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成人走出最基本的儿童心态了吗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佳佳3岁,宝宝4岁,两人在幼儿园的院子里玩耍。突然佳佳大哭起来,我忙跑过去问:“发生了什么事?”

佳佳说:“他打我了!”

我问宝宝:“你打她了吗?”

宝宝正玩着手里的东西,平静地说:“没有!”

我转头对佳佳说:“他说没有打。”

佳佳又大哭,泪流满面地说:“打了!”

我又转头问宝宝:“你打她了吗?”

宝宝还是平静而专注地玩着手中的玩具,安静地说:“没有。”

我观察两个孩子,一个静若止水,无任何要辩解的意思,似乎在说一个和他无关的事情;一个泪流满面,满脸稚气,已经和宝宝关系至深了。凭以往的经验我也看不出个究竟。沉静了一下,我问:“他怎么打的你?”

佳佳指着地上,我低头看,是一堆尖尖的、馒头大小的沙堆。佳佳说:“我让他踩一下,他不踩!就这样打我了。”

 

我一下就明白了。我缓慢而认真地说:“你想让他踩——”

佳佳点点头。

我说:“他可以同意——踩,也可以不——同意踩。因为他是他自己的主人。”

佳佳完全专注地沉浸在我所表达的意思里,两只眼睛盯着我。

我说:“你不能强迫他。”

佳佳看着我。

我说:“你要尊重他说——不!”

佳佳什么都没有说,就站在原地,伫立着……然后走了。宝宝始终安静地玩着手里的玩具。

 

在这个事件中,问题的关键在于,佳佳内在涌现出了一种交往的愿望,这种愿望是一种涌动的意识,尚未被佳佳认识清楚,但佳佳碰壁了。她同样无法认识清楚这是一种关系,她想让对方按自己的意愿做,但没有实现,她把碰壁认为是被打。这是一种自然产生的控制事情和关系的心理倾向。

和佳佳交往的孩子宝宝,既不怕成人的误解,也不怕佳佳的哭闹,这些没有给他造成压力,他静静地和自己在一起。用认知来讲,这就是内在的力量。世界上只有这两种力量,它们的差别在于,人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对人、事、关系的掌控上,也可以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对内在的觉知和建构上。后者就拥有了和万物一体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让自我安住其中。宝宝这个孩子正是这样,无论佳佳如何,他都心如止水,一切如是。

任何个人,和他人交往,就一定会遇到一个问题,这也是核心的问题,即力量和权力。拥有力量和权力,这正是生物界的本能。但是作为人,我们完全可以超越这种本能。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导致出了平等和权威。平等的关系是尊重和接纳别人;权威的关系,一定是控制、支配和服从、依附的关系。

这种现象在成人的人际关系中也存在。恋人中,拒绝我就是不爱我;同事中,拒绝我就是为难我;上下级关系中,拒绝我就是拆我的台;父母关系中,拒绝就是不孝。你支持我,喜欢我,关心我,体贴我,爱我,那就请服从我。这种成人的心理是最基本的孩子心态,它没有在成人内在长大过。

 

对事件中的发生,两个孩子并未上升到认知状况,它是一种心理的、未被头脑分析整理出的散状的心理性的、感觉性的意识。

对于佳佳来说,实际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领悟这种生命内在的秘密,是非常容易的。这种心理的活动在一个个具体的事件中,一次又一次地经历,就会被认知捕捉到最核心的部分,就会被认知料理得越来越清楚,最后上升至精神。

关键在于,儿童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佳佳不会留下潜意识,她的任何和成长有关的心理活动,都会在宽松的、自由的、时间的、规则的环境中上升到意识。荣格说:“人类的文明是将潜意识上升到意识状态。”成长和自我创造的历程,就是将自然的、流动的、心理的意识上升到认知状态,而不是将之变成潜意识状态存在生命里。这才是成长的和谐。
 

转载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2b9830101fqex.html

作者:孙瑞雪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