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第一次统一全国,第二次战胜日寇,还会有第三次吗?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向公众宣布接受无条件投降。虽然此时中国大陆境内的日军没有第一时间投降,零星的战斗仍在中华大地上爆发,但是结局早已注定,日本的战败已是既定事实。

终战诏书,罪恶的见证

日本战败则意味着1937年以来8年的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向上追溯到1931年东三省沦陷以来14年的侵华战争获得胜利,或再向上追溯到1840年来105年来近代中国屡战屡败的屈辱历史的终结,中国军队首次取得一场战争完整的最终胜利,从政治到军事上的完胜!


如今76年的岁月过去,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翻看泛黄的史书卷册,对比战前中日双方的各项数据,差距之大让人绝望,这就让人不禁想问,为何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能够战胜完成工业化、强大的近代日本呢?这背后有着很多原因,若是从政治上来看,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国共合作,实现了中国在组织力量上的统一。一个海岛国家对上一个统一的大陆国家,千百年来甚少成功者,即使这个大陆国家仍旧是落后的农业国家,海岛国家是实现了工业化的近代日本也不会例外,战败是必然的结果!



国共两党,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不同阶段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崛起进行道路探索,两者之间组织结构、信仰宗旨等等各个方面皆不相同,却因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完美地实现了两次合作,第一次合作便实现了全国形式上的统一,第二次合作便能击败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

为何国共合作能够带来如此强大的力量,击败军阀,战胜日寇,背后是何原因?未来,国共两党之间还能有第三次合作吗?



本文由青衫弹史原创,收录于个人原创作品集《编年史》,这是一部按照时间点讲述从1921年到2001年这80年历史的尝试之作,这是1923年的大事记,不断更新中,敬请关注。

01 国民大革命

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1923年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一次大会上我党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这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序幕正式拉开帷幕,一个各个民主阶级的组成统一战线形成雏形,更是标志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的到来。



1924年1月20日,在孙中山先生的主持下,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国民党政策方针的调整正式达成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最后一步手续,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孙中山先生是睿智的,他看到了国民党自身的不足,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让历次革命都未能毕其功于一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与解放。孙中山先生试图引入共产党的力量来改变这种现状,并且在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出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有人会问,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不是天生的敌人吗?孙中山先生此举是否是对自身阶级的背叛,是否是对三民主义的错误推动?

我认为,这一点恰恰是孙中山先生作为民主革命先驱最好的注脚,一个政党若想永葆青春,长久赢得民心,就必须与时俱进,保持一颗开放包容的胸怀,去学习,去改进,去革新,这才是一个政党不竭的动力源泉!

孙中山先生在经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失败,深刻意识到拥有一支完全控制权的军队的重要性,黄埔军校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创建,国民革命军也与此同时组建筹备。

时机恰恰好的是,此时国共展开第一次合作,我党建党不久,实力薄弱,也得以借此机会全程参与到一支中央军从无到有的过程,党的高级将领也在黄埔军校中受益匪浅。孙中山先生借助共产党的赢得了工农阶层的支持,取得了广泛民意,有了北伐统一全国的民意基础,同时我党也借助这一场合作,充分学习到军队的组织运作模式,为日后工农红军的迅速建立奠定了基础,双方相得益彰,可谓配合默契。

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在于国民大革命,1925年2月,东征军誓师出征取得开门红,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随后国民革命军组建,北伐的时机已然到来,统一全国的伟业即将实现。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国共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正式打响,一年的时间里,直系、皖系军阀被基本消灭,奉系军阀被重创,全国统一在望。

若是国共能够继续合作下去,军阀势力一定可以被消灭,可惜没有如果,最终北伐战争仅仅得到了一个名义上的形式统一,大小的军阀势力仍旧在地方上盘根错节。这种妥协性与不彻底性恰好是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特征,也是为何中国革命绝不能交由资产阶级引导的原因。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对于一个长达2000年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妥协就能够引领中国走上民族解放,国家复兴的道路上的,非得是一场彻彻底底的深刻的社会变革不可!

0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三省逐步沦陷,1933年热河(注:今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区域组成,于1955年撤销)全境沦陷,日寇兵锋直抵北平,剑指华北。正如我党通电全国呼吁的那样,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日寇侵华战争,绝不是一场与历代王朝末期的改朝换代一样,而是有组织有预谋的一场亡国灭种行动,当此生死存亡之秋,任何有识之士无不满腔愤慨,驱除日寇,杀敌报国,才是每个中国人内心的呼声。然而,时任国民政府的掌权者蒋介石在干什么呢?攘外必先安内,在此口号诱惑下,发动一场又一场的内战,对外妥协忍让,对内血腥镇压,不敢惹怒日本人,更不敢对日宣战,因为其背后的英美诸国也是奉行这样的绥靖政策,对外妥协对内剥削!

中华民族,为何能够延续5000千年的古老文明?每当危难时刻,总有勇敢的人奋不顾身地站出来,为民族为国家舍生取义!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毅然决然地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敦促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挽救民族危难于水火之中,史称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历史的转折

西安事变顺利解决,内战终于宣告明面上的结束,国共两党也迎来了第二次合作的契机。七七事变后,在民族危难的危急时刻,这种契机转为现实,国共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我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全国各地抗日战场,深入敌后,积极开辟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很多时候,我们简单地认为正面战场只有国民党军在作战,我党只是在敌后战场行动,其实不然,正面战场我党照样是顽强的战斗,当然正面战场上的主力还是国民党军,这一点不可否认也不容置喙。

正面战场上,淞沪、太原、徐州、武汉、上高、长沙等等大规模会战,战场上将士们抛洒的热血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敌后战场上,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游击战等等战争新模式,开创的是一个民族崭新的未来!

03 终章

第一次合作,是国民党的主动入局,形成了中华大地上的民意统一,借此民意国民政府横扫各大军阀,实现全国名义上的统一。第二次合作,国民党或是主动(注:左派开明人士,如张杨两位将军等)或是被动(注:右派开明人士,如蒋介石等)参与其中,最终形成了组织上的统一,而也正是这种组织上统一,能够让四分五裂、军阀林立的中国勉强形成统一。

这种统一虽然脆弱,随时面临着被撕裂的风险,但即使如此,这种形式的统一便足以调动起整个国家的底蕴,形成一致对外的力量。我始终坚持认为,海岛国家对上一个大陆国家,天然处于弱势,但凡这个大陆国家还能够形成一致对外的统一力量,便足以镇压海岛国家的挑衅,具体原因解释可以参考往期文章:统一的中国与日本,分裂的欧洲与英国,读懂了才知秦始皇的伟大

那么,有过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合作经验,还会有第三次吗?

我认为不会有了,也没有这个必要了。抱残守缺的国民党再也不是那个曾经可以引领中国未来的国民政府执政党,时代在发展,而它却在倒退,开时代的倒车。与时俱进、掌握时代脉搏的是执政中国大陆的共产党,72年的光阴过去,中国共产党不负中国,更没有辜负全体中国人民的期盼。至于,那个对内欺压人民、对外妥协退让的国民党,还是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吧。

星辰大海的开端是国家统一!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了金一南将军的《为什么是中国》一书部分内容,这本书从军人的视角解释了近代中国崛起道路上的苦难磨砺,进而论述为什么现代中国会崛起?我简单总结下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古代中国但凡出现辉煌时期,必定是大一统王朝时期。近代中国以来,地方军阀林立,中央统治力薄弱,看似统一,实则已然四分五裂,从国民大革命到抗战最后到解放战争,中国在战乱中逐步走向统一,又从统一中走向强盛。唯有统一才是民心所向,才是国家复兴的必由之路!统一,必须统一!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过往的苦难,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历史不可忘却,未来才有希望!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163608410635088

作者:青衫弹史,软件工程师,历史领域爱好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