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后,为何粟裕后怕:再晚4个小时,战局将会是另一个样子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央视正在播放的历史大剧《大决战》迎来网上热议,不少网友对发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那场世纪之战产生了浓厚兴趣。中共中央在这场大战集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大野战军,以60万对战国民党80万正规军,最后还取得了完胜,对这样的结果时至今日,依然还会觉得不可思议。

无论从武器装备还是兵员数量,国民党军队都远比人民解放军占有优势,可是为什么蒋介石会输得这么惨?除了中共中央正确的领导、参战解放军各级指挥员卓越的指挥才能、两大野战军钢铁般的战斗意志和完美的协同配合及大后方数百万支前民工强大的后勤保障,这些重要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就是人民解放军秘密战线所发挥出来的重要作用。

电视剧《大决战》中央五大常委剧照

何基沣、张克侠战场起义,瓦解国民党运河防线,创造了合围黄百韬的有利条件。

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正式打响,比预计时间提前了两天,原因是发现黄百韬的第7兵团已经开始出现西撤迹象,所以中央决定提前打响淮海战役。

战役第一阶段的中心任务就是围歼黄百韬的第7兵团,负责指挥此次战役的就是华东野战军代理司令员粟裕。战役一开始就集中在华野(华东野战军)各个纵队展开对黄百韬第7兵团的围追堵截。

国民党第7兵团是一支组建于豫东战役后的杂牌部队,下辖第25、63、64、100共4个军加一个快速纵队共10万余人,后又将从海州(连云港)撤出的第44军划归第7兵团,也正是为了这个44军,断送了黄百韬兵团最后一线生机。11月5日,驻扎在新安镇的黄百韬已经下达西撤徐州的命令,却接到徐州“剿总”司令官刘峙的电话,命令第7兵团等待从海州撤出的44军汇合后一起回撤徐州,最后刘峙还恭喜黄百韬又辖制了一个军,而黄百韬此刻的最大愿望是能够马上西撤。

淮海战役战场(油画)

早在战役打响之前的8月,中共华东局就已经开始启动秘密战线,陈毅密派华野13纵联络部部长杨斯徳与驻守运河防线的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总司令何基沣、张克侠两位中共秘密党员取得了联系,获取了国民党徐州城防布置和运河防线军事部署的重要情报,并传达陈毅的指示:伺机策动第三绥靖区国民党军起义。

战役打响后,杨斯徳再赴第三绥靖区,向何基沣和张克侠传达了华东局重要指示:战场起义,放开防线。特别对保护台儿庄和韩庄两座运河铁桥着重强调了对战役顺利进行得重要意义。

驻守第三绥靖区的59军和77军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司令官是冯治安,何基沣和张克侠为副司令,三位都是抗日名将。张克侠与冯玉祥还是连襟关系,他的夫人是冯玉祥夫人李德全的亲妹妹。

接到指示后,何基沣开始在贾汪驻守防区内紧急联系各营区军师团军官,此时59军军长刘镇三去了上海不在军中,77军军长王长海表示反对起义,四个师长除132师师长过家方(中共秘密党员)坚决支持起义之外,另外三个师长都犹豫不决。杨斯徳亮明自己中共党员身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所有国民党军官要看清形势,选择正确的革命立场站到人民一边来,最终打消了在场军官的疑虑,同意发动起义。随后,杨斯徳赶赴曲阜华野指挥部向粟裕作了汇报,粟裕要求起义部队起义后分两路到集结地点集合,并告诉杨斯徳采用的联络口令是:杨斯徳部队。

在杨斯徳赶回华野汇报的同时,何基沣命令一个营驻守韩庄铁桥,这个营的营长就是一名中共党员。等到杨斯徳回到贾汪,又出现了突发情况。原来,很多军官家属都在国统区内,一旦起义,家里生活势必会受到影响,了解情况后的何基沣果断将自己多年积累的200多两黄金全部拿出来作为军官们安家之用。

中共秘密党员何基沣、张克侠

而此刻还在徐州城里的张克侠,正被冯治安和军统特务监视着无法脱身。冯治安对他的怀疑由来已久,特别是在徐蚌会战(国民党称淮海战役为徐蚌会战)之前,张克侠曾经策反过冯治安,没有获得成功反而引起冯治安的警觉。

他将张克侠留在徐州负责参谋事项,不必去负责前沿指挥军队。11月8日凌晨,张克侠只带着一名随从,驾车出城向贾汪前线驶去,当冯治安得知张克侠已经逃离徐州,随即就想向刘峙汇报,被与张克侠一向交好的参谋长拦下说:“司令,现在还不好说张副司令出城去干什么了,等弄清情况再说也不迟,否则刘峙司令又该说你小题大做了。”冯治安一听也对,就放下了电话。

11月8日上午10点,何基沣、张克侠率领的国民党第三绥靖区三个半师23000余人举行战场起义。早已准备好的华野第1、10、13三个纵队迅速通过台儿庄和韩庄两座大桥,从第三绥靖区向穿越而过直插曹八集,等他们刚到曹八集,黄百韬兵团先头部队也已经到达,经过激战,华野歼灭了这股先头部队,牢牢的钉在了这里,彻底堵死了黄百韬西撤之路,将黄百韬兵团10余万人合围在碾庄,注定了黄百韬覆灭的命运。

贾汪起义地址

战后粟裕后怕的说:“如果我军再迟到四个小时,黄百韬就会顺利撤到徐州,那么战局将会是另一个样子。跟中央就无法交代了。”也正是何基沣和张克侠的成功起义,成就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最后胜利。毛泽东对此于28日致电总前委给予了高度评价:“北线何张起义,是取得了关键的重大胜利。”

第二阶段围歼黄维,敌110师师长、中共秘密党员廖运周功不可没。

1948年11月25日,就在华野彻底歼灭黄百韬第7兵团后的第三天,刘伯承率领的中野(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12万人,将黄维的国民党第12兵团4个军(第85、10、14、18军)和1个快速纵队的12万人,成功包围在南北相距10公里东西只有5公里狭长的双堆集。虽然两军兵力相当,但从装备来说,黄维兵团要远远强于中野,别说歼灭就是能将包围圈围而不漏,已是困难重重。作为第二阶段总指挥的刘伯承对当时中野与敌12兵团目前的军事态势,怀有深深的忧虑。

淮海战役战场(油画)

与华野一样,中野也早在战役实施之前就已经安排秘密战线的活动。杨振海就是中野提前派到敌85军110师师长廖运周(中共秘密党员)身边的直接联络人,他被廖运周安排到侦察连担任副连长。

廖运周是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来因为联络线遭到破坏,与党失去了联系。1947年2月,廖运周派人与中野邓小平取得了联系,在110师成立了中共基层支部委员会。

不少中野派来的人员被廖运周安排在电讯处、情报处、副官处和其他要害部门,在敌军重要电讯部门里有9名工作人员,其中有7名是我党安排的秘密人员。廖运周建立起来的秘密情报机构与外界没有任何联系,直属中原局。廖运周多次请示中原局想举行起义回归人民阵营,都被邓小平阻止了,邓小平明确指示:“等待时机,发挥更大作用。”

已预见到这次大战重要性的廖运周,及时派遣杨振海赶回中野接受指示,刘伯承和邓小平决定在这次围剿黄维的战役中,让他们做好起义的准备,给予敌人沉重一击。

被围困的国民党女兵

黄维发现已经落入中野包围之中,准备于11月27日凌晨5时集中4个师对中野采取平推攻击突围,得到这个消息后的廖运周再次派遣杨振海回去向刘邓首长汇报,并让杨振海转告刘邓首长准备利用这次突围机会发动起义。

临走之前廖运周说:“务必在发动攻击之日凌晨三点之前返回。”同时,廖运周赶往兵团司令部找到黄维说:“司令用四个师同时突围不妥,这里地形狭小不适合展开攻击队形,如果出现拥挤踩踏,还容易造成协同上的相互掣肘。我建议用梯次队形攻击突围,一个师在前,三个师在后接应,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随后他坚定的表示自己的110师可当突围先锋,他的一席话立刻引起黄维的重视和兴趣,他高兴的将廖运周拉到身边说:“廖兄之言,实乃我兵团之幸。110师如果打头阵,我必联系空军全力配合!还有什么要求只管提。”达到目的的廖运周回到师部,焦急的等待着杨振海。

杨振海在中野6纵阵地被“俘获”后,要求面见纵队最高长官,当时的6纵司令员是打仗不要命的“王疯子”王近山。当听完杨振海的的报告,王近山不敢大意立即打电话向邓小平做了汇报,邓小平随后指示王近山“配合做好接应工作”。

被围困的国民党士兵

27日凌晨3点杨振海终于赶回110师师部,向廖运周传达了刘邓首长的指示,并告诉廖运周已经安排武汉地下党接应他的家属撤离敌占区。廖运周立即召集了自己信得过的十几名营级以上军官开会,对发动阵前起义所有军官都表示支持。

5500多名110师的官兵,在廖运周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向突围方向的吴庄开去。确认是廖运周110师的王近山命令部队分开,等到110师过去后迅速合拢。廖运周到达中野指定地点后,军中被蒙在鼓里的人还以为已经突出重围,包括军统派驻监视的特务小组人员,也以为已经冲出包围圈正沾沾自喜时,却看到中野一队军人向这里走来,等看到来人和廖运周紧紧握手时,才明白自己已经做了“共军”的俘虏。

黄维得到前方报告,说110师已经突围成功,不禁大喜,命令后续部队加快速度沿着110师的路线继续突围,却没想到遭到中野的沉重打击,部队损失过半。黄维用步话机问廖运周突围情况,廖运周平静的说,非常顺利!等到继续突围的部队接连遭受阻击后,他才恍然大悟被廖运周骗了。廖运周起义后,又给23师师长黄子华写了一封劝降信,第二天,黄子华率领23师向中野投诚,黄维突围计划失败,开始固守待援。

被俘的国民党将领黄维及他的士兵们

12月15日,中野、华野向困兽犹斗的黄维第12兵团发起总攻,将黄维兵团彻底歼灭,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胜利结束。

在后来第三阶段围歼陈官庄杜聿明30万重兵集团时,秘密战线的同志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军防线告知国民党军,可以让伤兵和非军事人员进出防线,采购粮食和药品,并利用这个机会向陈官庄内各个角落和区域渗透了大批我军地下工作人员,进行瓦解和策反工作,取得了突出战绩,等到解放军在1949年1月6日,对陈官庄杜聿明集团发起最后一击时,30万大军仅仅用了4天就彻底解决了战斗,最终取得赢得了这场世纪大战的最后胜利。连斯大林听到这个消息后都说:“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何基沣、张克侠、廖运周和一大批战斗在隐秘战线的英雄们,为了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淮海战役的结果或许真的会“变成另一个样子。”#淮海战役#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158268670260973

作者:墨斗鱼说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