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琏因何痛失第12兵团司令?蒋军派系倾轧背后,论资排辈也是顽疾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1948年11月25日,奉命反攻宿县以及前往徐州“会师”的蒋军精锐第12兵团,却反而被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围困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第12兵团的10万余大军装备精良,在被围之初的突围和防御作战中,美式轻重武器撒了欢儿地拼命射击,结果仅仅一周下来,所携粮弹均已告磬。兵团司令黄维向南京告急,联勤总司令郭忏那是“土木系”四大金刚之一,自然全力进行保障,空军也出动大批运输机前往空投物资,然而第12兵团的基层官兵们却牢骚一片:“投这些东西不济事,最好把胡老头投下来”。

所谓的“胡老头”当然就是原第18军军长、整编第11师师长、整编第十八军军长、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黄埔四期生胡琏,土木系悍将之一。胡琏自1928年冬起,就开始在土木系基本队伍“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1师”里面服役,历任连长、营长等职务,1933年8月升任第11师第66团上校团长,成为陈诚军事集团的骨干军官。抗日战争中的1939年晋升第11师副师长、1942年晋升第11师师长、1943年晋升第18军副军长(带职兼任委员长侍从室高参)、1944年8月13日终于混上了第18军中将军长(1945年6月28日,胡琏铨叙陆军少将,中将军长是职务军衔)。

1946年5月,第18军被第一期改制为“整编第11师”,胡琏仍为中将师长,下辖由原属各师缩编而来的整编第11旅、整编第18旅和整编第118旅,作为陈诚军事集团的起家老本,该部曾被称为“宠出来的18军”,是以兵员充足装备精良,全套美械装备拥兵30000余人,与整74师、整5师(第5军稍后参加了整编)、新一军、新六军并称蒋系中央军“五大主力”。整11师先后隶属于郑州绥靖公署、整编第十九军、“国防部九江指挥所”等上级单位,是解放战争初中期,蒋军较具战斗力的一支机动野战部队。

(陈诚剧照)

一、胡琏所部一度是我华野和中野之劲敌。

第18军在抗战末期就已经换装全部美械,经过整编后的整11师,师部直辖一个榴弹炮营,配备105mm榴弹炮12门;每旅一个山炮营,配备美式75mm山炮12门;每团一个战防炮连,配备57mm战防炮4门;每营一个追击炮排,配备82mm追击炮2门;每营一个火箭筒排,配备火箭筒2具;每个步兵连配有轻机枪9挺,汤姆逊冲锋枪18支、60mm迫击炮6门及火焰喷射器1具。

此时陈诚风头正劲,担任全盘指挥作战的“参谋总长”一职,所以整11师不仅补充得力,也在陈诚的器重下格外受宠,成为中原战场上蒋军的“救火队”。

1946年9月起,整11师被调往巨野等地进攻我晋冀鲁豫解放区(未来的中野部队),随后又调往山东战场参加了孟良崮等战役,整74师覆灭之前,张灵甫拼命呼叫和求援的,正是他的陕西老乡、黄埔四期同学、整11师师长胡琏。南麻战役,整11师凭借坚固的工事和意外的瓢泼大雨,逃过了华野三个纵队的围歼;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后,整11师又调拨给白崇禧的“国防部九江指挥所”,疯狂围剿大别山区,给中野造成了颇为棘手的麻烦,不过也正是这一期间,胡琏与白崇禧开始交恶。

(陈诚剧照)

在此之前,胡琏及其所部一直在陈诚第六战区、王耀武第四方面军、刘峙的郑州绥署(第五战区改制)、薛岳的徐州绥署(第三战区改制)的指挥之下,包括整编第十九军军长欧震,那也是薛岳的得力干将,考虑到薛岳、刘峙和陈诚的关系,这些上司都要对胡琏高看一眼。至于桂系的白崇禧,胡琏在抗战时期与他就没有什么交集,同时也自恃黄埔嫡系以及上面有陈诚罩着,在大别山的作战中经常我行我素不听指挥,白崇禧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却一时无可奈何,毕竟胡琏后面有陈诚和老蒋撑腰。

1947年10月,为了扩充土木系部队的实力,陈诚发布命令重建在定陶战役中被刘邓我军消灭的整编第3师(也就是原来方先觉的第10军),重建的方式是从整11师中调出一个整编第18旅,然后以该旅为基干拼凑补充后,重新授予整编第3师的番号(整编旅长覃道善直接升整编师长),然后整11师和整3师再共同组成“整编第十八军,黄埔四期的胡琏以整编军长的身份同时兼整11师师长。

(胡琏剧照)

由于整编军已经是小型兵团级作战单位,因此该部又称为“胡琏兵团”,是中原战场蒋军的重要机动力量,经过补充后全军兵力接近50000人且装备精良。在1948年5月打响的豫东战役期间,奉命从驻马店出发驰援开封和豫东战场的,正是胡琏的整编第十八军,而负责牵制和迟滞该军前进的中原野战军第1、第2、第3纵队,由于重武器缺乏和建制不全,最终还是被胡琏突破了阻击线抵达太康地区,这也是粟裕不得不中止战役撤出战场的重要原因,应该说,胡琏除了用兵狡诈和经验丰富以外,很关键的一点是对我军战术比较了解。

1948年8月,在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大反攻之际,蒋军在南京召开了“军事检讨会议”,期间决定取消所有整编军、整编师、整编旅的番号,与没有进行整编的各部队统一建制级别和番号,于是整11师恢复番号为第18军、整3师恢复番号为第10军,并以整编第十八军为基础,升格组建大型机动兵团,也就是隶属于“华中剿总”的第十二兵团。

理论上说,原整编军长胡琏出任该兵团司令官完全是顺理成章,不料“国防部”的命令发表时,兵团司令官却成了黄埔一期的黄维,胡琏大失所望,那么这其中有什么蹊跷呢?

(胡琏剧照)

二、胡琏丢官是白崇禧“清算”陈诚的副产品。

解放战争的头两年,南京方面基本是陈诚表演的舞台,作为主管军队作战、编制、人事、联勤的“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陈诚在老蒋的支持下可谓“权势熏天”,所以土木系上下也非常得势。从1947年春起,陈诚先以参谋总长的身份先在徐州督军,直接插手华东战事,甚至完全架空了绥署主任薛岳,遂有华东野战军的“莱芜大捷”。莱芜战役后薛岳成为替罪羊被撤职,大失颜面的陈诚又主动请缨,要求去东北改变局面,1947年8月1日再就任“东北行辕主任”,结果呢?上任五个月就弄得一团糟。

陈诚虽然叫嚣:“如果共军攻到沈阳,我最后以手枪自杀”,实际却于1948年2月5日狼狈逃离东北,前往上海“国防医学院”治疗胃病和休养,把东北的烂摊子交给了继任者卫立煌。而就在陈诚术后休养期间,南京政权的军政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军事上,蒋军对山东、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完全破产,人民解放军取得节节胜利,蒋军被迫全面转入战略防御;在政治上,老蒋为“行宪”而举行的国民大会上,一直坐冷板凳的“国防部长”白崇禧推波助澜,在军事报告中把蒋军失败的责任,一鼓脑全部归咎于陈诚的指挥无方。

(胡琏剧照)

长时间被陈诚和土木系所压迫的蒋军其他大小派系,这一次来了个抱团取暖和集中大爆发,军政两界在会议上群起而攻之,强烈要求老蒋惩办陈诚,大会甚至于4月21日通过了《请政府严办参谋总长案》,“请政府杀陈诚以谢国人”、“到上海把陈诚扣留起来解京法办”的口号不绝于耳。老蒋心里门清,表面上各方势力是在攻讦陈诚,实际针对的当然是自己,但为了顺利当选“总统”同时平息舆论,不得已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手法,1948年5月13日,在老蒋的授意下,陈诚主动请辞国防部参谋总长、东北行辕主任、海军总司令等本兼各职。

在南京政府“行宪”期间,李宗仁也如愿以偿竞选“副总统”成功,白崇禧又赶走了主要政治对手陈诚,桂系可谓大获全胜。然而老蒋岂能善罢甘休?为防止李、白在南京沆瀣一气,同时也是为了回敬桂系的发难,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除了白崇禧“国防部长”的职务,打发到武汉就任“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虽然恼火一度拒不赴职,但是在黄绍竑的一番劝说下,最终于1948年6月28日正式就职。

令老蒋始料不及的是,“小诸葛”意外获取相当的兵权以后,转头就发起了更凶猛的政治反击。

(李宗仁剧照)

三、蒋军内部不仅派系林立也充斥着论资排辈。

蒋系中央军的骨干力量当然是黄埔毕业生,但是从黄埔一期毕业的1924年到解放战争爆发的1946年,期间不过22年时间,尽管一些黄埔军官在老蒋的着意提拔下职衔晋升很快,仍然不足以爬到战区统帅的高位。黄埔一期生的军衔到解放战争期间,绝大多数为铨叙陆军中将或者少将衔,唯一挂三颗星的仅有“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的胡宗南,所以也只有胡宗南混上了战区司令长官和后来的绥靖公署主任,而其他黄埔一期生只能屈就战区副职、兵团级正职甚至副职。

比如杜聿明先后担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上面有行辕主任熊式辉,严格来说也是军事副职)、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等职务,宋希濂担任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李延年担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绥区司令官、第六兵团司令,孙元良担任第十六兵团司令、霍揆彰担任第十一兵团司令等等。至于胡琏所在的黄埔四期以及上一届黄埔三期的学员,此时绝大多数担任军长(整编师长)和师长等职务,这是由蒋军的发展历史所决定的。

(李宗仁剧照)

比如在解放战争初期,胡琏(四期)任整11师师长、张灵甫(四期)任整74师师长、阙汉骞(四期)任整54师师长、赵锡田(四期)任整3师师长、宋瑞珂(三期)任整66师师长、陈颐鼎(三期)任整70师师长、李天霞(三期)任整83师师长。因此,胡琏能够在1947年晋升整编军长,已经属于一定程度上的破格提拔,反正是土木系内部的事情,陈辞修大权在握,他说行那就行。

然而时过境迁,到了蒋军组建大型机动兵团的1948年夏秋,陈诚已不在位,新任“国防部长”何应钦和新任“参谋总长”顾祝同那是一伙的,就黄埔系内部来说,均属陈诚之政敌。此间陈诚胃部动手术切除了三分之二,在年底起复为宝岛省主席之前,处于静养和避风头之际,对蒋军作战和人事的大小事宜均不方便干涉,换句话说,就在胡琏“竟聘上岗”严重需要老大鼎力支持的时候,骤然间靠山却不在了。

而第十二兵团又属于“华中剿总”的作战序列,总司令白崇禧当然有一票否决权:我的地盘我做主。

四、白崇禧拿上台面的理由是“胡琏资历不足”。

报复老蒋也好,打击“土木系”和陈诚也罢,这都是蒋军内部勾心斗角之事,不可能成为台面上的理由,因此白崇禧否决胡琏出任第十二兵团司令官的两大理由,第一是胡琏的资历不足,黄埔四期生直接晋升大型机动兵团司令,破坏了人事规则;第二就是该兵团所属各军的军长,半数资历超过胡琏,难免尴尬甚至不睦,进而不利于作战指挥云云。老实说,白崇禧的第一个理由有点牵强,黄埔六期的廖耀湘就已经出任第九兵团司令官,战争时期是可以打破常规的,但是第二个理由倒确实有点靠谱。

第十二兵团当时下辖四个军和一个快速纵队(机械化旅的规模),分别是第18军(整11师恢复)、第10军(整3师恢复)、第14军(整10师恢复)、第85军(整85师恢复),其中第18军军长杨伯涛(黄埔七期、陆大第十四期)和第10军军长覃道善(黄埔四期、中央训练学校第十期)确系胡琏的老部下,在胡琏任职整11师师长时,分别是下属的整11旅、整18旅旅长。

但是第14军军长熊授春是黄埔三期生,还曾经留学日本,至于第85军军长吴绍周,更是黔军出身的何应钦嫡系,1945年已经官至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85军军长,资历高出胡琏一截。


在第十二兵团所属的四个军中,第18军、第10军和第14军都是土木系的基本队伍,第85军严格来说则属于汤恩伯系统(汤司令走何应钦的门路),因此无论怎么样,该兵团还必须得是土木系的骨干将领来领军,于是半路杀出来个程咬金,那就是曾任第18军军长、第14军的老军长罗广文。此公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43年的石牌保卫战期间,罗广文时任第18军副军长、胡琏时任第11师师长,战后两人双双受奖晋升,罗广文擢任第18军军长、胡琏为副军长。

也就是说,罗广文那是胡琏的老上级,并且在1947年接替王仲廉担任过第四兵团司令,资历、派系属性都没有问题。

(杨伯涛剧照)




罗广文眼见陈诚失势,遂积极向留日前辈何应钦靠拢,以厚礼相送谋求第十二兵团司令一职,这支部队毕竟是嫡系中的嫡系,司令职务堪称肥缺。何应钦从抗战后期开始就一直被陈诚排挤,但凡有打击土木系的机会也绝不放过,现在有罗广文主动来投,当然顺水推舟,于是一边附议白崇禧否决胡琏的决定,一边力推罗广文上位,总之让老对手陈诚不爽的事情,何应钦一定喜闻乐见。

然而无论是白崇禧还是何应钦,都低估了老蒋对陈诚的偏爱程度,为落实兵团司令人选,特派原侍一处主任、参谋次长、土木系“四大金刚”之一的林蔚亲往上海,当面征求陈诚的意见。林蔚老谋深算,首先告知胡琏就任一事已无翻盘可能,但也表示不想让“土木系叛徒”罗广文上位,陈诚略加思索,抛出了第三人选:1938年担任过第18军军长、时任武汉新制军官学校校长、黄埔一期生黄维,并且说:

“黄维担任过18军系统的旅长、师长、军长,兵团司令一职非他莫属”。


林蔚以为然,当即回报老蒋获准,后者次日就签发了任命黄维为第十二兵团司令官、以及胡琏、吴绍周为副司令官的命令,这其中一直随侍老蒋左右的参谋总长顾祝同也起了很大作用,作为黄埔嫡系,顾祝同非常清楚何应钦、白崇禧和陈诚之间复杂的关系,他虽然跟何应钦关系更近一些,但是目睹糟糕的军事形势和老蒋的焦头烂额,实在不愿几方继续扯皮下去,遂力主接受陈诚的提名。

当何应钦等人再次提出反对意见时,顾祝同说:“老头子都亲自找黄维谈过话了,你们还争什么”?


五、胡琏两进双堆集包围圈最终侥幸逃脱。

人家黄维是黄埔一期生,跟杜聿明、孙元良同样的资历,白崇禧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书呆子”意外被彩蛋砸中,1948年9月底走马上任第十二兵团中将司令官。而只当上副司令的胡琏大为郁闷,以父亲病重和自己需要医治牙病为由,10月中旬便请假离开部队跑到武汉歇着去了,所以当11月8日黄维奉命东来,从河南驻马店出发增援徐蚌战场时,胡琏并不在军中。对于胡琏的称病,黄维当然心里有数。

其实他在面蒋时曾经推辞过任命,最后推不掉才答应:“既然如此,第十二兵团我先去过渡一下,等打完了这一仗,我还是回去办学校,兵团司令仍应给胡琏”,按说是够意思的,可惜胡琏不清楚这些,情绪是必须闹一闹的。黄维虽然呆板,执行老蒋的命令倒是很坚决,第十二兵团还没有全部完成集结,就匆匆忙忙出动了。

其后的历史大家从影视两版《大决战》中都看到了,在老同学陈赓的诱兵之计下,黄维率军一步步钻进中野的包围圈,终于被困双堆集。

(胡琏飞进双堆集)




直到第十二兵团被围,老蒋才惊讶地发现胡琏并不在军中,乃立即电召胡琏到南京面谈,询问有何办法让黄维所部摆脱不利局面,胡琏表态愿意冒险飞赴双堆集,协助黄维指挥作战并鼓舞士气,老蒋大喜,还让其带话给黄维:“要固守下去,苦斗必生”。1948年12月1日,胡琏乘坐特别安排的小飞机,在双堆集临时机场降落,传达了老蒋的指示并视察各部队,12月7日,黄维再请胡琏飞回南京搬救兵催补给,另外也有免得同归于尽之意,嘱咐胡琏要为大家“处理善后”。

看完老蒋给放的电影《文天祥》之后,胡琏为表效忠,12月9日第二次飞返双堆集,传达了老蒋准许第十二兵团在危急时可以突围的命令。仅仅三天以后,在中野和华野的联手总攻之下,双堆集的蒋军已经大势已去,这一天刘伯承、陈毅两位司令员联名发表了《促黄维立即投降书》。12月14日黄维下令残部突围,然后与胡琏、吴绍周分乘三辆坦克逃跑,结果黄维和吴绍周被俘,而胡琏重伤后侥幸逃出生天,被辗转送到上海天主堂医院救治时,从背部取出大小弹片32块,差一点点就挂了。

死里逃生休养一段时间后,胡琏再次面蒋,被任命为第2编练司令部司令官,到江西编练新军。


六、胡琏终于当上兵团司令已经是蒋军末路时分。

这个时候陈诚已经复出,土木系于是又有了主心骨,所以胡琏的编练司令部很快得到了三个军的美械装备,这厮在江西收拢淮海战场上的漏网官兵,同时大肆强征百姓入伍,实施了“一甲一兵、一县一团、三县成师、九县成军”的疯狂策略,仅仅数月就抓丁40000余人,得以重建了第18军和第10军的番号。1949年5月,在我军大举渡江之后,第二编练司令部整体升格为第十二兵团,胡琏终于当上了兵团司令,只不过这个兵团的兵力惨了点,还是那么40000来人。

白崇禧对胡琏的军事才能还是较为欣赏的,为了拉拢他和他的部队,期间多次相邀,均遭胡琏拒绝。而“代总统”李宗仁与何应钦曾经迭电命令第十二兵团入粤,进驻大庾岭拱卫广东门户,胡琏更是阳奉阴违按兵不动,暗中只听从老蒋和陈诚的命令,7月间率部分两路南逃,从江西撤至广东潮汕地区。在这里,胡琏再次命令大量抓捕青壮年男子补充部队,给潮汕一带的沿海地区带来一场浩劫,“寡妇村”并非个案,堪称血债累累。

1949年10月中旬,胡琏率第十二兵团从潮汕出海逃台,在军舰上收到了老蒋命令他转赴金门增援的命令,于是,有了后来的金门之殇。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5765562852429653

作者:东北行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