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称:教育市场化不仅影响人口还影响小康?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文 |八月哥

刚看到一个视频,一位北大教授称:教育市场化不仅影响人口,还会影响小康社会?视频中,陈教授也肯定了教育行业三十年巨大发展,对中国人口的整体素质教育有贡献,但是后面举了蛮多案例,来证明教育产业化,给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导致不敢生娃,甚至导致金融市场畸形繁荣, 最终影响小康的实现。

底下评论区叫好声一片,陈教授是前辈,作为晚辈,聆听教诲是一种基本素质。不过,确实作为教培从业者,教培观察者,心里真的有些不同的看法,因此,斗胆在评论区也留了个言,希望陈教授看到后能给予指点,诚惶诚恐。

这里把原文拓展如下: (希望各位教培人也多多指教)

陈教授您好,我是一个教培行业媒体从业者,听了您的讲座很有感触,看了楼下评论几乎都在说市场化的弊端,大有一棍子打死的趋势。这里特别想请教几个问题:

第一个:教育市场化是三十年经济发展的历史选择,现阶段zf是否具备了收回的能力?

90年代教培初期,公办教育无法真正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政府开始出台政策鼓励民间力量参与,2003年民促法出台,解决了教育产业资本化的问题,成功造就了一波上市公司。如果现在把教育和市场剥离,zf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和人才储备来应对学生海量的学习需求?这些已经上市的公司或者准上市公司们应该如何处置?现阶段教育的主要矛盾其实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和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的矛盾。哪怕收回公办学校,富人家庭和穷人家庭所能享受到教育还是不一样的,甚至悬殊很大,这个时候又没有教培可以依赖,穷人家庭还有什么提高的办法吗?是否会加速阶层的固化?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真正要实现小康,是缩小贫富差距,还是缩小教育差距?

据观察,私立学校,尤其国际学校的学费确实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属于天价,但是能够享受到的基本也是中上层人群,中国真正普通家庭是不可能选择投入百万、千万给孩子在教育上,这些家庭甚至连住房都没有解决。所以,您所说的年均6万,其实是被平均了。有些家庭可能不会给孩子选择培训机构或者高价学校,而是接受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这里引发的第二个问题是:真正要实现小康,不应该是想办法缩小贫富差距?从本质上讲,正是因为先有了贫富差距,才有了教育投入的巨大差异。普通老百姓其实并不会关心国际学校的学费有30万或者80万的。

第三个问题,教育培训行业是否真如人们所想的那样是暴利行业?

如今在市场大环境下,房租、人员工资,市场投放等,几乎上占据了教培机构成本的80%以上。很多教培机构其实疫情期间都有做公益的初心,但是几乎没有见到任何一个房东、或者政策出台为教培机构降低房租,反而见到很多机构因此破产倒闭。那么如果教培这么暴利的话,家长们是否个个都去做教培发财了,那为什么还会像您说的那样去购买金融?来满足孩子教育需求?据我观察,给孩子参加培训的家庭,极少数说是通过炒股来给孩子交学费的。

最后一个问题,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呢?

现阶段,人们生养孩子的成本之高,远远不止教育这一条。因为教育其实是一种伪刚需,如果没多余的资金,孩子就上公办学校,或者回老家读书,但是如果没有资金,就买不起房子、吃不起饭,也看不起病,这些住房、民生、医疗花费,每一样其实都无法节省,唯有教育其实是可以自我调节的。

这也就是教培经常说的我们不是逼着家长来学的,反而是有需求的家长来上门报名的。之所以要花尽心思、省吃俭用给孩子读书、参加课外培训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还不是为了逃离内卷,完成阶层的跳跃?

归根结底,我认为还是普遍大众生活较为艰难,生活成本较大,养娃投入产出比太低(现在培养个大学生出来就有可能失业,反而不能给穷困家庭带来什么提高),因此上,大家才不敢生。而小康社会能不能实现,教育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应该不是决定性原因。

所以,大家认为,不敢生娃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END-

作者简介:我是八月哥,公众号【教培江湖】主笔,资深教培打工人。感谢关注,带你了解不一样的教培圈子。

#北大#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3737046393144173

作者:百家号教培江湖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