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孔乙己》: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高不成低不就”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文/小婷半清

有人说,鲁迅已经过时了,他的好多文章已经从教材中消失了。

但是,人生有限,而艺术却较为永久。鲁迅的文章,思想价值远远超过其文学价值。

鲁迅的笔下,塑造过很多悲惨的小人物。孔乙己就是典型的一个,孔乙己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

孔乙己是清朝末年的知识分子,他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条,他满嘴之乎者也,却没能考上功名,只能成为“站着喝酒的长衫人”;他生活潦倒,却又四肢不勤,不愿以底层劳动者自居,不屑与“短衣帮”为伍。最终以偷窃为生,被人打断双腿,最后悲惨死去。

但孔乙己也有人性的闪光点,他虽迂腐不堪,但内心是善良朴实的。他教伙计写字,对孩子热情,通过孩子也映射出孔乙己内心的一片净土。

    “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

一个“便”字说明,这不是偶然的一次,而是经常行为。在那样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早已贫困潦倒的孔乙己,还愿意和孩子们分享,对比那些长衫客来说,这份善良和大方何其珍贵。而且孔乙己品行好,从不拖欠酒钱,就算暂时没有闲钱,不出一个月,也会还清,说明他内心的朴实和诚信。

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封建文化教育的牺牲品。封建社会不仅摧残了他的肉体,也毒害了他的精神,从而让他蒙受了极大的耻辱和痛苦。鲁迅先生通过讲述孔乙己的经历,对封建文化教育和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无情地揭露。

时代固然有错,但就孔乙己个人而言,他的死,到底是为什么呢?

1.高不成低不就,才是孔乙己最大的悲哀。

在鲁镇的咸亨酒馆里,客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穿着长衫,坐到包间里喝酒吃菜的人;一种是穿着短衫,站在柜台旁喝酒的人。“长衫主顾”代表着上层地主阶级和读书人、有钱人;“短衣帮”代表着下层劳动人民。这两类人基本象征着当时社会上的贫富差距。

而孔乙己却是穿着长衫却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在这里他显得不伦不类,处境非常尴尬。

孔乙己是读书人,却没能考上秀才,不能依靠文化生活,这是“高不成”;按说他就应该依靠劳动去谋生,可孔乙己又自视清高,不愿和底层劳动人民为伍,这就是“低不就” 。

高不成低不就的孔乙己,自然无法生存在社会之中,更何况还是一个“吃人”的封建社会。

在当时封建文化的影响下,孔乙己非常想融入上层生活,想考取功名,做一个“上等人”,所以他时刻穿着那件代表着身份的“长衫”,哪怕这件长衫早已破烂不堪,他也不愿脱下。同时他又轻视底层劳动人民,觉得自己读过书就注定高人一等,始终不愿放下身架去劳动,于是,他就活成了一个另类。

两个阶层的人都爱嘲笑他,孔乙己一出现,就常常惹得大家哄笑。在这哄笑声中,孔乙己自然觉得羞愧,为了掩饰这份羞愧,他便搬出自己“之乎者也”的那一套,又再次惹得众人发笑。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这时候的孔乙己是可怜的,他想为自己争辩,却惹来大家的嘲笑,如果说孔乙己还有什么价值,那就是给众人取乐子用的。

可现实是: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一句话就交代出了孔乙己的人微言轻,谁会真正在乎他呢?

混不下去的孔乙己,只能去偷,起初面对众人的挑衅,他还说出“窃书不算偷”的迂腐歪理,而到最后,他竟然跑到丁举人家里偷东西,被抓到后,被人打折了腿。这一次,他不再避讳和争辩,面对别人质问他“是否又偷了东西”时,他只说了一句“不要取笑”,不再为自己辩解。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时候的孔乙己,精神上已没有了寄托,身体也被打残,他大概已经认命了,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希望了。

就这样,在冬天来临的时候,孔乙己大概饿死了,或者冻死了。

读完孔乙己的故事,不知道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经历,是不是也曾有过“高不成低不就”的阶段,是否也曾自视清高,藐视一切呢?

有句话说得好,只能先做好自己能做的,再去想自己想做的。

2.冷漠麻木的旁观人,间接把孔乙己推向了深渊。

在文中,除了孔乙己,还有短衣帮、掌柜和小伙计。

短衣帮和掌柜都是直接嘲笑孔乙己,特意挑出那些让孔乙己为难的话题来讨论,故意让他难堪,可以说是“在伤口上撒盐”,他们把别人的痛苦当作生活的乐趣,当别人越难堪,他们就越快乐。

而文中的伙计,才12岁,初到店里做伙计时,被掌柜定义为“样子太傻” ,照顾不了长衫客,间接说明小伙计的纯真淳朴。

渐渐的,他在外界的影响下,在众人嘲笑孔乙己的时候,他也开始附和着笑;当孔乙己想要教他写字的时候,小伙计的态度是“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并“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对小伙计的真诚和善良,却换来了小伙计的鄙视和不屑。

小伙计的变化,也让我们再次看到封建社会对人的毒害。起初善良纯真的人也会被周遭环境所影响,渐渐变得自私麻木,变得冷漠无情。

掌柜和短衣帮对孔乙己的不断嘲笑,伙计对孔乙己的鄙视,都让孔乙己越活越潦倒,越过越尴尬,最终,被社会扫地出门。

孔乙己的悲剧有着双重含义,一是他个人自视清高、不愿劳动的迂腐和懒惰害死了他,二是当时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麻木间接毒害了他。

虽然时代已经变了,但孔乙己的故事依然能启发着现在的我们。

我们常常有着“怀才不遇”的感觉,觉得自己很优秀却无用武之地。现实果真是这样吗?其实真相很残酷,“怀才不遇” 也许只是表象,真实的原因是我们自视清高,能力支撑不了梦想,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希望我们都不要成为孔乙己,也不要变成那些刻薄冷漠的旁观者。

我们要自信,也要自知;要心怀梦想,也要心存善良。

以此共勉。

时隔多年,我终于读懂了鲁迅的《狂人日记》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033310034622109

作者:小婷半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