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用错配音,泸州老窖把它告了,赔偿7万,网友评论很有意思!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互联网果然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发任何东西都要小心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

近日,一名女生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道歉声明,声明指出,在去年的12月21日,发布的内容是猫咪舔裸露脚趾,并且配了国窖1573的广告语:你能品味的历史436年,国窖1573。

泸州老窖认定此事侵权,该视频明显具有贬损侮辱泸州老窖名誉的行为。法院也支持泸州老窖的诉求,女孩需要赔礼道歉,并且赔偿损失7万元。

女孩对此全然接受,并且已经在近日进行了全网道歉,一度登上了热搜。

网友们对此的反应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态势。

支持泸州老窖做法的网友1表示,违法了就是违法了,干嘛装无辜?网友2表示,你这样恶搞人家的企业,告你不是很正常吗?大家都是成年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反对泸州老窖做法的网友3表示,泸州老窖这也太大气了,不喝了。网友4表示,一个王者拿着一个青铜在地上疯狂摩擦,有意思吗?

1

泸州老窖做法欠妥

如果单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泸州老窖只不过是维护了自身的利益而已,这是一个无可厚非的事情。

这个事情有点类似于一个收破烂的三轮车因为闯红灯轻微剐蹭到了一辆劳斯莱斯。开劳斯莱斯的老板既可以要求收破烂的赔钱,也可以收破烂的不赔钱。

只不过劳斯莱斯实在太贵,收破烂的可能要收10年破烂才能赔上这点钱。可问题是错误确实发生在收破烂的身上,你就得赔偿,这就是犯错的代价。

一个开劳斯莱斯的逼着收破烂的赔钱,多少会让人觉得有点以强欺弱。同理,泸州老窖的这种行为跟这种现象很像。

我们再想一下,假设开劳斯莱斯的不让收破烂的赔钱,又会是什么反应呢?

肯定会有人说:“活该人家开劳斯莱斯。”

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泸州老窖的身上,假设泸州老窖放过女生的话,社会的反应又会是不一样的。

如果从营销的角度来看,泸州老窖这一波是失败的,因为泸州老窖只是通过法律手段阻断了侵权事件的发生,这也阻断了品牌的不断露出机会。

这种现象有点类似于国内的某个明星一样,只要大家一嘲笑他,他就立马委托工作室给用户一张律师函。

相反,国内的另外一个明星,因为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表演松垮,常常被人拿来嘲笑。最后这个男明星团队杀出了一个狠招,利用网友的嘲笑出了一个自嘲的歌曲。没有想到的是,这首歌竟然成了他的最出名的代表作。

不过,这个男明星又因为其他方面的问题入狱了。但是一码归一码,那一次的公关事件确实给力。

2

真正的负面传播绝不能忍

短视频时代,品牌如果对于网友的恶搞能够做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有可能会起到正面作用。如果品牌能够主动加入恶搞自己的行列,这样反而会起到最意想不到的结果。

举个例子,假设泸州老窖官方也用同样的创意做一个视频,说不定播放量会达到千万级别,这不比你花钱打广告好吗?

因为短视频的本质就是娱乐,这也就给了恶搞文化生存的土壤,大企业一定要学会接受这种文化,甚至要与这种文化打成一片。大企业越能接受被恶搞,公司的格局就越会被放大,最终可能人人都爱的品牌。

不能接受恶搞的感觉给人一种玩不起的感觉,最终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人们再也不聊这个品牌,让你从网上消失,第二个结果就是换个方法继续调侃你,又让你无法起诉。

作为一家大企业,其实不能接受的负面传播是那种直达核心的负面新闻,比如说:食品安全问题、政治倾向问题、虚假宣传问题等。

这些问题是企业的命门,企业不能忍受是可以被人理解的,毕竟这种玩法就跟“骂娘”差不多了,这是原则问题,不容侵犯。

其他的恶搞问题,大企业可以自行掂量,可以起诉,也可以自嘲。起诉则会被网友认为“玩不起”,自嘲则会更加被网友喜爱,甚至成为年轻人心中的第一品牌。

试想一下,假设泸州老窖没有起诉,而是偷偷给这条视频加热,让这条视频爆出千万级别的流量,吸引更多人模仿,这样就会给企业爆出上亿的播放量,甚至是几十亿的播放量。从品牌营销的角度来看,你将会成为全平台最热的白酒品牌,还怕竞争不过贵州茅台吗?

因此,遇到被恶搞的时候,只要不是违背原则问题,任其发展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用媒体思维全网覆盖,让产品销售慕名而来!

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媒体传播上。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媒体思维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传播度,就没有认知度;没有认知度,就没有美誉度;没有美誉度,何来知名度!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331189580000568

作者:胡华成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