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乡》:回乡卖老宅的鲁迅,让人心疼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文/小婷半清
鲁迅在《呐喊》的自序中写到:“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鲁迅祖上因“科场行贿案”而家道中落,父亲因病去世时,鲁迅才15岁,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孤儿寡母,经济窘迫,不仅遭受外人的讥讽,还受到同族人的排挤,可以说日子非常难过。
从日本留学回来之后,鲁迅常住在北京,至于故乡,早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在《故乡》一文中,开端就是这样的一句话: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这句话从空间上和时间上说明了鲁迅对故乡的陌生。而这次回故乡,又是为了卖祖宅的,更增添了回乡的悲凉。中国人向来注重家宅,若不是迫不得已,谁愿意把自己的祖宅卖给别人呢?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基调,《故乡》这篇文章自带伤感,不论是闰土的生疏还是豆腐西施的沧桑,都有着凄凉的味道。
1.成长,是一种无言的痛。
鲁迅和闰土,是小时候的玩伴。
鲁迅虽贵为少爷,对生活的体验却远远不如闰土,他听闰土讲西瓜地里如何刺猹、雪天里如何捉鸟,内心对闰土充满了崇拜之情,觉得闰土生活的世界非常精彩。
闰土的出现,给鲁迅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期盼,他期待着能和闰土一起去看海边的地瓜地,去沙滩上捡贝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不是自己家看到的四角天空。
那时候他们哥弟相称,天真烂漫,随心所欲。贫富差距和等级观念并没有影响儿时的他们,他们结下深厚的友谊。
这次回乡,鲁迅本是苦闷的,听母亲说闰土要了,心里燃气了喜悦之情,以为见到闰土心情会开阔一点,可闰土出现后,却打破了鲁迅对故乡最后的美好幻想。
闰土到了之后,鲁迅是非常兴奋的,他想起很多想和闰土讨论的事情,比如西瓜地,鸟,贝壳,猹等等,可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闰土看见鲁迅后,脸上出现既惊喜又凄凉的神情,显然他内心也记得过去的感情,很想叙叙旧,可他沉默一会,开口喊了鲁迅一声“老爷”。也是这声“老爷”让鲁迅感到绝望,往日种种,都已经回不去了,再深厚的情谊,再美好的回忆,都被冻结在过去。
残酷的命运将他们推向了不同的人生轨道,并越来越远了。
这个场景中,其实鲁迅要比闰土可怜,闰土虽然过得艰辛,但一直活在自己的身份之中,辛苦劳作去养活一大家人。而鲁迅呢,本来以为和闰土的友情深厚,这一瞬间却失去了他。闰土原本很清晰的形象,在鲁迅脑中渐渐变得模糊。
对闰土而言,儿时和鲁迅称兄道弟是自己”不成规矩”,如今人到中年,必须要按照社会等级制度了喊一声“老爷”,而鲁迅看到闰土,内心想说的话很多,可看到闰土现在愁苦的样子就知道往事似流水,说了也是徒增伤感。
鲁迅代表着远离家乡外出追求理想的一类人,而闰土代表着坚守土地安于现状的传统农民,他们的隔阂不仅仅是身份的不同,也是道路的不同。
就像我们现在的同学聚会一样,之前一起打打闹闹的同学,如今因为事业高低而被贴上标签。当有的人卑躬屈膝或者虚情假意地喊你一声“老总”的时候,不知道你的内心是否和鲁迅一样,觉得悲凉呢?或者当我们为了自己的事业发展,不得不去巴结讨好曾经的老同学时,是不是也如闰土那般,低微如尘埃呢?
小时候,我们天真淳朴,交朋友全靠内心喜欢;长大后,我们尽情在酒桌上推杯换盏,却找不到可以说真心话的人。
也许,成长就是一种无言的痛苦吧。我们不断得到,也不断失去,可不管如何努力,都找不回曾经的那份美好。
2.岁月,是一把无情的刀
《故乡》一文中,除了描写了和闰土的重聚,还写了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杨二嫂”。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19)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杨二嫂年轻时是漂亮的“豆腐西施”,那时候的她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没有那么薄,整日擦着白粉,因为她的存在,豆腐店的生意都变得好了。
可见杨二嫂当年也是风光无限,奈何经过岁月的摧残,经受了生活的苦难,她从“豆腐西施”变成一个爱占便宜又嘴不饶人的刻薄老妇。
岁月,就是一把无情的刀。不但让容颜变老,同时还折磨人的心智。
也许我们曾经意气风发,有着远大的梦想,可在现实生活的种种压力之下,我们渐渐放弃了曾经的自己,最终变成了人群中最普通的样子。
木心有句话说得好:岁月不饶人,我亦不曾饶过岁月。
人生向来是一场逆旅,等你发现时间是贼时,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
人生百年,转眼成空,纵然岁月无情,我们也要在有限的时光中,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身体尽可以在人世间沉浮,但心却始终要守着自己最初的梦想。
3.希望,是活着最好的动力。
这篇文章里,我们都知道鲁迅的这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却常常忘记这句话的前半句: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文章的最后,鲁迅对未来有着无限的希望。他看着自己的侄子宏儿和闰土的儿子水生玩得开心,心里暗暗觉得欣慰,也许他们长大后不再有隔阂和屏障,不再奔波飘零,也不再贫苦麻木,应该有着全新的生活。
在这里也看到鲁迅对新时代的无限期盼。
在真实生活中,《故乡》中的闰土是确有其人的,不过原名叫章运水。他的儿子也确实叫水生。
他们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后来水生去世,留下了妻子和儿子章贵。妻子并没有改嫁,而是到处打零工,供儿子读书。章贵是一个明事理的人,他知道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让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
1954年学有所成的章贵迎来了人生的一次机会,因鲁迅纪念馆的修建,政府部门希望他能够来鲁迅纪念馆工作,后来章贵成为鲁迅纪念馆的副馆长。
章贵因此还与鲁迅的儿子周海婴见了一面,两人相谈甚欢,经常往来。
时代的变化,让鲁迅的希望成为现实,鲁迅的后代和闰土的后代,终于生活在一个全新的世界,和父辈祖辈不同,他们之间已经没有“长工”、“少爷”的区别了,变成了真正的朋友。
如果鲁迅知道这些,应该是非常高兴的吧,因为他的希望成真了。
纵然岁月无情,但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生命力,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也不枉来人世走一遭。
以此共勉。
鲁迅《明天》:人世间的悲欢,往往并不相通
时隔多年,我终于读懂了鲁迅的《狂人日记》
鲁迅《孔乙己》: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高不成低不就”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216345158811161
作者:小婷半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