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间恰遇领导,如何开口?初入职场,你要会这样打招呼,免尴尬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真是太尴尬了!”刚入公司不久的职员小杨,上洗手间时遇到一位部门赵经理,但对于小杨而言,只知道他是领导,却不知道姓啥,想打招呼又不知该说些什么,情急之下,冒出了一句:“来了,领导”。

此时,赵经理通过小杨的言行举止,也看出他是一位职场新人,也没多说啥,只是微笑地点了点头。

事后,每次再见到赵经理,小杨总感觉有些失礼,并有意地减少与赵经理之间的工作接触,由此也对他的工作开展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刚入职场,做为新人,最先接触的就是人,而且以年龄比自己大,职务比自己高,资历比自己老居多,与他们之间的交往,往往都是从第一次打招呼开始。

对此,除了上洗手间这样的场景之外,还有电梯中,走廊里乃至饭桌上,见面如何打招呼,对接下来的交流起着“先入为主”的作用。

倘若打招呼,打得很自然,又很恰当,那么接下来的沟通,很容易保持好原先快乐轻松的节奏,否则,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或许因一次不恰当的招呼,直接破坏了对方的情绪,形成不必要的尴尬。

那么,在与他人打招呼时,如何避免因不当的打招呼方式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尴尬,进而给自己日后带来人际交往的障碍呢?建议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1.记住姓名

万事开头难,先过姓名关。任何尊重他人的方式,也不如及时准确地记住他人的名字重要,这将体现着对对方的重视程度,也影响到打招呼能否开始及顺利进行。

自己刚入职时,就曾亲身体验过这样的情景。当时,自己还是一名文案员,正在撰写一份材料,就看见一位部门副职领导手里拿着一份材料,来到自己跟前,开口来了一句:“那谁,看看这里面有没有错别字,帮我看一下,标出来,放我桌上。”

当时听完这句话,心里真不是很舒服,“这招呼打的,‘那谁’是谁?尽管自己是新人,但也是有名有姓啊,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不尊重人?”

好在,这种不舒适的体验,没有在心里逗留太长时间,自己还是很认真地将领导交代的工作完成了。

能够看出,能否记住对方姓名,将直接影响着打招呼的质量与对方的内心体验,还有接下来的沟通能否顺畅。

那么,如何快速准确地记住他人姓名呢?

第一,看姓名牌。这一点对于快速记住领导的姓名,特别管用。开会时,领导落座后,你便可以采取“依牌识人”的方式,将领导的姓名借助名牌所示逐一记下。越早越好,防止日后到其他部门协调事情时,因不知部门领导姓名而添加工作阻力。

第二,找人员名单。通过人力资源部门找到一份公司部门人员名单及通联方式,前期已经认识了部门的一些领导与同事这个排除在外,可凭借个人印象与名单的姓名进行逐一比对,也能快速记住对方姓名。当然,校不准可以慢慢来,防止张冠李戴,出现意外。

第三,询问他人。直接问对方姓甚名谁,会显得很不礼貌。在与他人进行工作接触前,要通过询问他人的方式,得知所要接触人员的姓名,加以确认后,再打招呼也会变得顺畅。同时,也会让对方倍感得到尊重。

2.结合处境

常听那句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指的是一个人为人处世圆滑,知道说话看人下菜碟,以博得好感。

虽然这样做,不是正人君子所为,但见什么处境说什么话,却是打招呼时需要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

比如,在会议室、办公室、集合场等这样公共场合,对于上级领导或者比自己年龄大的同事,称“赵哥”、“王姐”等则显得不严肃。

记得有一位职场新人小刘,对谁都是自来熟。身为一名业务员,第一次到市场部张经理那里协调工作便称对方为“张哥”,惹得人家很是不爽,还没得小刘接着开口说话,张经理便回怼了过来:“张哥,我跟你很熟吗?有什么事儿明天再说,我现在很忙,没空。”

一般而言,在正式场合,向他人打招呼,通常有如下三种组合模式:

(1)仅称其职务。如“经理”、“科长”、“董事长”等。

(2)对方的姓氏+职务。如“赵经理”、“李科长”、“王董事长”等。

(3)姓名+职务。如“赵某某经理”、“李某某科长”、“王某董事长”等。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倘若在一些氛围比较轻松融洽的单位或公司,还有私下非正式的场合,与个人较为熟络的下属、同事或者领导,采取“哥俩好”式的昵称,如李姐、王哥等,既可以润滑紧张的职场气氛,同时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

倘若公司里对于这样称呼并不排斥,乃至上下流行,灵活运用也是可取的。

3.看准时机

选对时机,开口说话,创造的是接续良好交流的条件,增加的是感情;选错时机,开口发言,滋生的是不良的情绪体验,带来的是误解。

有一次,职员小高刚一上班,便看到部门的张经理低头不语地往办公室,便上前主动打起了招呼,没想到,张经理似乎没有听见,还是径直地往办公室走。

事后,小高对张经理回应他打招呼的做法,很是不解,一直在想,是不是哪些地方得罪了张经理。

实则,当时张经理只是在思考当天的工作,由于比较专注,对小高的招呼还真就没能回应过来。同时,这次打招呼没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与小高打招呼的时机没有选择好也有一定的关系。

具体来讲,如下4个时机,尽量减少打招呼或者不打招呼:

接打电话时,此时打招呼只能影响领导的通话效率;

思考问题时,此时打招呼只能分散领导想问题的注意力;

心情不悦时,此时打招呼得到的回应通常也会让自己也不悦;

低头走路时,或许对方有意避开你的视线,你就不要主动搭讪了。

4.用好表情

俗话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候,所谓的打招呼并非就一定是我说到、你听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做到,你看到,也不失为一种妥当的打招呼方式。

比如,开头的上洗手间事件,如遇比自己职务高的领导去洗手间,首先,非在特急的情况下,最好不要与领导在同一时间上洗手间,尤其是在洗手间特别狭小的情况下,不一同前往会避免很多不方便的情景发生。

倘若就是恰巧碰到一起,一定不要刻意回避,假装没看见把头低下,给人不爱理人的印象,很影响与其日后交往。最好的回应方式,就是微笑点头示意即可,不需要再加戏;如果彼此很熟悉,可以聊一些近期天气,手机上的新闻八卦等等。

由此看来,一种带有寓意的表情,有时往往能化解诸多不必要的尴尬,具体运用起来,主要抓住两种方式:眼神和微笑。

关于眼神,头要摆正、目光要平视,此时目光里透露出的是坦诚和信任、平等和尊重,能让人产生平和与友好的感觉,较为舒适,并且还能树立起自己的专业形象。在打招呼过程中,与他人视线相互接触的时间,通常占交往时间的30%~60%,一次约3秒,较为适宜。

关于微笑,绝大部分时候,尤其与他人接触,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尽量带着笑容去跟你接触的人打一声招呼,将自己的好心情传递给他人,并开始一天的工作,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你带着微笑打招呼,得到的回馈同样是微笑的应答,这种感觉真是很棒。

职场里,一声简单的打招呼,看似没什么,但里面却足以透射出你的职业素质与精神面貌。希望你在与他人接触时,能记住他人姓名、结合处境、看准时机与用好表情,把每天的工作从打好一声招呼开始,为自己的职场助力加油。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301803255120892

作者:职路施语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