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唯一的爱情小说,告诫我们“有情饮水饱”注定是悲剧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文/小婷半清

1925年10月20日晚上,在鲁迅西三条寓所的工作室 “老虎尾巴”里,鲁迅坐在靠书桌的藤椅上,许广平坐在鲁迅的床头,勇敢的许广平主动握住了鲁迅的手,鲁迅报以轻柔的紧握,他对许广平说:“你战胜了!”

拥有了爱情的鲁迅,连夜写了一篇小说《伤逝》,这是鲁迅唯一一篇以青年婚姻为主题的爱情小说。但以鲁迅往常的文字风格,我们自然可以想到,这绝不会是一篇卿卿我我、甜蜜恩爱的小说,而是一篇充满无奈和凄凉的悲剧作品。

后来,亦舒从《伤逝》中得到灵感,写了长篇小说《我的前半生》,后来改编成电视剧。想不到吧,早几年热播剧《我的前半生》追溯下来,竟然和鲁迅有关。连名字也延续了《伤逝》中的男女主名字:子君,涓生(后改为俊生)。

在《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突破了世俗的种种障碍,相爱并同居在一起。但仅仅几个月光景,甜蜜的爱情就被严酷的现实打败,贫贱夫妻百事哀,他们分开了,子君也惨淡死去,涓生又回到自己从前的住处,好像一切都没发生,爱情的来去就像做了一场梦。

鲁迅的这篇小说发表在1925年,距今也将近100年,可见,不管在哪个时代,婚姻都绕不过现实,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根本立不住脚跟,爱得再轰轰烈烈,如果连一日三餐都成了问题,哪里还能甜蜜厮守呢?

1. 爱情,总能让人勇往直前。

在小说中,涓生和子君都是新时代五四青年,他们一块畅谈读书,渐渐生出情愫。可子君的父母坚决反对她的自由恋爱。然而,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子君却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子君的勇敢让涓生动容,于是涓生也学着电影里的那样,单膝下跪向子君求婚,子君更是感动得一塌糊涂,立马决定要和涓生同居在一起了。

找房子的过程中,他们被拒绝多次,大概这种同居的形式,不能让人接受。在别人的异样眼光中,子君依然是大无畏的状态,觉得这世间任何事都没有自己的爱情重要。

为了在一起,子君和父母断绝了关系,而涓生也和自己城市中的亲朋好友隔绝了往来,他们虽然是在熟悉的城市里,却好像是孤零零地开启了二人世界一样。

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房子,开启了甜蜜的同居生活。涓生对起初的日子感叹道:那是怎样宁静而幸福的夜啊。

爱情,总能让人心潮澎湃,让人变得自信勇敢,生出往日不曾有的勇气来。

如果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这就是一个美好的童话故事,一对相爱的男女冲突世俗甜蜜而幸福地生活下去。

但童话向来只是梦幻,而鲁迅先生也绝不会停笔于此。

2. 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就如一盘散沙

同居的日子,在涓生眼中,仅仅甜蜜了一个月。在文中,涓生曾说:我也渐渐清晰地读遍她的身体,她的灵魂,不过三星期,我似乎对她更加了解了,而之前了解的反而成了隔膜。

让涓生不解的是,子君不再读书,也不再讨论文学,反而每天忙着饲养小油鸡和小狗,忙着生炉子、煮饭,张罗一日三餐,子君这样日夜操劳,身形渐渐胖了,手指越发粗糙,连头发也变得乱蓬蓬了。

他和子君私自同居的事,最终还是被单位知道了,竟开除了他。两个人一下子没有了生活来源,涓生不得不到处寻找翻译稿子的门路,可家里又没有安静的地方,屋里总堆着散乱的碗碟,弥漫着煤烟,他开始嫌弃子君的吵闹和日子的琐碎。

涓生对子君“川流不息”的吃饭感到厌烦,这总打断他翻译稿子的思路,他开始有了怒色,而子君也慢慢感觉到涓生的不同了,脸色越来越差,丝毫不见笑脸了。

涓生为了躲避这些,找了一个安静的图书馆,开始在那里办公,子君的怨色他看在眼里,却又做不了什么,只是一味地逃避。终于有一天,涓生“幡然醒悟”,悟出了一个新的道理:人活着只有先生存,爱才能有所依附,而之前盲目的爱,导致自己失去了人生意义了。

涓生在心里想到了子君的死,随后又觉得自责忏悔,但这时候的他完全变了,觉得是子君的爱拖累了自己,他开始和之前绝交的故友恢复了联系,一个人开始了向外的生长。

子君最终感受到了他冷冰冰的感情,一天夜里终于说道:涓生,你和之前很两样了。

涓生趁此机会,说出自己内心的话:我已经不再爱你了,这对你来说是好事,你也可以毫无牵挂地做事了……

子君只是沉默不语,但脸色陡然变成灰黄,像死了一样。

又这样熬了数日,子君最终被自己的父亲领走了。

涓生松了一口气,自己的新生马上就来了,但他也觉得自己太过残忍,为什么不把相爱的谎言瞒着一辈子呢,为什么要着急着说穿了。他怀着愧疚的心情四处打听子君的近况,却得到了一个最坏的消息:子君回到老家后,竟然死了。

如何死的,不清楚。但我们可以想到,子君的伤心和绝望,加上周围人的冷嘲热讽和议论,定让子君觉得生不如死。

涓生再次回到自己一个人的住所,开始了自己的忏悔和内疚。但一切都随风而逝,再也回不去了。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我第一次读这篇小说,就愤怒地说涓生真是一个渣男,把子君哄到手又不珍惜,打着自己重生的幌子,抛弃了子君,还导致子君死去,真是一个活脱脱的渣男。

可如今再读,却读到一种现实生活的悲哀来。当没有物质基础做后盾,再甜的爱情又能维持多久呢,一个人如果连饭都吃不上,哪里还有心情谈情说爱呢?

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最终败给现实的窘迫。

3. 婚姻从来都不是“金饭碗”,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我成长。

这个故事里,很多人看到了涓生的“渣”,但同时我也看到了子君质的改变。

在同居之前,她是文艺女青年,可以风花雪月,可以畅聊古今,但同居后的她,每日的心思都在柴米油盐上,都在想着如何能用最少的钱,做出最好的饭菜,渐渐地,她从文艺青年变成了斤斤计较的家庭主妇。

生活很穷苦,可她不能求助父母,因为她为了爱情放弃了原生家庭,她过得寒酸拮据,但又不能抱怨,因为这一切都是她自己的选择。

涓生曾多次提到,她再也不读书了,可见涓生心里对她也是非常失望的。

在越发潦倒的日子中,涓生也渐渐忘了初衷,忘了子君当时不顾一切的勇气,忘了他们最初组建小家庭的幸福,他自私地以为是子君束缚了他的手脚,使他不能向外生长,却忘了子君日复一日的辛苦和操劳。

可子君以为这份爱情就是她的一切,可以滋养着她,可她自己也不曾想到,终日浸泡在柴米油盐中的她,早已变成了另一个面孔了。

这就是最可悲的现实:她在婚姻中失去了自我,还没有得到伴侣的认可。

婚姻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不管是单身或是已婚,都不能放弃自我成长,只有保持自己的活力和价值,才能更大地收获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也才能维持婚姻的新鲜感。

这个故事和我们现实中的婚姻有很多相似之处,总有一些女孩以为“有情饮水饱”,为了爱情不惜和父母闹翻,可婚后没多久就懂得了生活的残酷,可那时候已经没有退路可言。

鲁迅的笔向来犀利,这篇爱情小说一样残酷无情,放在现在,这篇小说依然不过时。通过这篇小说我们也要懂得,爱情和婚姻并不是生命的所有,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许只有自己最重要。

但愿我们所遇皆良人,即便不是,也能做到即便遍体鳞伤,依然心向阳光。

鲁迅系列书评:

祥林嫂的悲剧,让我们看清了三个人间真相

少年不懂鲁迅,读懂已是闰土

鲁迅《孔乙己》: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高不成低不就”

时隔多年,我终于读懂了鲁迅的《狂人日记》

鲁迅对待两任妻子的态度:爱与不爱,非常明显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164651562431797

作者:小婷半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