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成:我想指挥志愿军,彭德怀:想什么呢?斯大林:中国指挥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由于苏、美两大国的博弈,把统一了两千多年的朝鲜硬生生地按照自己的意识形态分裂出了两个国家。以北纬三八度线为界限,北边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边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大韩民国。
原本同宗同文的民族,在意识形态上形成了对立。随着苏联和美国相继从朝鲜和韩国撤军以后,朝鲜曾经提出以选举的方式建立联合政府使朝鲜再次统一,但是李承晚政府直接拒绝了这项提议,并且在北纬三十八度线上频繁制造摩擦。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正式爆发,朝鲜人民军打过“三八线”,仓促迎战的韩国军队,面对突然大兵压境的朝鲜人民军毫无招架之力,仅仅三天首都汉城就被攻占。在韩国高层一波低级操作下,韩国军队兵败如山倒很快丢失了近80%的领土。
然而当朝鲜军队突破“三八”线的第二天,中国政府才从外媒的报道中才知道了这一军事行动。而自始至终金日成也没有将这次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时间告诉中国,作为同在远东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一些重大行动之前,苏联、中国、和朝鲜都会互相通气,一便能得到相应的支持。而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中国竟然毫不知情,金日成这一举动究竟意欲何为呢?
金日成1912年出生在平壤,由于日本在朝鲜采取了高压统治,1925年金日成随父亲及全家移居到了中国的吉林。“九一八”事变以后,金日成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加入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随着日本关东军对东北抗联的围剿,金日成率领部分抗联的士兵撤退到苏联的远东地区,并接受了苏联红军的改编。1945年8月随苏联红军攻打盘踞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日本关东军。金日成返回朝鲜以后,接受了苏联的建议,重组曾被共产国际解散的朝鲜共产党。
同年10月金日成在苏联的扶植下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朝鲜劳动党,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金日成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国家的首相。在建国之初金日成曾经提出了南北统一的方案,但没有得到李承晚政府的同意,又加之两国在“三八”线上的日益紧张的局面。
1950年1月金日成到达莫斯科面见斯大林,提出了武装解决南北朝鲜的问题,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斯大林在军事方面的支持。斯大林此时还不打算和美国进行正面的军事对抗,便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传递给了中国。
斯大林表示,如果朝鲜打算用武力解决朝鲜半岛统一问题,那么首先要得到中国的支持,其次就是美国不能介入朝鲜半岛的军事争端,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才有可能完成朝鲜的统一。
金日成通过考虑在1950年5月初秘密来到北京,对毛泽东表示朝鲜要以武力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并且已经获得了斯大林的认可,此次前来就是要来征求一下中国的意见。介于斯大林已经同意武装解决,毛泽东也就表示了赞同。
虽然新中国已经建立,但是东南沿海、西南边陲和台湾问题尚未解决,毛泽东建议等中国武力解放台湾以后,朝鲜再开始南下,这样中国就可以以最大的力量支持朝鲜的统一事业。并在军事方面建议金日成,这场统一战要以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不要过多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要选择速战速决的战法,以免夜长梦多给美国远程救援以可乘之机。
虽然金日成口头表示感谢毛泽东提出的建议,但是对于中国提供军事援助这一方案却没有表态,因为金日成心中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之所以金日成不打算让中国介入朝鲜半岛的军事行动,主要是考虑到中国和朝鲜曾经的历史地位。在1910年日本入侵朝鲜之前,朝鲜一直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存在。如果中国军队进入朝鲜半岛,很容易让朝鲜的人民感受到曾经的宗主和附属的感觉,这是已经成为朝鲜一把手的金日成不愿意看到的,基于这样的想法金日成对中国提出的军事援助一直保持着谨慎态度。
果不其然朝鲜内战在没有通知中国的情况下爆发了,尽管毛泽东对此颇为不满,但还是表达了对朝鲜军事行动的支持。先是将200多名朝鲜族的军事干部派往朝鲜帮助朝鲜人民军提升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指挥能力,其次要求外交部向驻朝使馆派出军事参赞,务必把战场上的第一手情况传达到国内。
然而朝鲜方面虽然对中国军事参赞的到来给予了极高的礼遇,但是金日成依旧对中国使馆采取封闭消息的做法,尽管中国使馆每天都能得到朝鲜人民军当天的军事行动的简报,但是久而久之使馆的工作人员发现,他们得到的简报竟然是前一日的朝鲜广播的内容。
除此之外中方要求派军事观察组去前线学习的要求也被无限期搁置,即便如此,毛泽东依旧凭借多年的革命经验对朝鲜战场的局势作出了正确的分析,他致电金日成建议朝鲜人民军快速向南占领港口城市并派重兵把守,特别是在仁川地区,以防止美国从海上派兵支援韩国。
然而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金日成,对毛泽东和苏联军事顾问的建议置若罔闻,金日成一直认为只要有了苏联的武器支援,只靠朝鲜人民军就可以解决朝鲜半岛统一的问题。对战场的形式过于乐观,从未考虑过一旦美国武装介入所产出的可能性后果。
果不其然1950年9月15日,以麦克阿瑟为司令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彻底截断了朝鲜人民军的后路,在韩国军队的配合下,朝鲜人民军被分割数段,且被各个击破,朝鲜半岛的形势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联合国军势如破竹,很快将战火烧过了“三八线”,一路向北往鸭绿江挺进。
面对这样的局面,金日成不得不亲自写信向苏联和中国寻求直接的军事援助,然而就在这样危机的时刻,金日成依旧耍着小心眼,他先把求援信发给了苏联,先探查苏联的意向,斯大林表示,苏联不方便直接入朝作战,从地理位置上说,直接参战需要先得到中国的同意,其次这种直接军事援助,最好以支援性质参与,以免在国际上给人留下口实。面对这样委婉地拒绝,金日成只能把希望寄希望在中国身上。
面对朝鲜的求救,毛泽东综合分析了国内局势和国际局势,最终从道义上出发,决定派出志愿军入朝作战,并提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
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率领三十万志愿军入朝作战,起初金日成认为中国出兵支援的也就一、二万人,替朝鲜人民军暂时顶一顶美联合国军,等朝鲜人民军休整好以后,再将志愿军替换下来。但是没想到有三十万志愿军入朝,这样金日成更加忧心忡忡,甚至担心一旦打跑了美军,会不会志愿军就会对朝鲜人民军下手,毕竟志愿军有绝对的人数优势。
由于之前朝鲜方面一直对中国采取了信息封锁的态势,这就使得在中国出兵以后双方在指挥、通信、补给、运输等一系列问题上,都要尽快制定出可行性的方案。
面对三十万的大军再加之彭大将军的名号,金日成想要提出由自己来指挥这支军队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又不甘心把朝鲜人民军交给彭德怀,所以金日成建议把两支军队的指挥部设置在一起,以便更好地沟通,至于指挥权的问题可以在商量,现阶段还是各自指挥各自的部队。
即便如此两支军队依旧闹出了乌龙事件,在第一次战役后期,志愿军在追击美军的道路上,与撤退的朝鲜人民军相遇,混乱的朝鲜人民军严重阻碍了志愿军追击美军的步伐,从而放跑了美军。
不但如此朝鲜的部队在不辨敌我的情况下向志愿军部队开火,造成了志愿军士兵的伤亡。介于此情况,彭德怀多次致电中央中朝双方缺乏协调、语言不通、指挥混乱等问题。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指挥权的问题,彭德怀完全有能力指挥这样一支庞大的部队,但是碍于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不好意思直接提出。
而金日成也自知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又不甘心把朝鲜的部队交给彭德怀指挥,这样会使今后在政治层面上趋于被动。为了解决这一根本问题,毛泽东一方面敦促彭德怀尽快与朝鲜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召开协调会议,一面向斯大林征求意见。
彭德怀在接到毛泽东的电令以后,马上联系了金日成和在朝鲜的苏联军事顾问什特科夫一起召开了协调会议。
会议上彭德怀再次提出两军必须要统一指挥的问题,什特科夫同意由中方全权负责指挥,但金日成并不接这一话题,只是一直介绍人民军近期的情况。心直口快的彭德怀直接提出由彭德怀,金日成和什特科夫三人成立军事小组,负责指挥以后的所有军事行动,金日成对此提议不置可否,什特科夫表示要请示斯大林才能确定。
会议始终没有任何进展,直到斯大林回电,提出从军事指挥经验和部队作战能力出发,应该由中国的指挥员负责两支军队的统一指挥,由朝鲜的指挥员辅助。
金日成得到斯大林这样的回电,也只得同意这样的安排。最终由彭德怀负责整个作战和前线军事的一切事务,由朝鲜的指挥员负责后方新兵的训练,动员和军政等工作。
对于这样的安排仅限于发布命令,对外并不公开联合司令部机构。至此,在莫斯科的干预下,中朝两军统一指挥的问题才得到了解决。
中朝两国军队联合作战和统一指挥的问题就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军事问题,而是夹杂着众多政治因素在其中。朝鲜长期以来都有对中国依附和朝贡的历史因素,要他们交出自己军队的指挥权,无异于再次承认了中国宗主国的地位,从朝鲜人民心中是很难接受的。
而中国考虑的只是战争胜负问题,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不论是军事实力还是作战经验,中国军队的官兵有绝对优势。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中国,是对战争的胜负负责,也是对参加战争的士兵的生命负责。
斯大林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如果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指挥能力还很幼稚的金日成的朝鲜军队负责,是很难有所作为的,更别说要战胜强大的美国了。
如果中朝军队失败,苏联势必会被拖入战争,这是斯大林最不想看到的局面。所以从综合实力和对苏联有利的情况出发,斯大林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不过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1953年7月27日,双方在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定》,历时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了。从1953年开始志愿军陆陆续续地撤出了朝鲜,直到1958年最后一支志愿军部队回国,也没有发生金日成一直忧虑的局面,中国军队也从未威胁过他的地位。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信奉仁、义、礼、智、信,在中国强大之时也从未侵占过他国一寸领土,金日成此举是真正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2620600978148158
作者:墨斗鱼说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