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许儿童创造一个自我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准许儿童创造一个自我

《孩子,我能给你的财富是什么?》公益讲座精彩内容节选

 

儿童的成长面临一次又一次的测试。当儿童7、8个月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他不停地使用双腿,核实腿的功能,练习双腿以看它到底能完善到什么地步;当一个孩子哇哇大哭的时候,他在锻炼他的情绪。日积月累中,他对自己的情绪熟悉了,等他成年时,他就会体察别人的情绪。

而今天的成人,却经常面临这样的局面:当你哭泣的时候,你认为老公并没不能理解你。其实并非他不想关心你,而是因为他成长的过程中,大人总不让他发泄情绪,让他不要哭,长大以后,他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情绪是一个捣蛋鬼,不能由着它。但是他不知道,情绪会长大,情绪是跟生命连结的高层次的东西。但是,我们的情绪却从来在教育中被认可过。

我的孩子今年17岁,我觉得他是一个绅士。为什么呢?

有一天,我不舒服地坐在沙发上,他走过来把我的手完全地包裹在他的两个手之间,然后放在他的脸颊边,慢慢地把头放在了我的胸前,对我说:“妈妈,一切都会好的,是不是这样?”那一刻,我所有的不愉快都不存在了。另有一次,当我心情不好时,儿子从后面走上来,两只手握着我的肩膀说:“妈妈,你看上去很悲伤。”

这不是我教育儿子如何去安慰别人的结果,而是他从幼儿园起,和在“爱和自由”学校里所有的小朋友一样,让自己的情绪充分地成长了。当他哭泣的时候,老师坐在身边对他说,你可以哭,老师陪着你。这样的话无论是老师、父母或是任何人都可以对儿童说,它会帮助儿童情绪的成长。没有情绪的成长,我们过渡不到下一部分——感觉。

   如果我们没有了感觉,我们的智慧就会损失一大半。感觉是我们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我们走完感觉的成长后,才能过渡到心理的成长,然后走向认知,最后才能触摸到认知背后的真理。但是,我要问大家的是为什么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精神向往?理由就是,我们的教育认为认知是成长最好的一部分,而不让儿童有身体、情绪、感觉、心理的成长空间。

    但是,也要告诉大家的是,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人类的内在环境中,认知这一部分的成长速度最快的。我们告诉孩子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孩子就把口诀背下来,记住了这个结果。所以,一年级所有孩子数学都可以考98分,二年级也这样,三年级就开始分化,四年级就完全的两极分化。那么一二年级时考得好的孩子都发生了什么呢?一开始,成人只不过利用了儿童强大的记忆力,等到需要使用逻辑思维的时候,孩子的认知就断链了。所以,我们既要尊重孩子内在有认知这样的资源,同时也要让其他的资源得到开发、得到成长。

    面对一个18岁的人,你会不会对他说,你将来可以成为任何一个人,成为爱因斯坦、爱迪生、总统、文学家或者一个很高的修行者,成为一个教育家?不会。你会不会对一个30岁数学一塌糊涂的人说你会成为一个数学家?你绝不会。但是,面对一个刚刚出世的孩子,你的脑中里充满了幻想,觉得他有可能成为任何一个人。

    为什么?表面的看法是大人没有可塑性,只有儿童才有。而我要问的是,儿童的可塑性究竟在哪里?是什么东西让他拥有了可塑性?这个东西不是有形的,而且非常确定,就是精神胚胎。

    每个人的出生都伴随着精神胚胎的诞生,如果你能跟随精神胚胎的指引,那么就可以创造自己。但如果你现在想重新面对精神胚,你的心灵必须是完全敞开的,这就意味着很容易受到伤害。你体验心灵敞开是什么感受,就能知道儿童是什么感受了。为什么当你狠狠指责孩子的时候,他会哭?因为你的能量极具杀伤力的,完全敞开的儿童承受不了,必须靠哭来缓解。你体验了心灵的敞开,终就会知道儿童精神胚胎的宏大。因为他必须高度集中去做的事情就是创造自己。

    所以,当儿童要做某件事,你却不要他这么做时,他就会疯狂地跟你抗争,来完成这个使命。这个使命不是父母预设的,不是别人预设的,而是自然预设好的密码,他不可遏制地要完成这件事。创造自己是人类的第一个需求,依靠精神胚胎的指引而完成。

    这才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我们可以准儿童创造一个自我。


转载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2b9830100leqy.html

作者:孙瑞雪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