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身在四战之地的安徽人,为何能打败苏浙赣联盟,建立明帝国?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最近做了一期关于明朝开国将领的视频,在收集资料的时候,蓦然惊觉,一部明朝开国将领史,里面出现的人物大半出生于安徽。

1370年,大明建国的第三年,明太祖朱元璋第一次大封功臣,6人晋升公爵,这6人中除去曹国公李文忠出生江苏盱眙外,其余5人均出生于安徽。若是将这个范围扩大到明初功臣表,明太祖朱元璋最终钦封的25位公爵之中,竟也有出生安徽的高级将领多达22人,仅有曹国公李文忠、济阳郡公丁普郎、蕲国公康茂才3人非安徽籍出身,安徽籍明朝开国将领占比高达88%,遍布安徽省南北!若是将这份统计名单扩大到150位明初功臣表,这个比例稍有减少,依然是占据大多数的恐怖数据。

大明天子

若是将目光看得更远,时间横向拉长,蓦然发现,除去明初,还有三国、晚清、民国,安徽这片地界上名人辈出,独领一个时代的风骚。固然,古代中国政治有着乡党情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更是常态,可是安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次数实在有点多。

今天不谈三国,也不谈晚清和民国,只谈明初。朱元璋势力北有蒙元朝廷势力,西边是势力占据大半中原的陈友谅,东边是富裕的张士诚,南边还有方国珍的虎视眈眈,朱元璋占据的安徽之地可谓是四战之地,可是最终赢得天下的人却是朱元璋集团。为何一群身在四战之地的安徽人,朱元璋势力集团,能够先后打败占据江苏的张士诚集团、盘踞浙江的方国珍势力、以及雄踞两湖江西的陈友谅集团,脱颖而出,最终建立起大明帝国?朱元璋势力集团从异族手中恢复失陷百年之久的中华大地,更是收复了沦陷异族之后600之久的幽云十六州,完成了驱除鞑虏恢复华夏的历史伟业!

我是青衫弹史,专注历史思考,看天下大势,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个关注收藏一下哦~

1360年元末势力图

01 元末割据

说起明太祖洪武大帝朱元璋的故事,就需要从元末割据战争说起。元朝推行的民族高压政策伴随着蒙元铁骑的衰落再也无力维持,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长久积压的怒火在韩山童、刘福通、郭子兴等红巾军起义领袖的登高一呼中爆发,烽火遍地,席卷全国。

洪武大帝

最初的激情过后,真正的英雄人物登上历史舞台,元末天下大乱趁势崛起的割据势力首脑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一群人,没有一个高贵的门第,也没有万贯的家财,完美的演绎了一场场寒门草根的崛起奇迹。

占据大半天下的陈友谅最初不过是沔阳渔家之子,1355年在黄蓬起义之后正式加入红巾军,成为反抗元朝暴政的一份子,先臣服于徐寿辉,1360年击杀徐寿辉后登基称帝,建立陈汉割据政权,势力巅峰之时,环包上饶信州,横跨荆襄洞庭,长江以南谁敢掠胡须?一度压制的朱元璋喘不过气来。不过5年的时间,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一跃成为横纵千里、统治千万人的皇帝,不愧是能压制洪武大帝的一代枭雄!

鄱阳湖大战

占据富庶的江苏一地的张士诚,最初不过是运送私盐的船夫,无法忍受元朝剥削,一怒之下带领盐丁起义,1353年张士诚自称诚王,建国大周,张士诚是元末各大割据势力中最早树起皇帝大旗的势力。正所谓树大招风,元朝廷丞相脱脱率百万大军来攻,一时间,张士诚张皇失措,急于投降,求免一死。然而,上天给张士诚看了一场玩笑,脱脱受累于元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被罢免流放,百万大军瞬间树倒猢狲散,张士诚也由此稳定政权。

张士诚出生于盐丁,生于富裕的苏南,有着商人的精明与狡黠,却没有一方雄主的霸气和度量。1356年,张士诚攻陷平江(今属江苏苏州市),并且迁都到苏州,此时朱元璋派遣使者意图与张士诚交好,然而张士诚却是扣押使者,也不回信,然后派出大军水路进攻朱元璋所在镇江,失败之后又写信求和,一顿迷之操作可是把我看愣住了,这是一方霸主该有的决策吗?后来想想张士诚的出身,便又释然了,小地主小资本主义或许有着一时的精明,能够把握一时的大势,却终究还是少了一双看穿历史迷雾的慧眼,着眼于己,看重眼前利益,急于求成,当真正大势来临又因自身的软弱妥协而错失良机。所以啊,中国的未来一定不能让江浙财团掌控住!

张士诚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张士诚早早称王、陈友谅也早早崛起,却最终输给了出身更为底层,晋升之路更为艰难的朱元璋,从小父母双方,乞过讨沿街四处流浪、做和尚只为混口饭吃,四处化缘却不得一日之饱,当其他势力崛起之时,他还只是郭子兴的一名亲兵。

可是最终为什么会是朱元璋夺得天下建立明朝?而不是盘踞富饶江浙、纵横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的张士诚,又或者割据两湖、占据荆楚,势力影响天下大半,各方割据势力中最为强横的陈友谅?时代为何选择了实力最弱、兵力最少、出身最低、势力范围处于夹缝之中的四战之地,最终开创了大明帝国276年的王朝基业,辉煌一时。

朱元璋

纵观历史的演化,势力集团斗争的变迁,有两点万变不离其宗的决定性因素,一个是人的欲望,所谓欲壑难填,欲望既是势力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势力灭亡的罪魁祸首。另外一个是山川地势,所谓天时地利,地缘造就一方水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民众,铸就一方性格。所谓人性,演化为权谋政治,所谓地利,则演化成地缘政治,两者共同演绎出一幅国家盛衰兴亡的画卷。

今天不讨论权谋,只谈地缘,看看大明王朝定鼎天下背后的地理因素,扒一扒这身后那若隐若现的安徽!

安徽轮廓图

02 安徽之利

想了解一个地区,先摊开她的地形图。摊开安徽的地形图,两条横向贯穿全境的大河跃然于眼前,淮河、长江将安徽分割成三个部分,皖北皖中的平原、皖南的山区,800mm年降水量线的划分又让安徽地跨中国南北。江河山川的隔离,造成了安徽省内的散装,小时候身在皖南山区,想着的却是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这种南北迥异的差异,造就了安徽人文上的矛盾,在大一统王朝行政体系的强力捏合下,这种矛盾又形成一种有机统一,最终诞生出璀璨的思想文化,也正是在这里矛盾又统一的文化熏陶下,身处其中的民众在辩证中学会统一,于是在得到大势后总能趁势而起。

长江以北的大平原种植出足够的粮食,这是一方势力的崛起的根基,也是朱元璋能够广积粮、缓称王战略成功的保证。长江、淮河两条大河天险构筑起一方势力绝佳的保护屏障,虽为四战之地,却也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得之可得天下。

安徽地形图

以上是内因,除了内因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外因。

安徽省,地处华东,北连豫鲁,中原逐鹿地;东接苏浙,江南富庶地;南通赣鄂,九省通衢天下之中。这种地理位置,一方势力不论是从南向北一统天下,或是以北统南,都必然是整个战局的焦点所在,胜者赢得天下,败者失去所有,双方南北对峙,若是力量相当时则会在此反复拉锯。

安徽最大的不幸是紧邻着江浙鄂豫,江浙一马平川的地形注定难以抵挡北方的进攻,安徽是战争的前线,江南最后的屏障,近代之前,守卫江南一地有两条通道,一是北方的淮河屏障,二是西南的安庆合肥防线,这两条通道都掌握在安徽手中。山峦起伏、河流纵横的安徽,其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江南一地的守护,大别山区的峰峦叠嶂也是西边的武汉长沙等华中腹地最为坚实的保障。抗日战争期间,凭借大别山区、皖南山区的地形,安徽才不至于全境沦陷,为长沙会战、武汉会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水墨徽州

安徽最大的幸运又是紧邻着江浙鄂豫,从安徽出发很轻松的到达江浙鄂豫,取江浙之财,得湖广之粮,收中原之才,天下又何尝不可一争?进一步,逐鹿中原,问鼎天下;退一步,割据江南,一时枭雄。观之古今,崛起安徽而成霸业者,多有之,而立身江南,往往只能是一时诸侯,政权如昙花一现。金角银边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一方势力可以挨着边角,自身却不能是边边角角。

战争,一国之大不幸,却是兵家用武时。战端一起,烽烟遍地,谋士说客纷至沓来。以安徽这种四战之地的地缘环境,必然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古代战争,谋略建立在天时与地利之上,又有谁能够比出身安徽的安徽人更懂得这片地域呢?以其为将,用其为谋,则为必然。

这种天时地利人和,配上一位雄主,于是安徽人才喷涌式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云间黄山

03 一人得道

回到最初的问题,一群身在四战之地的安徽人,为何能打败苏浙鄂赣联盟,建立明帝国?

上文说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问题,古代先民的乡土情结在乱世之中会自动抱团,呼朋唤友,形成势力集团,最终在不断战争磨砺下成长为一个帝国奠基势力。

大明帝国的建立,其成败安危维系在势力首脑朱元璋手中,而恰好这个出身很高、见识过民间疾苦的明太祖多谋而又善断,知民疾而善纳谏,虽然朱元璋亲自指挥的战争并不多,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是常遇春、徐达等一代名将,但是这些名将的背后是一位战略大师沉着冷静的指挥和毫无保留的信任在做支撑。

朱元璋、徐达、汤和、常遇春

在腹背受敌时,是朱元璋在认真分析对方性格后,一锤定音决定先打陈友谅后击张士诚,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故先攻友谅,果然两处得手,一下子从四战之地腾挪转换,局势也就豁然开朗了起来。1367年北伐中原之时,也是朱元璋一手定下先取山东,撤彼屏蔽,而后旋师河南,断其羽翼,再秦陇以定天下的战略方针,一次北征驱除北元朝廷,复汉家王朝,8次北伐7胜1败,如此辉煌战绩让心心念念六出祁山而不得的诸葛亮如何为之?自古以来,北伐最难,多少英雄豪杰折戟沉沙,有名将者如祖逖恒温,有一代明君者如刘裕,有民族英雄者如岳飞等等,尽皆败北,唯有朱元璋在位期间发起的多次北伐取得了辉煌胜利,奠定了大明王朝开国初期近9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涵盖如今中国大部分国境。一个战略大师对于一方势力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有人说,明朝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不说其他几个,仅仅名将一项,一个战略大师做皇帝,轻松吊打其他历朝历代的所谓名将!

《明史》赞誉朱元璋,当其肇造之初,能沉几观变,次第经略,绰有成算,绝非虚词。一代伟人更是对明太祖朱元璋卓越的军事才能给予好评,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宏观的军事分析和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使得朱元璋带领的势力能够在四战之地的安徽站稳跟脚,并且依靠安徽四通八达的水路,四处出击,逐个击破,实现开创皇朝的奇迹。

元大都

04 终章

地缘环境养育一方水土,塑造一方民性,当危机来临时,这种地缘性的势力集团往往又是一方帝国的诞生之初的模样,如西汉帝国的沛县势力、东汉帝国的南阳集团、隋唐的关陇贵族等等不一而足。

孙子兵法有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地缘环境不仅仅是兵家实施战术的重要因素,也是一方势力站稳跟脚的战略要素,得之则在激烈的逐鹿战争中掌握先发优势。纵观历代大一统王朝的势力发源地,多为关中陇西,或为两淮流域,两者靠近中原腹心,却又远离战争漩涡,静待时机,一举而定鼎。

唐宫

抱团组成政治集团最终开创王朝,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并非没有,却没有明朝开国时期这么高的比例,这既是人之常情,又是特殊历史环境下的产物。一部明朝开国历史,半部安徽名人榜,安徽人你骄傲了吗?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壮哉,大美安徽!

全文4400字,本文由青衫弹史原创,感谢您的阅读,未得允许,不得转载,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荣幸~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748725126115960

作者:青衫弹史,软件工程师,历史领域爱好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