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史 |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做被骂,齐桓公为何被赞扬?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公元196年,曹操决议迎汉献帝并且迁都至曹氏大本营,许昌,自此拉开了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代天伐逆的一代权臣生涯。
曹操与汉献帝

挟天子以令诸侯,古往今来,这是多少权臣梦寐以求的事。遍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真正能做到这点的其实不多,齐桓公算是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人,曹操虽是后起之秀,却是真正将这一策略推向高潮的人,除此二人之外,北周的宇文泰、北齐的高洋、唐末的朱温等等也能算是此中高手,这些人实现了对前朝政权的掌控,党同伐异之下,最终完成改朝换代,黄袍加身的最后一击。
黄袍加身

可是曹操最终到死也没有加冕称帝,对于汉献帝也始终保持礼节上的尊敬,对于汉献帝这样的傀儡皇帝来说,曹操做得了一个权臣能给予的除了权力之外的极致。可是曹操在后世依然被骂得很惨,白脸的曹操,是多少人为曹操打上的脸谱,陈寿的《三国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等诸多关于三国的史书、演义小说,曹操总是一个奸诈小人的嘴脸出现在世人面前。
白脸的曹操

我不禁想问了,同样做的事情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曹操总是被骂,而齐桓公却能在后世被赞扬传颂?我们是不是对曹操有什么误解?

01 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奉天子以令不臣,其核心都是将天子作为吉祥物的象征,借助天子本身的权威号令天下,真正的权力掌握在诸侯手中。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一个王朝覆灭前夕的乱世,相比较于一个王朝稳定运行时期出现的权臣,比如西汉昭宣两朝的霍光、东汉时期的外戚窦宪、梁冀等等一类人,只能称作是权臣,因为诸如霍光、窦宪等人虽能做到把持朝政,党同伐异,但是其实际权力来源于皇权,自身的权势也依附于皇权,或许诸如梁冀等人能够毒杀皇帝,换个傀儡,但是却无法脱离皇权,脱离王朝体系,也正因此当这一类人身死之时,便是势力土崩瓦解之时。
窦宪 燕然勒石

反观之,齐桓公、曹操、宇文泰等人,背后有着完全听命效忠的势力集团,有着独立可控的军事力量,即使是脱离皇权,他们也能立马组建一套新的执政班底,顺畅地运行下来,因为两者之间本身就是独立的,更多的时候甚至是皇权需要依附于诸侯势力,来提振天子的权威。

当领头之人身死时,其组建的势力不会崩溃,在继承体系下从诸多子嗣中推举出新的势力首领,维持集团的正常运转,当天子的权威不在无法在继续借力时,这一类人背后支撑的势力集团会毫不犹豫地将天子踢开,改朝换代,登上前台,亲自掌控天下。

齐桓公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叫法还没有这么露骨,还披着一层尊王攘夷的外衣。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以周天子的名义九合诸侯,借助诸侯之力,讨伐不臣,赢得巨大声望,从而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方诸侯势力纷纷登场,公元196年曹操听从谋士建议,将汉献帝和朝廷百官迁到根据地许县,改名许昌,作为新的都城,之后又通过诸多举措将汉献帝牢牢地掌握,通过汉献帝这位汉室皇帝的身份,得以掌握正统大义的名分,名正言顺地征讨各方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诸侯势力,一统北方,成为三国时期势力最强最大的一方诸侯,为曹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根基。
三国·曹操

02 齐桓公被赞扬与曹操被骂

在知道了什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们不禁在想同样做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为何齐桓公就能得到后人的大加赞扬,而曹操留下的却是诸多骂名呢?

我认为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第一点是:汉王朝与周王室的人心所向。

公元196年,曹操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时,汉帝国的统治已经持续了近400年的时间,汉朝皇帝的权威早已深入人心,并且汉帝国统治的时代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平原,经营河西走廊,建立西域都护府,向南吞并百越诸国,国力强盛,文化兴盛,人民富庶安康,汉家盛世景象早已在文人墨客笔下渲染出一幅美丽画卷,深入后世所有国人心中,对于终结汉王朝统治的曹操自然也不会有太多的好感,故而,之后的历朝历代对于曹操多有贬谪之义,也就不足为奇了。

周王室,分封功臣,以为王畿屏护,地方诸侯拥有完全独立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权利,完完全全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身处其中的百姓只知齐国而不知周王朝,因此对于周王室的遭遇不感兴趣者居多。
春秋时期诸侯国分布图

其次,第二点是儒家和法家的学派斗争

东汉末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贫富分化,黄巾起义在此背景下爆发,席卷天下,诸侯趁势而起,从而葬送了汉帝国的统治根基。

掌握了大量土地的家族称之为世家大族,曹操为了稳固政权也好,解决社会危机也罢,选择了法家,乱世用重典,向世家大族不断施压,杀孔融、边让等人,表明政治决心;推行屯田制与世家争夺劳动人口,充实中央力量;选拔人才实行唯才是举,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等等一系列操作,彻底让曹操把占据主流社会的儒家学派得罪得死死地,得益于纸张的改良、历史记载体系的完善,掌握笔杆子的当代文人尽情地在书籍中补充曹操的黑料。

另外一点,悲哀的是,曹操一生推行法家,抑制世家大族,结果他的儿子曹丕为了皇权向世家妥协,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彻底葬送了曹操毕生的努力,最终曹魏也在世家斗争败给了世家出身的司马家族。

历来改革,最怕人亡政息,后继无人,曹操便是在此上落入下风,被黑了千年。
曹操与司马懿

再则,第三点,大一统思想的贯彻。

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开始,经由汉帝国经400年统治不遗余力地推广执行,大一统思想在中华大地得以彻底地贯彻。

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从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统一度量衡、车同轨,又从经济上实现了大一统,书同文则是在文化上实现了大一统,等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思想体系上实现大一统时,整个中国的政治生态、民众思想已然在大一统的道路上,再也无法回头,任谁搞分裂开历史的倒车,必定为万民唾弃,遗臭万年!

那曹操也没搞分裂啊,为何会被骂呢?这是因为曹操的行为极大了削弱了中央王朝的权威,削弱了皇帝的权势,属于地方诸侯势力对中央皇权的挑衅,为了保持这种中央朝廷的正统性和权威性,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必须将曹操这一类的权臣死死的压制住,也就谈不上对曹操的好感。
曹操:我就是我!

最后,第四点,对外不对内的王朝扩张秩序。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对于战争的态度始终是批判的态度,对于内战更是深恶痛绝,胜,百姓苦,败,百姓亦苦。

对于一个王朝来说,更是有着对外不对内的扩张秩序,这一点在皇帝谥号的评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开疆拓土之功者方可称祖,否则守成之君只能为宗,嘉靖皇帝给朱棣从太宗改为成祖,之所以能够得到后世一致认可,其背后也是因为朱棣本身五征漠北的赫赫战功作为支撑。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歌颂着秦皇汉武唐宗明皇,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皇帝执政期间的政通人和,更是因为他们对外征战取得辉煌成就,大大拓展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

固然,曹操在北方征乌桓安鲜卑,有着开拓之功,但是大多数时间还是在打内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等皆因内战而起,更为关键的是,曹操最终也没能统一全国,若能统一全国,或许结局会大为不一样,具体可参考司马家族。

再观齐桓公,齐桓公九合诸侯北击山戎,援卫抗狄,打击的大都为夷狄之国,固然中原之地华夏族建立的诸多诸侯国家对于齐桓公是心服口服,齐心协力之下将齐桓公推向霸主之位,可谓是众望所归,以至于孔子都要感叹一句,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齐桓公与曹操,两者主要征伐对象的不同,也是造成两者评价分化的原因之一。
无敌汉军

03 终章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斯人已去,功过自有后人评说,赞也罢,骂也罢,这些身后名都无法抹消齐桓公和曹操对于中国历史的贡献,对于中华民族所做出成就。

历史的长河之中浪花卷卷,淘尽无数英雄,或崛起于草莽,或兴起于贵族,初时微末,乘风起势,乱世豪杰出。诛敌灭国,以壮己势,或中道崩卒,或天下几分,或一统天下,成则新朝,开一代之祖,败亦无悔,无愧此心,功也过也,生前抱负身后名,后人自会评说。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345726306853132

作者:青衫弹史,软件工程师,历史领域爱好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