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微战后说:中国陆军是最凶狠,最文明的敌人,我们很难战胜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那场发生在朝鲜,中美两国直接对战的战争,距今已经整整过去了70多年。最终这场令全世界瞩目的战争结果,震惊了世界,彻底颠覆了西方社会对中国多年来形成的固化思维,这个新政权刚刚成立仅一年的东方大国,不仅毫无悬念的战胜了以号称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为首的16国联合军,而且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胜利成果。随着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的签字,中国军队战力已然走上世界巅峰。

在陆续解密的美国档案中有两份是分别于1951年3月和1952年4月提交的《参谋长联席会议致国防部的备忘录》和《中情局关于中国大陆的力量及其对台湾意图的评估》秘密报告,而那个时候正是两国在朝鲜战争时期最为紧张的时刻。这两份报告就中国军队的精神层面、装备力量、军工情况和台海形势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与评估。最终结合朝鲜战场中国军人的突出表现得出“中国军人的战斗意志,除了苏联以外任何国家都无法抗衡”的结论。

美军眼中的中国军人

说到战斗意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从来都不缺少这些元素。电视剧《亮剑》中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亮剑精神”就是中国军人战斗意志,也就是我们常常听见和看到的“军魂”。

在抗美援朝伟大战争中,长津湖、松骨峰、铁原和上甘岭,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域名称,就是朝鲜战场上所有中国军人体现战斗精神和钢铁意志的真实写照。

美国军事学家沃尔特.赫姆斯在《朝鲜战争中美国陆军》一书中,描写美国陆军在朝鲜遇到中国军队之前,其战术素养与战斗士气都表现出一流陆军所该有的样子,那时的美军完全可以横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军事力量。

至到遭遇了中国军队之后,他们才发现这支陌生而可怕的军队,完全碾压美国陆军。沃尔特.赫姆斯认为中国陆军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帮助美国陆军提高作战能力。”

从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发动第一次战役开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接连组织了五次大规模战役,也是在这五次战役中,美国人真正认识到眼前这个对手完全与之前所想象的简直是颠覆性的。

一直以来,美军包括麦克阿瑟在内的高层,将中国军队描述成没有海空军种、装甲部队和少得可怜落后火炮的三流军事力量,别说什么正规化建设,连最基本的培训机构都没有,说白了,用美国武装力量与之相比,双方完全就是非洲草原上的狮子与羚羊的关系。

然而,三次战役之后的麦克阿瑟在给华盛顿发去的电报中,口气变的异常沮丧和懊恼。他说:“我今天只想说一件事情,请各位先生们明白,对中国的印象不能停留在过去。我们现在完全是在一种全新的环境里,同一个具备强大军事力量的强国,进行一次全新的战争!

对于中国陆军在战场上展现出的勇气,在前线的美军军官和士兵尤为印象深刻,这一点在美军战俘中间,几乎都是一致性的。有一个美军战俘是这样描述他看到的中国军人:他们(志愿军战士)发起进攻之前,总会先吹响类似一种小号的喇叭,进攻的时候他们像一根一根倒下去的原木,那些身边活着的人的眼神里没有丝毫恐惧,只有怒火发疯般的继续冲锋。

曾经在朝鲜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中给中国军队造成损失的美军四星上将,也是麦克阿瑟的继任者李奇微,看到铁原阻击战四个强大的美军机械化师13天没有突破中国志愿军63军的防线后,感叹道:“这是我所遇到的最顽强的敌人”。

在他的回忆录中对中国军人的评价就显得“务实”许多,他分析第二次战役的长津湖战例后是这样描写中国军队的“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们隐藏了十几万部队而没有被发现,简直就是个奇迹。这说明他们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习惯了恶劣条件和忍饥挨饿。”最后他的结论是“中国陆军是最凶狠,也是最文明的敌人,我们很难战胜这样的对手。

在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字时,美军远东第三任司令官克拉克说:"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我感到痛苦和失望"。

美军眼中的苏联军人

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卫国战争和对德国法西斯的反击作战中的英勇表现给美国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是因为在整个二战中,苏军歼灭的法西斯武装力量超出美英盟军总和还要多出数倍。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集结了195个师500余万军队组成中央、A、B三大军事集群对苏联发起闪电进攻,战争初期的苏联西南方面军遭到毁灭性打击,不到一个月近百万苏军被围歼。截止到9月底,苏军损失高达300万。

在苏德战争爆发仅两天后的1941年6月2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美国准备在可能的范围内,全力援助苏联。”虽然罗斯福总统表明了全力支持苏联的态度,但在当时美国军界高层,对苏联能抵挡住德军的进攻并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还是持有极大的怀疑态度。

军事专家结合德国进攻法国的最终结果而一致的认为:在未来几个星期之内,苏军必将迎来无法逆转的大溃败,德国终将赢得这场战争。这种观点也直接影响了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判断。霍普金斯作为罗斯福的全权代表亲赴苏联战场实地考察,最终得出结论:苏联最高统帅部并没有出现任何悲观失望的迹象,斯大林领导的军队正在恢复信心和士气,战场上苏军表现出的战斗精神和意志是鼓舞人心的。

正是基于这个结论,罗斯福将《租借法案》授援于苏联,与苏联签订了10亿美元的援助协议,这个协议的落实,使斯大林在1941年年底展开莫斯科保卫战时底气十足。

为了让苏联持续保持住在东线战场牵制德军主力的目的,美英对苏联的援助始终放在优先位置。据史料记载,从1941年6月到1945年5月四年的战争期间,苏军在东线战场牵制了德国为首的轴心武装力量有80%,苏联也为此蒙受了巨大损失,战争结束后的苏联人口损失近3000万,且大部分都是奔赴战场的年轻人。

苏联军队在卫国战争时期的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明斯克和斯大林格勒等诸多战役中,展现出强大战力,特别是在进入德国本土摧枯拉朽的攻势,在攻克柏林时达到极致。

朱可夫领导的白俄罗斯方面军集结200多万军队,以伤亡30万人的代价,将柏林夷为平地。易北河美苏两军会师后,艾森豪威尔无不担忧地说道:现在的苏联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令人恐怖。

而早在1944年10月份,美军第三集团军司令巴顿就断言:“未来美国最可怕的敌人一定是苏联。”这是因为苏联几大方面军在协同作战时,呈现出娴熟的战术配合、高昂的战斗意志和坚定的布尔什维克思想,这样的表现对美军来说无疑是洪水猛兽。易北河会师后仅仅两年,两大阵营终于走进势同水火的冷战铁幕。

正是基于对苏联军队的深刻认知,美军才会在解密档案中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意志只有苏联军队才能抗衡。

新中国成立至今,为了维护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于1950年在朝鲜与美国发生了直接战争;1962年在中印边界与印度发生领土保卫战;1969年在珍宝岛与苏联发生珍宝岛反击战;1979年在中越边界与越南发生自卫还击战。这四场“被动”反击的战争,在赢得世界尊重的同时,也得到了一段长治久安的和平时期。正是这几十年的和平环境,中国的经济、科技、教育和军事等综合能力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国虽大,忘战必危!世界并不平静,战争始终没有走远,毛泽东主席告诫国人那句话“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永远都不会成为过去式!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224303500567562

作者:墨斗鱼说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