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感觉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在改变自己生命的状态上,感觉对于成人来说如同对于儿童一样重要,因为只有感觉,改变才有可能发生。感觉的核心价值在于,感觉可以起始和转化,它是真正的学习的工具。
一位爸爸总是打骂孩子,孩子4岁了,大人一说话,孩子就紧张得不知所措。孩子一放松,就总打其他孩子。解决的办法只能是父亲停止打骂孩子。
父亲说:“我爱我的孩子。但是一到那个时候,我就控制不住了。不打不骂,他不听话,我急!又不知道怎么办。”
爱孩子,行为的反应却是经常打孩子。头脑想的和实际做的正好相反。
打骂的做法已经深深地内化在了血液里,变成了临场行为的必然的、不可控制的反应。肯定又是童年。
父亲说:“小时候,我妈把我夹在腿里打我,她打不动的时候才会住手。我不能打她。上学的路上,我看哪个同学不顺眼,我就打谁,比我妈打得还要狠。”
父亲说:“我没有妈妈爱我的感受,我不知道怎么爱。”
没有爱的感觉是无法爱的,学会爱也必然是从感觉开始的。常时间的感觉就像血液和细胞被替换了一样,就变成了你自己。无论你是成人还是孩子,对自己生命的改变必须从感觉开始,只是认识到了,改变依然不会成为可能。所以,你可以想象,说教真的能改变人吗?每个人在说教时都想尽可能地说得好,以为那将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但只有触动了感觉,变化才有动力。
被打、被愤怒地对待,这是一种情绪,同时也是一种感觉,在这样的氛围和惯常的感觉中生活,也就会将这种感觉肉体化、内化,就成为你,你的自然反应就是打和愤怒。
我相信一切暴力最根本上都始于家庭。我也相信,只要家庭暴力没有了,这世界就和平了。
我们正在学习怎样爱孩子。孩子是父母寻找爱的感觉的对象,父母透过孩子对爱的感觉的反馈,产生如何爱孩子的动力。
你没有经历爱的感觉,而现在要开始学习爱,你会面临大量相似的问题:面对孩子时很无措,遇到问题时会慌乱,对如何爱孩子还没有判断力而感到烦乱,第一次尝试爱和规则,被孩子控制,要讨好孩子,因为学习而感到辛苦和焦虑,因为从未有过的体验和对爱的结果的不知而感到害怕,因为仍在学习而不能持久,因为不断地要和自己成长的负面经验斗争而感到无力和能量不足,因为全新的爱孩子的观念而遭到家庭其他成员的反对……因为突然从自己已有的习性中跳出而喜悦和惊恐,因为爱孩子而拥有了勇气,因为自己内在的童年创伤而渴望得到改变,因为内在深处有对新生活的渴望……
突然间,这个感觉的过程,就成为千百万个父母的成长——“我不是要这样思考的,我是要这样生活的!”
我要把对孩子的反应变成一种爱的反应,这就是爱的学习。必须从感觉开始,然后再回到感觉中,这就是感觉学习。
由于成人丧失了太多的感觉,所以容易形成一种惯性,比如不自觉地躲避内在发生的痛苦的、孤独的、愤怒的、幸福的各种感觉,他们不再发现生活,也就不再创造生活了。他们在童年未创造出自己感觉的那一部分,所以现有的某些东西似乎就被固化了、合理化了。甚至当幸福和喜悦到来时,我们的头脑明知道那是正向的东西,但依然会感觉到恐惧。因为那种感觉超出了我们惯常的感受,那是异样的感觉,我们已经无法像孩子那样接纳了。
一种甜美的幸福却是异样的感觉?那是害怕和不敢接纳爱!
我们必须先从模仿做起,我们先模仿着爱孩子,它可能看上去真实性不够强,但我们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另外,我们必须从改变我们的语言系统开始,把“你怎么又这样”改变为“妈妈很爱你,但是这个事情不能这样做”。然后教给孩子正确的方式。语言一改变,语言所传达的能量就变了,情景也就变了,新的感觉就产生了。还有,我们需要把我们跟孩子在一起的速度放慢,让自己作为一个观察者而存在,同时也作为一个感觉者而存在,当我们尝试着去感觉孩子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他们怎么了,然后再依此做出决定。这几条是我们早先改变的一个开始。最后,我们还有一个支持我们的人和天然的让我们学习爱的人,那就是我们的孩子。如果孩子会表达的话,他会说:“爸爸妈妈,我来陪伴你们成长。”
对安徒生的《丑小鸭》,孩子们这样问:“为什么因为丑小鸭的羽毛是灰色的,和别人不一样,就是丑的呢?”“什么才是丑和美?”这是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对成人来说内在的异样的感觉是不容易被自己接纳的,是容易被自己视为丑的。
但对于儿童来说,那似乎是一个创造自己的新信号,儿童会感到好奇,产生兴趣,并乐此不疲地拥抱它,用它来建构自己。这是何等的不同呀。
当成人对生命失去感觉时,他的生命就无法改变和发展了;当成人对事物失去感觉时,新世界的大门就对他关闭了。他只能以模式化的状态来生存。
一次,我问一位新老师和孩子相处了3个月的感想,她说:“我发现了我自己。”
她告诉我,一天她站在院子里,突然一个孩子跑过来,从后面抱住她的双腿,然后把头伸到前面,快活地仰着脸对她说:“我爱你!”那话语里充满了爱。她突然被孩子这样纯然的爱和完全的敞开冲击到了内心的最深处,她感动着,眼眶湿润了,不知该如何回答……须臾,她内在产生了一种涌动,使她想说:“我也爱你!”但她没有说出来,她对我说:“我说不出口,我感到尴尬,不好意思。因为没有人这样对我说过,一点都不习惯。”她的内在的感动涌出的同时,也搅动了她成长所积淀下来的习性,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孩子却一直扬着脸,依然完全地、敞开地、坦然地、充满爱意地看着她,这种爱的延续和流淌使她终于结结巴巴地说:“我—也—爱—你。”孩子便转身跑开了。
她站在院子里回味并不断感觉着这段内心的历程……孩子的爱一下把她拉回到了自己的内在,触动了她最本质的东西。在这种触动下,她又同时打破了自己成长历程中固着的模式,这一打破使她超越了出来。虽然这个打破只是一个小的打破,但足以给这位年轻老师带来喜悦,她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她说:“我也说了,虽然没有孩子那么自然。但是我说出了口,这感觉真好!”
听到有人对你说“我爱你”的感觉是这世界上最好的感觉,这是孩子的感觉;对喜欢的人说“我爱你”的感觉也是这世界上最好的感觉,这是成熟的人的感觉。爱的感觉开启了生命内在的变化。成人的变化也是从爱的感觉开始的。
这位老师的感受,几乎是每一位新老师的感受,她们几乎都在说类似事情的感觉,这些感觉使她们一下子从原有的生活、思维方式和生活惯性中醒悟过来,那新的感觉让人喜悦和惊奇……生命打开了,生命流动了。
或许年轻人更容易被触动,他们的美好可能就在于他们更容易感觉到爱和美好。长久地和孩子待在一起,我们发现,儿童对爱和美好的感觉更为敏感。如果我们放下自己,和孩子同感、同长,我们的改变就会一点点开始。
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开始,孩子的爱开启了老师的感觉,这感觉又进一步让老师发现了自己的内在。就好像我们发现内在有一块领域,然后向这个领域迈了一小步。有了感觉,就发现了这些,当然其后还需要心理的过程和认知的过程,最后升华到精神。生活从此就变了,人也开始有了一种创造新生活的愿望。常这样,生命就改变了。
“我发现了我自己”,因为我发现了“我”,“我”可以享受这种感觉,“我”也可以让别人享受这种感觉。这个内容的意义在于,我因为某个感觉,闯入了我的内在,生命一下就鲜活了,这感觉使我愉悦。我启动了我,我开始爱我自己了。
转载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2b9830101az5p.html
作者:孙瑞雪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