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不好,大脑信息缺乏控制感,会一点点破坏神经系统的稳定性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文 | 汨罗江上一叶舟


    驾驭,意味着“掌控一切”。

    有控制感的大脑,大脑会实现自我激励,达成更高水平的潜能探索……

    相反,大脑是脆弱的、焦虑的、悲观的、抑郁的,会一点点剥夺理想中的自我……

我的孩子今年4岁,上的是私立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教授《朱子治家格言》,这篇文章朗朗上口,孩子记忆起来比较容易。虽然这篇格言涉及的很多内容孩子未必能理解,但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事实上所文章涉及的内容值得每一个人作为一生的修身治家之道,作为精神上的信仰和教义,而不仅仅作为启蒙教育,图个嘴上痛快,纸上谈兵,背诵完就了事。

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等等这些句子,对当下人们精神修养都起到了很好警示作用。

所以,我把这篇文章当做孩子终身学习的读物来对待。

还有一篇文章是《千字文》,虽然内容是以四字短句来呈现的,但相比《朱子治家格言》比较晦涩难懂,而且大量汉字笔画较多,读起来也比较绕口,孩子的背诵记忆难度比较大,不少地方存在卡壳。

比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这样的句子孩子读四五遍就记住了,而且不容易忘,但像“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这样的句子往往比绕口,前后连接时出现了记忆的断点。

背诵这样的句子,对于一个不到五岁,且吐字发音功能还不健全的孩子来说,的确是有难度的。

由于幼儿园要求打卡的缘故,孩子跟我朗读五六遍后,虽然能背诵,但在“罔、信、德”几个字上容易出现记忆断点,需要我提示,他才能连接出下面的内容。当我尝试让孩子进行跟读时,他已经明显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爸爸,我脑子绕不过去,别再背了好吗?我们去玩吧!”此时,孩子的面部表情带着一脸的愁容、丧气和痛苦,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眼睛里流露出无助和“放过我”眼神,于是中止了孩子的背诵,陪他一起去玩玩具。

事后我以机械重复记忆方式去背诵和孩子一样的内容,发现40多岁的我,记忆效率明显还不如一个四岁的孩子。不过我采用记忆法后,朗读五六遍后可以完整背诵一段内容,且不容易遗忘。

比如这段内容“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通过故事情设定“墨”子来到“景”“德”镇一片“空”旷的地方来实现背诵记忆。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现阶段是无法教他这种记忆法,以他的理解力还无法理解记忆法的使用技巧。

接下来孩子两次背诵文章段落的内容时,同样在一些字眼上出现了记忆断点,我尝试让他跟我朗读,对这个还有一年多就要上小学的小家伙进行压力测试,看看这个淘孩子的心理反应,我得到的反馈是:

第一次背诵内容时糟糕的“情绪记忆”已经影响到了第二次的背诵任务;

第二次比第一次更快速且更激烈地表现出抗拒的状态;

第三次我话刚说一半,他已经知道我要做什么了,立刻作出抗议、委屈的表情和话语。

经过这两次压力测试的观察反馈后,孩子背诵文章时表现出来的反应深深地刺痛了我,也让对这点认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孩子的记忆能力无法掌控需要背诵的内容时,会明显表现出焦虑、沮丧、失落、消极、逃避、拖延、反抗、愤怒等一些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产生反感学习的恐惧心理。

之后我放弃了孩子对《千字文》的打卡学习,幼儿园怎么教我管不了,但作为家长有选择的权利,我不想他迫于我的意愿和权威去乖乖就范,我很清楚那样只会适得其反,但我保留对孩子循序渐进地进行耐压力的适度训练,毕竟未来他要承担一个男人的责任。

就我个人而言,挺反感幼儿园安排孩子在这个年纪学习有违孩子学习的天性和规律的内容,对孩子没有任何益处,只是在挥霍孩子这个年纪最宝贵的记忆资源。

但孩子拒绝背诵记忆的这件事触动了我内心的进一步思考:

幼儿园这个年纪的孩子可以比较任性地发脾气,表现出拒绝学习的态度,但问题是大多数孩子们进入小学、初中阶段的正式学习后,他们有得选择吗?在面对大量以记忆力为基础的知识输入,如果一个学龄孩子的记忆力不够出众,且在父母、学校比拼的压力下,那么他在幼儿时期明显表现出焦虑、沮丧、失落、消极、逃避、拖延、反抗、愤怒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此时为了看大人的脸色,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孩子会相比幼儿园年龄的心理状态会选择“委曲求全和隐忍”,这也就意味了学习上的记忆压力所导致的焦虑、沮丧、失落、消极、逃避、拖延、反抗、愤怒等一些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会主要集中在大脑内部进行自我堆积,并由此日积月累。


这就带了一个糟糕的后果,不易被绝大多数人察觉的糟糕后果:

    记忆力所导致的焦虑,会给孩子的内心世界带来混乱和伤害;

    稍微遇到一些记忆的难题时,就会触发大脑心理活动的焦虑、糟糕情绪的发作;

    每一次记忆任务所产生的焦虑都会在大脑里留下伤痕,累积叠加在一起,并留下负面消沉的记忆情绪;

    混乱、焦虑的记忆力日积月累,长期慢性压力下会给一点点孩子大脑神经的稳定性带来严重的破坏,甚至把一些孩子推向崩溃的边缘,使得他们在学习上变得气馁和悲观。

众所周知,教育内卷化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面对繁重的学习和作业时,大脑摄入的信息量超载,需要调取记忆以及进行临时工作记忆的处理(注:记忆不是单纯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包括在处理加工各种知识信息时需要进行短时的工作记忆,事实上这极其考验一个的工作记忆能力),从而不同程度上表现出焦虑症;甚至在小学阶段很多孩子因为学习的压力(),已经产生了抑郁症,严重的话有些孩子出现了极端的轻生行为。

而一种焦虑症是,有些孩子适应了当下应试教育的内卷化,把刷题当作了一种快乐,不做作业,不刷题反而失去了快乐感,这是背后的焦虑感在作祟。

一次妻子和我带着4岁的孩子去给亲戚家11岁的孩子过生日,男孩在一所私立学校上四年级,平时一个月回家一次。期间我们一起到楼下玩,没到半小时,男孩的父亲说:“你平时在学校学习紧张,今天给你过生日,没有作业,你好好玩一会,放松一下。”接下来,小男孩的话完全出中超出我的“发际线”,他说:“我还是喜欢做作业,刷题比较爽!”

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刷题了?

快乐建立在刷题的基础上,这背后何尝不是教育内卷化激烈厮杀带来的一种焦虑呢?

孩子成长的路上充满了各种变数,发力过猛,一旦进入初中分化的阶段,真正的焦虑感来袭时,内心世界脆弱的孩子该如何面对呢?

毕竟,天才的数量有限!


所以作为父母、家长,不能忽视孩子学习压力中记忆压力长期给大脑心理活动的焦虑、糟糕情绪的发作所带来负面后果——破坏大脑的神经系统存储、连接信息的稳定性。家长学习记忆法之后,以家庭亲子互动,游戏化的方式给孩子做启蒙教育,并在未来的成长的道路上,充当一名顾问的角色,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以帮助他们记忆知识信息时所产生焦虑和痛苦的风险降到最低点,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成长力量。

事实上这个并不难理解,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尤其刚进入职场做新人的时候,往往总挨批,今天领导批评你一句,明天损你两句,后天捅你一句,搞得你精神恍惚,大脑神经系统缺乏稳定性,试想这样的你能做好工作吗?不少人恨不得赶紧辞职算了!

同样孩子每天学习处于紧张的状态,一旦大脑输入信息,存储,进入记忆步骤出现大量的卡壳,就会造成焦虑,严重影响接下来对信息的理解,导致的结果就是学习数量和质量都上不去,产生厌学情绪和消极心理。

一个不焦虑的大脑神经系统才能让信息交互达成卓越的稳定性,进而促进大脑更高效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1344546518959253

作者:汨罗江上一叶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