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让苏联猝不及防,邓小平:主席真厉害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1973年12月12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议全国八个军区司令员进行对调,此话一出,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彼时,全国一共有十一个大军区,而调动军区这项大事只涉及到了八个大军区,却没有提到新疆、成都、昆明。毛泽东要调动军区司令员的重要原因之一,那就是防止司令员在一个地方待得太久,产生“小圈圈”。而这三个军区,恰好司令员刚调出去不久,因此没有列入调动计划中。
一个大军区里通常设置四个单位: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装备部。而我军一向实行军政双首长制,本意是让军事主官和政委互相牵制、相互配合,然而正如毛泽东在会上所说的“搞久了,就会油了。”
因为长时间的配合关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之间不仅是默契增加了,互相之间的妥协也更多了,很容易出现政治委员没有起到牵制作用,而对司令员言听计从,甚至产生了个人势力的“小圈圈”,在军区地方逐渐形成自己势力的情况。而这样的后果,正是毛泽东所担心的。
因此,毛泽东在调动问题上“不走寻常路”,没有将司令员和政委捆绑调动,而是选择单独调动司令员,这样无论是政委还是司令员都将面对新同事,磨合中更容易起到互相制衡的作用。反过来说,有的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关系实在不好,甚至影响到了工作,也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有一个改变。
从这个决定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确实具有十分深厚的政治智慧。军区司令员对调,其实本质上是一种“流官制度”。这种方式从古至今并不是罕有的,其实早在宋朝时期就有一个相似的例子,那就是“更戍法”,由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提出,其目的也是为了防止武将在地方拥兵自重。
但是,北宋的更戍法属于一种惯例,造成的弊端就是将军根本还没来得及熟悉自己手下的将领,就被调往下一个区域。而毛主席的八大军区对调,却是出于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各大军区的司令员被调离原地,不仅仅是为了防止司令员和政委捆绑,更是为了让各地司令员能熟悉一下其他地方的军队。这样一来,即使在以后可能的作战中司令员接手的部队不是自己原先熟悉的,也能沉着应对。
虽然提出这个决策只需要一句话的时间,但毛泽东却用了不少时间来仔细权衡,背后的考虑是十分用心良苦的。当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形势,对新中国都是十分严峻的考验,我国急需要作出一些改变来。
从国外形势来说,自六十年代以来,中苏关系破裂,两国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烈、冲突日益尖锐。曾经的老大哥苏联在撕破脸皮之后,不仅没有好聚好散的想法,还把自己对军事扩张、土地资源的极端渴求表露无遗。尽管两国之间关于领土的谈判一直在进行,却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苏联该陈兵北方还是陈兵,该挑起纠纷还是挑起纠纷。
1969年珍宝岛事件以后,因为双方流血的性质,两国的关系更是降到了冰点。建国二十周年之际,我国的气氛却十分紧张,时刻提防着苏联的突然袭击。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在我国北方陈兵七十万,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竟然不减反增至一百十四万。
面对这样的情况,毛主席心中压力倍增。作为一个有经验的领导人,他清楚地看到此时我国国内必须开始着手一些军事方面的准备,进行一系列的整顿。
然而,从国内形势来看,政局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加强对军队的领导和控制,毛泽东开始着手重新启用老一批的领导干部,然而,老一辈的领导干部互相之间都相对熟悉,早先也有过合作经历,这一点是有利有弊的,其弊端自然就在于工作的时候很容易相互之间形成牵制,而这样的掣肘现象十分不利于最终的大局。九一三事件过后,毛泽东更坚定了调整军区的想法。
面对令人忧心的时局,毛泽东找来了老干部、老战友邓小平,与他商讨自己的一些担忧和困惑,并问他意见如何。当时邓小平和毛泽东两人面前都放着一只茶杯,邓小平听完之后也没说话,而是拿起这两只茶杯对调了一下。
毛泽东一下便领会了邓小平的意思,正与自己不谋而合,于是大笑着说:“英雄所见略同。”与此同时,毛泽东在召开会议前也事先与周恩来、叶剑英等人商讨过,并得到了两人的一致同意。叶剑英作为军中的老干部,更是十分清楚此时整顿军队时是必要之举,为的是能够把过去十几年以来人民军队出现的漏洞和积弊一一解决,重建队伍的战斗力,短时期内是为了应对苏联可能的袭击,从长远考虑,更是为了中国的盛世太平。
对调的决心已定,只剩下最后一件需要考虑的事,那就是该如何向与会的各位提出这个决定。思来想去,毛泽东还是决定直接开门见山,不搞太多弯弯绕绕,以此来展现决心和真诚。
在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时,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调动大军区司令员的决定,并讲明了叶剑英、周恩来、王洪文等人的支持。在场的许多人本以为这是一场正常的政治局会议,此时一下子不免都有些不明白了。
然而,毛泽东个没有给他们思考的机会,继续说了一番虽然很凝练但也很重要的话,继续用直白的方式阐述了原因:“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就油了呢!”这下,大家也就都明白了,毛主席的言下之意便是如今军区政治委员与司令员不再能互相牵制,反而让司令员可以一个人“拍板就算”。
在宣布了这项决定之后,毛泽东又作出了另一项重大决定,那就是任命邓小平为解放军总参谋长。当然,这也是整顿军队的措施之一。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是:做事不拖泥带水,为人公正。同时,毛泽东也对邓小平提出了期许:要以柔克刚,保持原则。之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下一场会议中,邓小平也终于作为大家熟知的老领导重新复出了。
然而,毛泽东的思想是十分缜密的。虽然在会上成功提出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但会议结束之后他仍然没有完全放下心,而是在12月21日召集各军区政委、司令员以及中央政治局委员进行谈心。
这次谈心不只是针对军中事务而言的,面对这些追随自己多年的得力干将,主席更加关心的是大家的身体状况、家庭状况等一些生活方面的问题。在谈心中,大家都体会到了主席的深切关心和殷殷期许,进一步拉近了领导人与干部们之间的距离。
大家刚聚到一起,毛泽东看着这一批许久未见的老干部,感慨万千道:“我一晚上没睡觉,就想看看同志们。”这开口第一句话,顿时让大家想起了那些南征北战的岁月,不禁也有些热泪盈眶。
在与各个同志对话的过程中,毛泽东首先问了年纪最小的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对于调动八大军区司令员的看法。面对毛泽东的问题,李德生几乎是脱口而出:“我坚决服从中央的决定!”而不仅是李德生态度坚决,之后被问到的司令也都是一个回答,充分体现了毛主席所倡导的“步调一致”。
毛泽东满意地说,军人一定要牢记的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时刻都要保持着步调一致。在谈话期间,大家多次在主席的指挥下唱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不仅使此次谈话的气氛高涨,使大家再次回忆起自己的军旅生涯,也让各个干部们再次把这些守则牢记于心。
次日,主席就再次召集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分别为北京军区李德生,沈阳军区陈锡联,济南军区杨得志,武汉军区曾思玉,南京军区许世友,广州军区丁盛,福州军区韩先楚,兰州军区皮定钧,并当众宣布了对调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相关事宜。
其中,北京军区与沈阳军区对调,济南军区与武汉军区对调,南京军区与广州军区对调,福州军区与兰州军区对调。除此之外,对调司令员必须遵守两项准则:一是不带随员,二是十天之内必须全部完成。
也在这一天,邓小平正式出任军委委员。两项大动作顿时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毗邻中国的周边国家以及苏联和美国,在他们看来,中国军队的大规模调整很有可能是在积极备战,而这也给一直大肆陈兵的苏联带来了一些警告的意味。
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邓小平曾在多年后仍激动地赞叹道:“主席真厉害啊!”
这一举措不仅防止了地方军区搞个人势力范围,更是将军队牢牢抓在中央的掌控中,并且对于中国往后的高级干部交流制度化,提供了一个十分成功的范例和雏形,同时也对苏联的冒犯作出了一定的警告。不论是对当时的中国,还是往后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
今天,我们称毛主席为伟人,是不无道理的。正是他高瞻远瞩的目光、宽广多维的格局和缜密周到的策略,为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打下了一步步坚实的基础。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240699847723781
作者:墨斗鱼说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