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我终于读懂了鲁迅的《狂人日记》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文/小婷半清

中学时期,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看到鲁迅的课文就头皮发麻,觉得晦涩难懂,可为了考一个好成绩,又不得不一遍遍读,一遍遍背,可就算背得滚瓜烂熟,好像还是不解其意。

如今,再翻开鲁迅的书,却越发喜欢了,每一篇小说都有其独特韵味,故事背后的道理虽残酷,但都是精髓。

幼时的鲁迅,当然那时候他还不叫鲁迅,小小的人儿常常出入两个地方,一个是当铺,一个是药铺。在当铺递上一件衣服或者一件首饰,换了钱,再去药铺里给久病的父亲买药。

药一直在吃,药引也千奇百怪,可即便如此,鲁迅父亲的病还是越发严重,最终病亡。

1906年,鲁迅去日本留学学医,他的梦很美好,准备毕业回来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想要拯救像父亲这样因病而亡的人们。

然而一年之后,鲁迅便从学校退学,原因是因为他看到了一部日俄战争纪录片。那部纪录片中,他看到了神情麻木的中国人。也就是在那一刻,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因为愚弱的国民,不管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看客。先要改变现状,第一要紧事就是改变他们的精神。

从日本归国后,鲁迅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思想苦闷期,对社会改革非常失望,终日在屋里钞古碑。后来在钱玄同的影响下,鲁迅决定投身文化事业。

1918年,37岁的周树人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在中国杂志《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这篇小说可以说是有着跨时代的意义,鲁迅通过一个“狂人”的自述,表现对国民愚钝麻木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美好时代的向往。

任何作品都是有其时代背景的,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背景已经完全变了,但依然能从《狂人日记》中吸取养分。重读之后,我总结了这三个深意。

1. 外界的议论,真的能“吃人”。

“狂人”是何许人也,用现在的话说,是有着被迫害幻想症的精神病人。

他一直幻想着别人要吃他,甚至觉得家里人也要吃他,在恐惧中惶惶不可终日。

    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铁青。

在这一段中,我们能看到路人对他的态度。“眼色怪怪地看他”、“交头接耳的议论”就这两项描写已经交代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用世俗的眼光去随意评判他人,其他人若有个风吹草动,群众就更是接头交耳,指指点点,议论得不亦乐乎。

祥林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本来靠着自己的双手活着,就因为死了两任丈夫,外人就开始议论纷纷,谁都想看看她的笑话,甚至用“到了地狱,两个人都要抢她,只能把她劈开两半”这样的言语来恐吓她,渐渐地,祥林嫂就失去了光彩,变成了无家可归的乞丐,在除夕夜里悲惨死去。

封建社会的恶俗,害了太多人,任何一句流言蜚语经过放大后,足够“吃掉一个人”。

虽然我们早已脱离了封建社会,但外界的议论,依然对我们有着致命的打击。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隐藏自己真实的样子,不敢表达,因为害怕别人的评论;工作中,我们总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因为害怕别人的嘲笑;就算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也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因为怕对方失望。

外界的议论,无时无刻都在禁锢着我们,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躁,越来越不安。

在狂人日记里,到处透露着“吃人”二字,书里的人,都是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

鲁迅也提到了摆脱这种想法的好处:去了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何等舒服。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现在的我们,做自己该做的事,守着自己该守的人,安心做事,安心睡觉,不顾及外界的议论,不被他人的言语迷惑了自己的心智。

2. 学会自省,才能更好地成长。

《狂人日记》中,都是围绕着“吃人”的事。起初他觉得外人想吃他,后来又怀疑自己的大哥要吃自己,虽然这一切都是他的臆想,但狂人虽是疯子,却又懂得了自省和忏悔。

他想到大哥,就想到自己死去的妹子,突然想到妹子就是被大哥“吃掉”的,顺着这条思路,他怀疑自己也曾吃过妹妹的肉。想到这,他醍醐灌顶,就是因为自己曾吃过人,现在也轮到自己不断被他人惦记着要“吃掉”。

一个疯子尚有自省和忏悔的觉悟,正常人更应该每日三省吾身。

这便是鲁迅在这篇小说中的用意,用一个疯子的自述,来表达对世人的批判。

我们也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用言语中伤过别人,也曾用恶意揣测过别人的心思,甚至也在背后对别人议论纷纷。

如果自己能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就应该及时悔改,并停止这种无形的伤害。

静坐独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3. 教育是一切的源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

“狂人”在文章的最后,认定这社会已经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早已见不到真的人了。

可他又想到了孩子,唯有纯洁无瑕的孩子才不会“吃人”。

在文末,他发出了“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呐喊。

从揭露黑暗的现实,到自省和忏悔的觉悟,再到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这三层就是《狂人日记》最想表达的东西。

孩子出生的时候,自然是一张白纸,清澈透亮,随着他一点点长大,他开始吸取周围的力量,渐渐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人格。

为什么我们常说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呢?

狭隘的父母培养不出大方的孩子,爱论是非的家长也培养不出独善其身的孩子,孩子就是家庭的一面镜子,什么样的父母,自然成就什么样的孩子。

我们都知道言传身教的意义,想要孩子变得优秀,就先要从自我开始修炼。

《狂人日记》距离现在已过百年之久,我们也早已生活在一个文明的法治国家,但这篇小说中的一些精华,依然对当下的我们有用。

愿我们都能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不被外界的议论干扰,不被他人的言语受伤, 能守得住初心,亦能做到不伤害别人。

不懂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不知他人痛,莫议他人短。

以此共勉。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701971913525337

作者:小婷半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