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人际交往6条“铁律”,越早学会,越受益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前几天,接到一位多年没见的老朋友打来的电话,简短寒暄几句,那边便声称“最近做生意,手头有点儿紧,能不能支援点儿?”

“需要多少?”我直接开口。

“能周转个万八千的,当然最好,实在不行,少一点儿也行,过两天肯定还。”老朋友那头多少有些犹豫。

“我给你打2000吧。”听完老朋友的承诺,随即,我便向他的微信转了2000元钱。

老朋友那头表示感谢后,接下来的几天,一直没了动静。

就在前天,他发来了微信,表示2000元还有些少,能不能再转8000元过来?

我当时就无语了,并无奈的表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至此,那位老朋友连同借出的2000元钱,一块儿跟着消失了,发微信也不回,再也没了音信儿。

2000元钱,属实不多。讲真,当初借出去的时候,也没打算钱能被还回来,但内心还是抱着一丝小侥幸,万一能按期归还呢,只可惜,希望还是落空了。

而对于那位老朋友而言,看重的是钱能否到手,至于我这边怎么想,无所谓;但对于我而言,感觉的却是被骗了,并不是钱的事儿。

由借钱与还钱这件小事,透射出人际往来,总是围绕着两个核心内容展开:一是相互利益能否被满足,二是彼此人性(品)是否被伤害。

像那位老朋友,有了“银子”,丢了“面子”,至于本人,则是既失了“银子”,“面子”貌似也没了。

既得“银子”,又不伤“面子”,善莫大焉。

那么,围绕利益与人性,人与人之间究竟如何相处,有哪些基本原则需要坚持,归括起来,有6种人性交往“铁律”,在这里分享一下,以期对读者在与他人交往中能有所借鉴与启发。

1.立足人品

常言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人与人之间相处,短期靠互惠,以现实利益满足取胜,利来则往,利去则散。

长期靠人品,必要的礼尚往来肯定还是存在的,但更多的时候则是有事吱一声,有求必应;没事儿,各忙各的,互不讨扰。

有人说,饭局也能见格局。见过一起聚会的几位朋友,吃饭时,推杯换盏,你好我好大家好,埋单时,相互躲闪,你付我付谁来付。

有的人则是主动埋单,次次主动,人缘越来越好,而有的人则是主动逃单,次次如此,人缘越来越差。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品,可以装得一时,却装不时一世。时间一长,每个人人品几何,段位几层,在他人心里都会是一清二楚,更会被分出个三六九等。

人品尚可者,交之,人品逊色者,离之。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2.适时倾听

会开口说话是一种能力,能闭嘴倾听,则是一种涵养。

人际往来,最为忌讳的就是,因为你的“无畏”,不顾他人有言在先,自己插话乱说一通,乱讲一气。

引发他人的“无奈”,正所谓“不懂别人的心,就守好自己的嘴”,遇事少言,多听,总是没有坏处。

1965年,日本经济低迷,松下电器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销售情况一直不容乐观。为改变这颓势,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专门集合各大销售行与代理店的负责人,一起开会研究解决对策。

会上,各位负责人各抒己见,舌枪唇战,讨论非常激烈,唯独松下幸之助一言不发,静静坐在那里,用心倾听。

等到其他人的发言结束了,松下才讲出了他的销售方式,结果,全员一致举手赞成他的改革措施。

松下的“倾听策略”,满足了他人的表达欲,让下属充分而又彻底地表达了他们的想法,避免本人与他人的正面冲突,同时,使得自身的最终想法也变得相对完美,所讲之辞,切中要害,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领导威望。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作家海明威曾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要使自己能更好地说服他人的前提,就是要认真仔细地听他人说的是啥,不必刻意证明自己,只要表现对他人的赞同,自己的意见也会自然而然地被接纳。

3.相互尊重

有句话,看透,是智慧;不说透,是善良,也是一种对人对己的尊重。在与他人接触过程中,何时何地都要考虑到他人的面子问题,这是基本的交往操守与素养。

知名主持人撒贝宁可谓是一位极具智慧的情商高手,总是能将对方的面子照顾地妥妥的。

在一次《挑战不可能》的节目中,一位嘉宾表演完看鱼鳞辨别鱼重量的技艺过后,准备与撒贝宁握手,在握手前那位嘉宾下意识地在水缸里洗了一下手,撒贝宁见状也立即洗了一下手。然后,才与对方亲切地握起了手。

这一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周全他人的举动,让人倍感舒适,温暖十足。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现实当中,类似于洗手后握手这种能体现彼此尊重的细节,还有很多。诸如,公共场合接打电话,不要大声,不要滑动对方手机内的照片,看到对方发来的微信要及时回复,不在休息时间讨扰他人等等。

常言讲得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当你向别释放善意之时,也正是你被对方看重之际,当把彼此的尊严与面子放在心上,接下来的相处,就会变得简单。

4.保持边界

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与人接触要有分寸感,不能没有尺度。除却外在的边界,彼此之间的接触的距离一般而言,需要保持在120-360cm之间。

内在的交往边界,大部分人都是不愿让他人侵占,无论是来自言语还是来自心理。

突破交往边界的,在职场当中,往往体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破防。他人地盘,我做主。经常会遇到见面自来熟的人士,握手、谈话不到5分钟,便熟络地可以称兄道弟了。

特别是在同处一桌饭局的情况下,几杯酒下肚,有的人便开始有些“膨胀”了,对同事大呼小叫,指来使去,对于领导,也失去了往日的尊重,敬酒之际,免不了勾肩搭背,说三道四。

另一种则是被动取悦。我的地盘,他人做主。有的人,逢人见面,既交人,又交心,三言两语不到,便开始对他人全抛一片心,讲个人得失,讲对他人看法,搞不好,还将自己的种种“不幸”,也合盘托出。

更有甚者,为了博得他人好感,放弃个人交往底线,不懂拒绝,不会说不,对于他人的求助,来者不拒,结果,抬高了他人,委屈了自己。

要知道,你所讲的,并不一定是他人所关心的,而且,任何人都不愿意充当他人的情绪垃圾桶,有些事,还是放到自己心里为好。

交往,虽然看似两个人,多个人的事情,实则还是自己的事情,无论关系多铁,感情多深,自己都要保持属于自己的那份空间,这是你的私人领地,与他人无关。

5.讲究表达

表达,可以说交往当中一柄双刃剑,表达好了,会使彼此之间的关系锦上添花。否则,则可能使原先不太好的关系,雪上加霜。具体而言,做好表达,可以抓住3处关节点:

第一处,夸要具体。越具体,越真实。就是对于他人的赞美,要突出一个具体的点,而不是一个面。诸如,说对方长得美,应说到皮肤白净,而不是一个“美”字了事,否则,会被认为是在敷衍。

第二处,措辞委婉。在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时,应站在彼此双方的立场多用“我们”,少用“我”,而在进行wei信沟通时,可以适当增加些叠词与语气词,如将“嗯”变成“嗯嗯”,“谢谢”换成“谢谢哈”等,再者,适当发一些内容健康、含义丰富的表情包,也是一种“讨喜”的做法。

第三处,选好时机。最主要是确定出对方想被表扬的时候,则果断出击。如,对方刚写完一篇文章,发至群里,提意见是必需,但听表扬则是刚需。还有小有成就的一件事,被晒到朋友圈,对方要看到是“点赞”,而不是“浏览”等等,选对时机,一句顶十句。

人与人交往,不但有功利心还有虚荣心,组织好语言,选择对时机,对方笑开花,你的事儿就没有啥。

6.建好“账户”

钱,存起来才能以备不时之需。情,蓄得住才能绵延流长。买卖需要货币支出,才能得以继续,交往则需要情感付出,才能顺利进行。

人之人接触之际,彼此之间的“情感账户”就已经在无形当中开始建立起来了。随着交往的深入,“账户”内的情感余额也会越来越多。

同样,随着交往的减少与相处方式的不当,“账户”内的情感余额,也会逐渐缩水贬值。

心理学当中有一首因效应,指的是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能将自己在对方的那笔情感账户快速建立起来,并注入资金,则往往取决于第一次交往接触所达成的效果。

说白了,就是能够给对方留下初始的好印象。为此,主要需要下好、做足两个方面的工夫:首先,得体的着装,要达整洁大方,干净利落,能体现出自己的职业身份,更会被加分。

其次,得当的举止,包括适时保持善意的微笑,文明的谈吐,第一次记住对方的名字,不过问对方的收入、年龄、婚否等隐私等等。

总之,首战告捷,才能为日后的长期交往,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说过一句话:“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能抵达的高度。”学会与他人和谐、融洽相处,你的人生才能更进一步。

想让自己的人际之路,一路开挂,就要既懂得利益取舍,更需悟透人心冷暖,成全他人,成就自己。

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055733535230893

作者:职路施语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