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2小时读书被意外中止?把握这4点,将自己设置成免打扰模式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实际工作与生活当中的你,是否发出过这样的感叹:“想做好一件事,咋就这么难呢?”
难在哪里?做好事情的干扰因素,真是防不胜防啊,以至于用来做好这件事情的时间常常被弄得支离破碎。
记得,自己曾每每下定决心,每天晚上坚持读两小时书,等到真正开始读的时候,却时常被意外中止。
要么,被shou机当中的有趣视频所吸引,一看就是半小时,1小时,索性就将视频全部看完了。要么,将时间浪费在找一首适合自己聆听的歌曲上了,结果,歌曲选好了,读书时间也所剩无几了。还有就是,倘若中途接一个聚会电话,很容易将要看的书放至一边,回头再说吧。
类似的,正准备跑步,却发现准备戴的蓝牙耳机没电了;坐下来,想写一份材料或者更新一篇文章,却总也找不到之前选中的材料等等。
还有工作过程中,经常被他人干扰,被通知到会议室开会,更为恼人的是,刚刚进入绝佳的工作状态,一个电话干扰得四零八落。
显然,单位时间内,事情做不好,做不成,甚至根本做不来,各种干扰因素的存在,成为直接的干扰因素。
当然,这种干扰,有来自主观个人意志不坚定,自控力不强,当然,也有纯粹的外界干扰,如他人的人为干扰,还是外部环境的干扰等等。
如何在单位时间内将事情保质保量完成,以达到高效利用时间的目的,将自己设置成免干扰模式”,将不确定的事情,尽可能屏蔽、消除显得尤为关键。具体来讲,需要把握4点:
1.主动屏蔽
对于外界的干扰,自己选择主动出击,将干扰源排除在外。
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提前告知。
Google的员工,有一提前告知式工具Google Calendar,其实就是日历,员工从中可以了解到其他员工的作息时间安排。
据此,在他人的工作时间内完成个人所要完成的相应工作,避开在休息时间打扰他人,增添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因lian系不上而给自身带来的不便与不快。
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就是在自己完成重要工作的时间内,有必要为自己设置一道时间防护墙。切断与外界联系的主动渠道。
可以将shou机调成静音模式,同时,还可以通过wei信备注注明,如8点至10点为个人专属时间,勿扰;戴好降噪耳机,与外界做一个相对隔绝。
第二种,自我加压。
这里主要推荐番茄钟,可以根据自身注意力特点,选择相应的工作时长,25分钟、45分钟均可,相应地工作之余,可以进行5分钟、15分钟休息时间。在这一时间段内,可以听一听轻音乐,做个简单的拉伸或者眼保健操等等都是可以的。
时间往往都是争取而来,越是主动出击,赢得的时间越是宽裕。
2.被动吸收
就是对于可能会干扰工作的因素,留出一个缓冲空间,慢慢消化处理或者排除。可以采取的方式有3种:
第一种,拉列清单。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头脑中时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想法,每一个想法的出现,都会极大地干扰我们当下正在进行的工作。
要排除这一干扰,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解决问题。每当想法浮现时,及时将这一内容记录下来,安排好完成这一想法的大体时间,然后,继续从事当下的工作,以保证工作的持续性。
第二种,建立预案。不要将一天的工作安排得过满,仅将当天必须完成的重要且紧急的工作前置,保证相对充足的落实时间。
其他相对重要,不算紧急工作则可以做为一个备选完成内容,一旦必须完成的工作时间受到冲击与挤占,则可以启用备选工作的完成时间进行补充与顺延处理。
第三种,转嫁他人。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自己一个人完成,许多与自身本职工作不相关或者不擅长的工作,则可以选择他人代劳。
比如,个人擅长写图文领域文章,但却需要完成一次视频制作,此时,选择让其他精通此方面的人员参与进来,自己专心搞好本职工作,才是正道。
与主动争取时间相比,被动地利用时间,则会显得更有弹性。毕竟,许多事情都不会按照我们的主观意愿进行,对此,多一些灵活性,才能更好地控制时间。
3.形成专注
要使单位时间出更多的效益,离不开个人专注的形成。从内心角度来讲,就努力使个人进入到心流状态。
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书中提出这样-个模型(见图) :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厌倦时,意味着要么进入到舒适区,要么进入到困难区,但无论进入哪个区,都无法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而最适当的区域则是两者之间的拉伸区,即,有一定困难,同时,也相信能够完成的区域。
而在这个区域持续进行刻意练习,则会慢慢地形成高度集中的专注力,进入了一种心流的状态而沉浸其中。此时,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极具效率的。
而能保证自己能经常性地处于这样的状态,有两个条件需要加以具备。第一个,清除障碍。就是将影响个人注意力形成的条件,一一清除。
最直接的就是个人的办公桌,上面的物品应处于一种简洁而又有序的状态,防止出现,这边想打字,那边还一时半会儿找不到鼠标,这边想取资料,那边还在为找到文件盒而挠头。
第二个,调整状态。主要在于使个人的身心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想象一下,倘若,你晚上睡不好,早上起不来,一整天昏昏沉沉的,其他外在条件纵使全部具备,也不能使个人进入到心流状态。
一个人的状态,就好比一块电池的电量,不能光放电不充电,反之亦然。因而要时刻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专注:把事情做到极致的艺术》作者亚当·格雷萨认为,大脑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只有一次专注一件事,才能在充满干扰的世界,不浪费人生的时光。
4.优先排序
斯蒂芬·柯维在他的著作《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里提出了“要事第一”这个习惯。旨在告诉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究竟该如何开始,保证所做的事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面,要懂得将事情按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分成“重要/不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这四类,一天、一周、一个月乃至一年均按此方法排列,便可以形成“时间管理优先矩阵”。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诸如,将一天当中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优先加以解决,而对不重要且又不紧急的事情暂缓进行或者授权他人,这样一来,就可以能相对充分的时间保证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完成。
一旦这样的事情完成,不但保证时间被高效利用,自己也会产生十足的成就感,从而坚定自己做好下一件的事情的信心。
有时,将诸多事情做出合理的排序,本身就是一种利用时间的好方法,既可以突出重点,优先解决,又能区分先后,避免窝工。
结语
常想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实际上,除了挤,时间还需要“护”,就是到手的时间,不能放任不管了。而是要如同花钱一般,精打细算,将其消费在应该消费的地方,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342321583176172
作者:职路施语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