规划纲要的指导下,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受命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开始着手新中国的导弹、卫星设计研究工作。
在无数科学家前赴后继、不计荣辱的付出努力下,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新中国探索宇宙奥秘的新时代,这一天也被设立为中国的航天日。
这一天是中国探索外太空的新纪元,虽然相比第一梯队的美国和苏联迟到了很多年,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中国也因此跻身于第二梯队,终于赶上航天探索事业的末班车。
1971年3月3日,长征一号火箭将实践一号科学探测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实践一号外形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相似,是中国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中的第一颗,同时也是中国发射的第二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实践一号的设计寿命是一年,实际上直到1979年卫星轨道寿命才结束,在太空中工作长达8年之久。东方红一号卫星试验性质和象征意义更多,而实践一号可以说是真正第一颗有着明确使命的卫星,标志着中国卫星技术的成熟。
"实践一号"卫星测试样机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天后按照预定计划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从轨道上回收卫星技术的国家,另外两个分别是美国和苏联,仅仅4年时间中国已然是第二梯队的领头羊。
而中国的目标从来都不是第二梯队的领先,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03 毛主席的遗产
航天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式的付出。在航空航天事业上,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为新中国留下了诸多遗产,其中最为重要的我认为是以下两点。
第一点,工业体系。
航空航天技术,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卫星、火箭、核能等为其提供动力的技术也因此得到了飞跃式发展,计算机技术等为其提供算力的技术也有了突发猛进的进步,生物技术研究也因为外太空的加入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我始终认为,工业革命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一个渐进式过程,没有经历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特别是重工业体系,这样的国家是无法完成后续的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
跳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直接迈入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可能看不出问题,但是一旦涉足到综合国力竞争的领域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比如印度。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兴起,此时的新中国还是一穷二白,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完成了初步的工业化,随后新中国开始了独立的太空探索,可以说新中国是同时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三场工业革命,前无古人的创举!
在毛主席的领导之下,新中国已经初步建成了国防重工业体系、民用轻工业体系,完全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让中国在任何时候都无惧任何国家的威胁,也是中国经历任何外部风雨的最坚固稳定的压舱石。
第二点,国民教育。
技术由人创造,人才永远是一个国家最核心的推动力,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无数人才的投入。
大力办学、振兴教育、发动全国人民开展扫盲运动,让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文盲率,在20余年里由80%以上缩小至不到20%!
有人会说,扫盲能对航天航空这种高精端的事业能有什么帮助?可是你要知道中国有14亿人口,只要扫盲人群中每万人诞生出一个人才,乘以庞大的人口基数,都是不可忽视的技术力量,中国人足够聪明,很多时候只是少了入门的途径!
04 星辰大海的征途
相比较于美国和苏联曾经的成就,中国航天事业只能说是刚刚起步,火星、木星我们都还没去过,太阳系也没能走出看看,距离我们星辰大海的目标还很遥远,但是没关系,从今天开始努力,每天接近一点目标,终有一日中国必能征服星辰大海。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国每一步成就的背后都是无数英雄前辈在我们之前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勇敢地踏出一条从没人走过的康庄大道。今天我们沿着前辈们走过的路,继往开来,也在为我们的后辈开辟一条康庄大道!
加油,中国!
征途:星辰大海
航母问世有多久,中国的航母梦就有多长,百年等待终于迎来下饺子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8479707399201512
作者:青衫弹史,软件工程师,历史领域爱好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