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承认无知,比真笨更可悲,也更可怕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文 | 汨罗江上一叶舟

查尔斯·达尔文说无知要比博学更容易产生自信

输入,是指外界信息传送到大脑的内部。

学习的输入是指大脑输入有效的知识量(数量和质量),输入越多你的脑容量就越大,大脑的连接就越多,知识的盲区就越小,思考的半径就越大。

成长型的大脑是不断输入有数量、有质量的知识量;相反大脑的成长是停滞的,新的思考智慧无从谈起,反而会把大脑的智力水平拉回更原始蒙昧的水平,变成一个反智的现时代人。

有效输入的大脑好比一座生机盎然的“千岛湖”,而无效输入的大脑就像一条一潭死水的“臭水沟”。

大脑输入有效的信息量越多,质量越高,它的存储量就越丰富,可供大脑加工处理信息“存储、记忆;识别、关联、比较;重组、建构、创造”的机会越多,这意味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和理性。高质量思考的原点取决于大脑输入有效的知识量。

心理学中有个“达克效应”,意思是指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种认知偏差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有科学研究证明:笨蛋是真的意识不到自己是笨蛋。

意思就是告诫你,不要和傻瓜争论,你说服不了他,只能证明你和他一样无知;而他总是对自己充满激情的自信,

越无知的人越盲目自信,越自以为是。但坦诚地说,几乎没有人不犯这样的错误,只是程度大小,严重与否,付出的代价有多大。

比如我刚开始写策划案时,研究了同类7、8份的案例,从第一份到最后一份逐渐滋生出了一种“蔑视的心理”;加上之前也经常接触策划案,虽然没有具体做过这项工作,但此时心理已经产生了这样的认知:这有什么难的,我也能写出这样的策划案。

然而,当真正到自己落笔写的时候,才发现那些原本我认为可以“轻而易举”写出来的文案,每一句话,每个概念、词汇写起来都是磕磕绊绊的,像穿越火线一样那般艰难。每打一个字,都是在啪啪打脸,脸上骚得很,心里很堵塞。看着很容易的事情,自己做怎么就不行了呢?我掉进了“眼高手低”的无知中!

问题出在哪呢?

大脑的知识量太少,之前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输入太少了。

最后只能老老实实,乖乖地看策划类的书籍,输入大量专业性的知识。

有句话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大脑的监狱,人是自己认知的囚徒!

怎么破解达克效应?

个人的经验是:

改变大脑接收信息的反馈机制,倘若不刻意训练自己改变大脑第一时间条件反射信号的“排斥心理”,势必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愚蠢。

务必以认真、平和的心态,认真看完书本或倾听他人的思想、见地和建议。与自己的认知信息做比较,看到差距在哪;鉴别真伪,是否适用自己,择优录取。值得信赖的,简单相信照做,边做边验证;如果存在疑虑,论证认知,找到合理的支撑理由。《见识》的作者,吴军博士认为:一个人最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的见识,而见识取决于环境和思维能力。

对于每个个体来说,一个人能走多远,构成的因素太复杂;环境和思维能力,不确定性也太大。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输入有效的知识量,意味着你能在很多地方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发出耀眼的光芒。

比如在工作中讨论问题、交流建议,提出想法时,知识量大的人往往掌握了话语权,而且可以左右他人的思想和决策。反之,知识量低的人则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沉默寡言,思想没有力度,难以获得脱颖而出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这类人在生活、理财等事务中也更容易成为资本、商家收割的对象。

在这个巨变的时代,科技、信息的洪流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席卷了一切。互联网真正让大众做到了“求知若饥”的疯狂,却也陷入了“自愚自乐”的狂欢,而并非“虚心若愚”。越来越多的“垃圾知识、垃圾信息”掏空了很多人领悟、学习高级精神、知识的能力。

刷手机干嘛?

这已经成了不少人生活的主流方式。

每一个茫然无措的人,何去何从?

在社会学家芭芭拉眼中,快乐分为两种:

一种是消耗型快乐;

另外一种是补充型快乐。

她发现,越是底层的人,越是会用一种消耗型的方式来寻求快乐,比如肥皂剧、毒品、电子游戏,等等。当头脑的渴望和心灵的渴望相抵触时,就是消耗型快乐。而越是高层次的人,越是会用一种补充型的方式来寻求快乐,比如跑步、阅读、学习等等,当头脑渴望和心灵渴望达成默契时,就是补充型快乐。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你选择输入什么的信息,最终决定你过享受什么样的人生和生活。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3546076161486484

作者:汨罗江上一叶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