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朱安一世绝情,却把所有柔情都给了许广平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文/小婷半清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笔下的文章,犀利深刻,充满讽刺意味,虽过了一个世纪,鲁迅的文章读起来依然发人深省,让人醍醐灌顶。
而提到鲁迅的感情,就离不开他的两任妻子:朱安和许广平。
鲁迅对待这两个女人的态度完全不同,对朱安非常绝情,一直都是冷冰冰的,从未和她同床;而遇见许广平,鲁迅才流露出自己铁汉柔情的一面。
1. 朱安一生悲剧,成也鲁迅,败也鲁迅。
1878年,绍兴城一户姓朱的商人家中添了个女孩,取名为“安”。和所有封建社会的女孩一样,朱安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安分守己,温和顺从。鲁迅的母亲也正是看中了她温和的性子,通过亲戚的介绍,私自给鲁迅朱安订了婚。
如果她嫁的人不是鲁迅,必然平凡地度过一生,也许能夫妻和睦,也许是忍气吞声,但不管她是如何结局,都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可偏偏,她嫁的人是鲁迅,世人才能知道她的存在。
虽然订婚的事情,鲁迅一直不同意,但既然已成事实,鲁迅也曾想着改变自己的未婚妻。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曾给朱家来信,希望朱安能够放足,还能去学堂读书认字。
可在一个守旧的大家族眼中,这两项明显不符合传统女性的美好品德,朱家人没有照做。毕竟在那时候,大家都认为:女人裹小脚才叫美,女子无才便是德。
1906年,鲁迅母亲以自己“病重”为理由,骗鲁迅回国。鲁迅火急火燎地赶回家,到家一看,新房已修理好,家具全新,一切结婚的布置都已经准备停当,只能他回来当新郎了。
婚礼完全按照旧式习俗举办,鲁迅戴上假辫子,穿上新礼服,面对司仪的摆弄,鲁迅显得很配合,连鲁迅母亲都大吃一惊,本以为他会闹出一些动静的。
新婚当天,朱安为了讨鲁迅的欢心,居然在鞋子里塞了棉花,让自己的脚看起来像是大脚,结果因为鞋子太大,当即就露了馅。这似乎也预示着她以后一生的不幸。
婚后第二天,鲁迅没有按照习俗去拜祠堂,晚上,他独自睡在了书房,婚后三天,鲁迅再次回到日本,朱安也开始她等待的一生。
后来,鲁迅对友人说:朱安,不过是母亲送给我的礼物。至于爱情,我是不知道的。鲁迅是博爱的,他同情底层人们,痛恨这个人吃人的社会,可是对别人博爱,对朱安,却只有冰冷。
鲁迅母亲和朱安
有人说,既然不爱,为什么还要娶回家呢?
与鲁迅订婚时,朱安已经是23岁的老姑娘。在当时的绍兴,如果鲁迅退婚或者结婚当天做出逃婚的行为,等于逼朱安去死。
结过婚之后,鲁迅的朋友都知道他过着有名无实、合法却不合情的婚姻,都劝他离婚。但是鲁迅了解朱安,她性格软弱,一旦离婚,很有可能走上绝路。所以,他只能将这场婚姻灾难进行到底。这既是无情,也是慈悲。
鲁迅不爱朱安,但却一生供养她。
也有人议论,说鲁迅对朱安就像渣男一样,可我觉得鲁迅已经算有情有意了。他知道自己不喜欢她,虽然有了婚姻之名,却不想再次伤害她,所以一直分居着。对比有些男人,一边享受着对方的好,又借着“爱情之由”在外面花天酒地,鲁迅已经算很不错的了。
只是当时的封建礼仪太禁锢人心了,如果鲁迅反抗,势必会把朱安逼到绝境,鲁迅也是于心不忍吧。
鲁迅42岁时,爱上了学生许广平,后来又生下了孩子。朱安绝望了,她觉得自己再也没有希望了,她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
朱安对许广平没有恨意,大概只有羡慕,对许广平的孩子也视如己出,鲁迅去世后,朱安曾多次邀请他们母子与自己同住。
晚年时期,朱安对自己和鲁迅以及许广平的关系,有这样一段总结:“周先生对我并不算坏,彼此间并没有争吵,各有各的人生,我应该原谅他……许先生待我极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肯维持我……她的确是个好人。”
1947年6月29日凌晨,朱安孤独地去世了,身边没有一个人。
她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从未得到丈夫的爱,甚至连丈夫的认可都得不到,他和鲁迅从来都是两个世界里的人,注定是一场痛苦的纠葛。
如果不是因为鲁迅,可能人们永远都不记得她。她只能和所有有相同命运的女性一样,被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连个痕迹都不会留下。
可也是因为鲁迅,她一生不曾体验过被爱的滋味,更没有生儿育女的经历,一生萧瑟,冷寂离世。
可谓成也鲁迅,败也鲁迅。
鲁迅和朱安
2.许广平的出现,给鲁迅带来了人生的圆满。
世人皆绕不过情爱,鲁迅先生再冷峻,也有他的温柔,不过是没出现那个对的人罢了。许广平的到来,就像荒野上吹起春风,带来了柔和的风,飘来了芬芳的香,也唤起了鲁迅内心那股柔情蜜意来。
1925年3月,许广平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这封信对他们而言有重大意义。信中许广平向鲁迅请教“如何给苦闷加点糖分?”在署名处写着:受教的一个小学生许广平。这个署名,充满了她对鲁迅的仰慕之情,同时也透着小俏皮。
这样的署名用了几次后,她又给自己变成:学生许广平,显得很正式,在通信一个月之后,她把署名变成了:小鬼许广平。就有点像情侣之间的昵称,“小鬼”这个名字灵动又有趣,想必鲁迅先生看到后,定会笑起来吧。
而鲁迅从头至尾都称她为:广平兄。他曾解释,此“兄”字并不是含有“老哥”的意思,不过是自己沿用的一个例子,比直呼其名要略胜一筹。但从这里也能看出了,鲁迅先生对这个女学生的尊敬和欣赏。
鲁迅许广平一家三口
1925年10月20日的晚上,鲁迅坐在靠书桌的藤椅上,许广平坐在鲁迅的床头,27岁的许广平首先握住了鲁迅的手,鲁迅同时也向许广平报以轻柔而缓缓的紧握,他对许广平说:“你战胜了!”许广平不禁报以羞涩的一笑。
他们就此相恋。
1927年10月30日,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开始了他们的同居生活。
鲁迅的最后十年时光里,因为许广平的陪伴,他尝到爱情的甜,获得了亲情的暖,可以许广平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圆满。
《两地书》就是鲁迅和许广平的书信合集,在这些书信中,鲁迅展示了他少有的温柔和有趣,和对待朱安的冷漠不同,鲁迅和许广平有着很多的共同语言,他们可以聊当局时事,能切磋教学上的技巧,可以谈文学,也可以说家常,他们之间有着源源不断的话,想要说给对方听。
从这里我们也看到,爱情里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有话说。
许广平是新时代女性,经过文学的洗礼,自然和传统女子朱安有很大不同。她俏皮活泼,又妙语连珠,很快吸引了鲁迅对她的注意。
而朱安呢,她和鲁迅根本没有共同语言,就算说话,也不过是做饭洗衣的家长,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先驱者,自然需要有一个灵魂相通的人。
许广平与鲁迅在一起整整十年,她的学识,她的智慧,再加上性格的俏皮可爱,定是给鲁迅先生带去了许多欢乐,也让他尝到了凡尘中男欢女爱的美好。
鲁迅曾在书信中写道:回想这六七年来,环绕我们的风波也可谓不少了,在不断的挣扎中,相助的也有,下石的也有,笑骂诬蔑的也有,但我们紧咬了牙关,却也已经挣扎着生活了六七年。
他们的爱情,必然会受到非议,但流言蜚语拆不散一对真心人。
结婚以后,鲁迅和许广平的感情是超于一般夫妻之上的。许广平自己说:“我自己之于他,与其说是夫妇的关系,倒不如说不自觉地还时刻保持着一种师生之谊。这说法,我以为是妥切的。”
许广平也常常天真地向鲁迅提问:“我为什么总觉得你还是我的老师,你有没有这种感觉?”鲁迅听了,总是惬意地笑笑,答非所问地说:“你这傻孩子。”
“你这傻孩子”一句话充满了对许广平的宠溺。
许广平严格意义上称不上他的妻子,就算是妻子,也只能算“二房”,但他们的这份感情,是鲁迅最后十年生命中的精神支撑,她的出现,给鲁迅的生活带去了欢笑。
铮铮铁汉亦有情,他的温柔,都给了她,也都藏在这些书信里了。
鲁迅和许广平
鲁迅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学运动伊始时期便向封建旧文化宣战,不断与压迫民众的旧思想旧文化斗争。不畏强暴执笔对战,显示出一个正直文人的气概。纵观他的一生,皆是“战斗”,以笔为枪,无畏强权,浩荡凛然之气常存。
而围绕在鲁迅身边的这两个女人,一个受尽冷落孤单离世,一个虽拥有幸福也备受争议,爱与不爱,自然有着巨大的差别。
鲁迅对待朱安,虽无爱,但也算有情有义,至少保持了她的名分,也一直供养着她;而有了许广平,鲁迅才懂得了心有灵犀的妙处,也体会到了爱情的美好。
时隔多年,我终于读懂了鲁迅的《狂人日记》
鲁迅《孔乙己》: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高不成低不就”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153568097701451
作者:小婷半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