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灵感从何而来?写作的4项灵感训练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关于聪明,绕不开一个话题:灵感

灵感是高潮,写在纸上是射精。这句话出自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把耍流氓说得这么得体文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也就他了。

什么是灵感

百科解释说:灵感,也就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

我以为的灵感,就像歌词“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灵感就是信息的灵魂彼此邂逅,只因“对眼”瞬间擦出的智慧火花。

灵感从哪来

杂草丛生的地方,引不来“蝴蝶、蜜蜂、鸟儿”成群结队的筑巢,只有百花齐放的地方,你才会看到春色满园的关不住。

空空如也的大脑,信息越少,神经网络产生连接的可能性就越少,更别提会有新的连接,那么“重组、建构、创造”的超级认知层次一说也就无从谈起。

以写作为例,一提到写作文,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头疼病就犯了。多数人把写作归于“天赋”一说,需要有极强的灵感。

事实上呢?天赋只是一个起点,漫漫长路、浩浩荡荡的过程才是关键。

家庭是灵感的源泉

《灯》

灯把黑夜

烫了一个洞

《月亮》

为了跳到天上

月亮先爬到

树上

《孤独》

我站在人群中

孤独的

就像P上去的。

这是00后小诗人姜二嫚写的诗,她7岁成名,被誉为天才诗人,但我们从几个细节能看出天才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他的爸爸每晚都会给姐妹俩(姐姐姜馨贺也是很有才气的诗人)读故事;姜二嫚和姐姐长大后,姜爸爸会购入多本名著,推荐孩子们阅读,而他自己在家时也酷爱阅读,在孩子眼前是个酷爱读书的爸爸;将居住地放在她俩外婆的故乡东海岛,在那里,姐妹俩接触大自然的美。

灵感的公式:

灵感=(家庭环境)X输入X跨界X连接X直觉

输入是灵感的基石

还是那句话老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信息量(质量和数量)是灵感的最低门槛,没有一定信息量的输入,任何一个与生俱来有天赋的人,此刻站在那里都是一个目光呆滞的普通人。

同等先天智力水平一样的两个孩子,A孩子看了100本,B孩子只看了10本书,你觉得A的整体写作能力强,还是B呢?语言表达能力呢?

信息量太少,大脑神经元无法产生更多的连接,相对应的大脑的活跃度和灵敏度也就差。

跨界是灵感的冲动

跨界可以刺激灵感的欲望。

新事物新鲜感会刺激大脑的连接反映,接收不同领域、类型的信息可以促使大脑神经元产生更多丰富的新连接,创新来自新的连接,新的刺激。

比如当年真功夫的创始人蔡达标,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参观制衣厂时,从蒸汽熨烫衣服中得到启发,最终发明了电脑程控蒸汽柜,这样一来就突破了蒸功夫标准化的问题,为企业接下来向全国连锁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这个发明源于一次偶然事件,但也恰恰证明了跨界学习的重要性。

连接是灵感的密码

灵感是热爱、感受的连接,有热爱才会有投入,有深入,思考会自动连接,主动连接,由此及彼,由彼及此。

连接从逻辑的角度来说,灵感就是在大脑神经网络中把某种有“共性特性”的信息连接在一起,撞击产生交集的“共鸣”——智慧的火花。

简单示例1

人生抛物线的优美与否,取决于你抛掷的角度和力度。这句话来自力学与人生旅程各自信息中“线路”这个共性特征连接产生的交集。

简单示例2

美国女性作家多萝西·帕克说:简洁是内衣的灵魂。这句话源自莎士比亚的: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简单示例3

毛主席《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直觉是灵感的自生

灵感不是逻辑学,它是绕开逻辑推理,自我悟性和灵性升华的一种直觉力。

就像语言的生成模式,有很大部分是大脑神经自主生成。比如人在早期幼儿的时候,父母不需要刻意教我们说话,因为他们总是在我们耳边“唠叨这,唠叨那”,但听多了,信息在大脑里重复的次数多了,连接多了,它们会自动形成语言神经的通路,等到张口说话时,事实上那句话早已经在你大脑里经过了静悄悄的“千锤百炼”。

灵感也是自我生成的,保持求知的好奇心,连接多了,就变成一种自我生成的直觉力。

灵感是一项可习得的技能

天赋存在差距,机灵劲是与生俱来的东西,根本无从选择。家庭的学习氛围也无法选择,但你有选择的权利,灵感是可以通过个人后天努力习得的——“灵感的可习得性”。

记得已逝的李敖先生曾在一个节目中大致这样说到自己文采好有两个秘诀:

一是疯狂看书,别人看书论本,他看书论一摞又一摞,而且五花八门;

二疯狂摘抄,看到好的句子就摘抄下来,而且是分门别类的摘抄,这两件事做多了,文采就上去了。

灵感的习得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对于缺乏写作“灵感”的学生来说,可以从下面这四个方面训练自己的灵感直觉力。

1、多读书,不同类型的书,打开思考的局限性和减少盲区,从不同的视野、角度产生大脑连接的交集共鸣。

2、多观察社会这本书,关注身边的一些小人物,小事件,在细腻感提升自己的感知力——以小见大。所谓以小见大,是指小人物、小事件是大环境、大时代背景下的缩影,通过以小见大,拉宽思考的视野和格局,拥有滴水见太阳的思考高度。

3、多关注社会发展历程的大事件,通过社会和时代的变迁,活在当下,穿越诗史,探索自己人生的定位——责任和使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4、针对上述3点,多记录,多摘抄,写一些随笔小记,进行归纳总结式的思考;保持开放的心态,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在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中提升自己的认知思考能力,你在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

就像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说: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健牛般竭尽全力工作的心理状态。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说得更直接:“灵感,这是一个不喜欢采访懒汉的客人。”

灵感的习得,一开始会很生硬,灵感的道路总是磕磕绊绊,但就像小孩子学走路,当你刻意练习,摔倒了,起来,再摔倒,再起来……熟能生巧后,一切都会终归自然的本能,你会发现那些原本你眼里“无比艰难”的事情,最后都会变成他人眼中羡慕的“毫不费吹灰之力”。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2862717236361620

作者:汨罗江上一叶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