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审竞争,一线教师你拿什么和学校管理层去争?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前几日网上热议“职称之争的本质是利益之争吗”。江海志认为,职称之争当然是利益之争,关键是争的规则是否公平。审视一下当下的职称评审,我们就会发现争的规则实在是不公平,一线教师几乎无法与学校管理层争夺职称评审的有限指标。
2015年职称评审改革增加了校内竞争环节后,只要有学校管理层参与评审,除了特别优秀的一线教师,普通一线教师是无法跟他们竞争的。因为江海志发现,几乎所有学校的校内竞争规则都明显地偏向于管理层。有人戏言,职称评审就是校长评上高级后,轮到副校长,副校长评上高级后,轮到中层。所有管理层评完之后,一线教师才有机会争取极为有限的高级评审指标。
我们来粗粗看一看某所学校的高级职称校内竞争方案。
一、班主任加分与行政加分
超过班主任年限1年加0.5分,上限5分;担任校级干部(即正副校长)每年加2分,没有上限;担任中层正主任每年加1.5分,没有上限;担任中层副主任每年加1分,没有上限。也就是说一线教师多做10年班主任只能得5分;但是校级干部自担任校级干部之日起,一年2分,2.5年就能得5分,注意还没有上限,如果某位副校长做了10年了,他(她)就可以拿20分。凡是学校管理层,加分就没有上限,而一线教师呕心沥血地做班主任,哪怕你做了20年,因为有上限,你也只能得5分。一线教师,我们拿什么跟管理层争职称评审?
二、表彰加分
市优秀教师和市优秀班主任都可以加分,前者加5分,后者加2分。管理层几乎人人都是市优秀教师。近年来,江海志发现,学校的各项荣誉几乎都颁给了管理层。有人说,这些荣誉都是给管理层量身定做的,甚至有人说职称评审校内竞争方案也是给管理层量身定做的。
三、教科研加分
管理层没空写论文,但自然有人代笔。管理层没空搞课题,但是绝大多数课题的主持人都是管理层。各级课题主持人的加分是参与者的3倍。参与者一般是一线教师。
跟管理层相比,我们一线教师唯一的优势是中考成绩,但是该校中考成绩的加分方案是全年级中考平均分在全区第一名,加4分;全区第2名,加3分。参加职称评审的管理层一般也会教一个班。这样一来,一线教师教学成绩突出的和管理层中考成绩加分就是一样的了。
某校今年只有1个高级职称名额,全校200余人,达到高级职称评审必备条件的有40余人。今年某副校长要参评,消息迅速传开,好多人很快就放弃了参评资格。“这几年什么荣誉都是那个副校长的,今年的职称评审,其它人都是陪衬。我何苦去陪衬呢?”好几个放弃高级评审的老师其理由大体都是这样的。最后只剩下2个打算为以后的评审做铺垫的一线教师准备给这位副校长做陪衬。
为什么几乎所有学校的校内职称评审竞争方案都会向学校管理层倾斜呢?甚至给人以竞争方案是为管理层量身定做的感觉呢?很简单,校内竞争方案是管理层制定的,而当下对管理层又没有有效成熟的监督制约机制。这样一来,管理层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于是出现了今天这个局面。
实事求是地说,自2015年职称评审改革后,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审就是一年一度地对一线教师的伤害。
2015年职称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将部分评审权下放给学校,但是却没有有效的机制来监督学校。权力没有了监督和制约,于是本应该促进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职称评审伤害了广大一线教师,也伤害了教育。
职称之争的确是利益之争,因为广大一线教师除了职称晋升实在没有其它的途径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水平。但是不公平的利益之争不仅让许许多多的一线教师既无法通过职称晋升提高收入,还被深深地伤害。
江海志认为,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学校,请有关部门收回下放学校的部分职称评审权。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1317265684555773
作者:百家号,湖边说教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