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毛主席考察时,询问韩先楚:洪学智到哪里去了,好久没见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摘要:毛主席沉思一会儿后说道:“你帮我转告洪学智,就说他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以前在总后勤部干的不错,以后还是可以做些工作的。”

建国以后,一共有57名高级指挥员获授上将军衔,他们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历史各个阶段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国上将是全军的中流砥柱,各自有着传奇的革命经历和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他们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也证实了中国革命的复杂性。

在群星璀璨的开国上将之中,洪学智上将尤为特殊,他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第一次是1955年大授衔时,第二次是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再次获授上将军衔,这在解放军的历史上是独一份的,在国外也没有类似的先例。除了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特殊经历,洪学智的人生也充满传奇。

许多开国将帅都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他们选对了路,在斗争中成长,在战争中学习,逐渐成长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优秀将领,洪学智就有着类似的成长过程。

十五岁参加革命,转战南北建功卓著

1913年,洪学智出生于安徽金寨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同中国大多数农民一样,洪家常年挣扎在温饱线上下,全家人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能吃上几顿饱饭。洪学智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人放牛,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给父母减轻负担。读完小学以后,昂贵的学费阻断了洪学智的求学路,他不得不外出做学徒谋生,这也是很多农家子弟共同的选择。

洪家虽然贫困,经常吃不饱饭,但洪学智的个子却出奇的高,成年以后足足有一米八五,远超大部分普通人。因为身高出色,彭德怀就常常叫他洪大个子。开国大将中也有一位个子很高的人,这个人就是罗瑞卿,毛主席因此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罗长子”,开玩笑声称天塌下来有罗长子顶着。

1928年冬天,15岁的洪学智参加了联庄队,这是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在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下,很多联庄队的领导组织不得不转入地下。

早在当年夏秋之际,豫东南地区就遭逢罕见的大旱天气,农民的收成减损过半,周边数个市县的广大农民面临断炊的威胁。为了打击恶霸劣绅,为广大贫困农民争取活路,一场大规模的暴动起义正在商城大地上酝酿。

洪学智时任赤城游击队分队长,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他同众多信仰坚定的战士们一起参加了名震大别山地区的商南起义。因为在战斗中表现优秀,16岁的洪学智被吸纳进了党组织,从此开始了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

洪学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到几年功夫,就已经从班长升到了军政治部主任。他军政兼优,不仅有着过人的军事指挥才能,更善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稳定军心,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支援新四军的抗日作战,洪学智奉命率领华中派遣大队奔赴苏北。他带着队员们历时半年,横跨6个省份,冲破敌人重重封锁线,最终全员顺利抵达苏北,没有造成一人伤亡。洪学智出色地完成了支援任务,受到了陈毅和刘少奇的高度赞扬。

在苏皖地区,洪学智积极投身办学,依托抗大平台为新四军培养的众多干部,大大充实了部队的骨干力量。抗战胜利后不到一个月,洪学智便奉命进军东北,他率部疏通和保卫承德到辽西的铁路线,保障了关内的广大指战员能够及时开赴东北。

洪学智坚决执行中央军委的命令,一面同国民党军顽强作战,一面积极开展剿匪运动,巩固了后方根据地的安全。

洪学智后来出任东野六纵司令员,在三下江南战役中,他指挥步兵、炮兵和坦克等诸多兵种协同作战,开创了解放军的先例,为运动战转入正面攻坚战积攒了作战经验。在新立屯战役中,洪学智率领6纵配合兄弟部队,全歼国民党精锐新五军3万余人,极大的震撼了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将领。了解具体战报以后,洪学智还受到了毛主席的嘉奖。

其实这并不是洪学智第一次感受到毛主席的关心!

相识于抗大,毛主席对洪学智很关心

洪学智出身红四方面军,这支部队是红军的三大主力之一,但因为受张国焘的影响,很多优秀指战员在到达陕北之后陆续坐上了冷板凳,洪学智就是其中之一。他被分配到抗大学习,暂时脱离了工作岗位。有一天,毛主席特意去看望抗大的学子们,在言谈交流中,毛主席为当年审查的事情定了性质,他认为审查人员做出的结论只能代表他们自己,不能代表中央的意思,毛主席的一番话算是给洪学智吃了一颗定心丸。

当毛主席询问大家是否想出去工作时,洪学智鼓起勇气表示愿意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夯实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毛主席对他的想法表示了肯定,这是洪学智第一次与中共领袖见面。多年以后,洪学智每次回忆起这段经历都显得很激动,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以及流露出的深厚魅力都深深让人折服。

这次短暂的交流会后,毛主席也记住了这个来自安徽的大个子。他多次询问洪学智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显然对这位敢于直言的大高个印象不错。1945年4月至6月,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陈毅作为新四军的代表参加了这次重要会议,会议结束以后,陈毅匆匆返回了山东。他在山东临沂召集新四军第三师的高级干部开会,传达了“七大”的精神,在这之后,陈毅单独找到了洪学智。

原来在延安开会时,毛主席向陈毅提到了洪学智,并叮嘱陈毅回山东以后找他谈谈话。洪学智听说毛主席关心着他,当即感动的红了眼眶。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关心,毛主席本意是想询问洪学智是否满意目前的工作,需不需要中央帮忙调整。

洪学智明白毛主席的良苦用心,但他表示愿意协助黄克诚师长工作,只要能够干革命,职务是高是低都不重要。

1950年,为了驱赶盘踞在沿海群岛上的国民党残余势力,洪学智指挥发起了万山群岛战役。这一战中,人民海军击沉4艘敌舰,重伤敌军舰队司令,创造了以木帆船打败军舰的奇迹,洪学智再次受到毛主席的嘉奖。

关心农业机械发展,转业到地方继续埋头工作

1960年,洪学智受到庐山会议牵连,被中央派到东北任职。在军中待了大半辈子,突然要脱下军装搞农业,洪学智难免有些不适应。好在他生性豁达,心境开阔,在领到任务后不久就及时转变心态,带着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女儿踏上了去往长春的火车。

在离开北京之前,洪学智将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叫到身边,挨个叮嘱他们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勇敢地面对人生起落,在学习之余要多与人交往,养成独立自主的良好习惯。

洪学智离开了总后勤部的领导岗位,被调到吉林省担任省农业机械厅厅长。作为一名饱受战火洗礼的将军,去地方当个厅长的确有些屈才,可洪学智没有任何怨言,他并不看重自己的职位高低,心里想的永远是为人民群众办些实事。

东北曾是洪学智战斗过的地方,他对这块土地和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到任后不久,洪学智便适应了新身份,积极投入到工作之中。为了了解实际情况,他长时间深入基层,到老百姓家里了解困难,开展各项调研工作,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同志们和人民群众的肯定。不久之后,洪学智又被调到了重工业厅担任厅长。

粮食是民生之本,是国家稳固的基石。我国是人口大国,每年消耗的粮食难以计数,保持足够的粮食供应和维持相当规模的战略储备,对于国家平稳发展可以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洪学智常年负责后勤工作,因此他特别关注粮食问题。在一次厅内的会议上,洪学智一针见血指出我国缺乏大中型农用机械。

东北土地肥沃,有大片平原地区可供耕作,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机械,很多国营农场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粮食产量。洪学智建议研发属于我们自己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将东北的农业逐步引向现代化和机械化。他的建议受到了省领导的重视,负责分管农业的副省长将这一重任交给了洪学智。

接过任务以后,洪学智抓紧时间走访考察吉林的各大农机厂,他希望找出一家符合条件的厂子完成机械的研制和生产工作。到了四平农机厂以后,洪学智考察一圈后发现厂内的很多建筑有种莫名的熟悉感。他仔细回忆之后才发现,这个农机厂在过去曾是他们六纵的指挥部,当年他率部血战四平,纵队指挥部就设在农机厂后面的老庙里。

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熟悉,除了有限的建筑厂房外,大部分地区依然如当年一样荒凉。看到此情此景,洪学智的思绪逐渐飘回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当年他随黄克诚带队进军东北,多少从苏北过去的战友们牺牲在了四平,他们的音容笑貌至今还浮现在他的眼前。

几十年过去了,四平依旧那么贫困落后,洪学智感觉自己无法向牺牲的战友们交代。他暗自下定决心,在给妻子张文的信中,洪学智表示一定要把大型农业机械搞出来,把吉林的粮食产量提上去,让老区的群众们吃饱饭,实现当年的誓言。

洪学智做主将研究大中型农用机械的任务交给了四平农机厂,他在全体职工大会上深情回忆当年的四平血战。这座城市来之不易,它浸透了无数英烈的鲜血,如果我们不改变四平的贫穷面貌,不把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上去,我们就对不起那些为四平献身的先烈们!

洪学智的一番话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这番话更说到了他们心里去。厂领导紧紧握着洪学智的双手,一再表示感谢,这是农机厂发展的好机会,更是吉林农业大踏步前进的关键。在交付任务以后,洪学智并没有当甩手掌柜,他时刻关注项目进展,在厂子面临难题时,他四处为之奔走。经过洪学智的协调努力,四平农机厂得到了一台从苏联引进的成品收割机,这为之后的仿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照物。

除了引进苏联设备,洪学智还大力支持本土研究,他从全省范围内调用专业人才,集众人的力量搞自主研究,为后来的农机国产化积累了技术和经验。在洪学智的领导下,四平农机厂不负众望,短短三年时间就我国研制出了第一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收割效率。

不论是在总后勤部还是在省农业厅,不论职位是高是低,洪学智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总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去。革命不为当官,为老百姓做实事才是老将军的初衷。

毛主席托韩先楚将军代为问候

1965年秋,毛主席南下调研考察,路过武汉时接见了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上将。在交谈之中,毛主席想起来洪学智,于是向韩先楚询问道:“洪大个子去哪儿了?”

韩先楚同样很多年没有见过洪学智,不过对于洪的去向倒是颇为了解,于是他就把洪学智在吉林搞农业的事情报告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沉思一会儿后说道:“你帮我转告洪学智,就说他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以前在总后勤部干的不错,以后还是可以做些工作的。”

毛主席清楚洪学智的品性和能力,对于他也是寄予厚望,这些话无疑是肯定了洪学智的革命贡献和工作成绩。

毛主席的认可让深处逆境中的洪学智十分感动,这就像是一剂强心针,极大的鼓舞了他的斗志。心情平复以后,洪学智请韩先楚转达了他对毛主席的致敬和感谢,他在吉林工作的很好,学习到了很多新东西。

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共产党人都要坚定原则底线,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个人的事再大也没有人民群众的事大,当你看开了名利地位之后,一切风吹雨打,都胜似闲庭信步。

在重返总后勤部的领导岗位以后,洪学智继续坚持一颗公心为党做事。他在工作上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在生活中关心年轻一代的成长。他和老伴张文拿出多年的积蓄,资助革命老区的青年学生完成学业,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私和伟大。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514963262718640

作者:墨斗鱼说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