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过精神生活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0和孩子过精神生活
我们拥有物质生活,同时还拥有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将人区分在不同的生命层面。这是人的不同之处,它有别于其他所有的生命状态。家庭,需要在一起探讨相关精神的话题,我们已有大量的时间落入琐碎的生活问题,比如说孩子吃什么?拉什么?学习好不好?今天和谁发生了争执?这样的话题都不叫精神生活。家庭是要过有规律的精神生活的,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
在我儿子小的时候,我带他去看芭蕾舞《灰姑娘》,看完以后我儿子哭了,非常委屈、生气地告诉我说:“那根本不是《灰姑娘》!”实际上我也很难受,因为这场舞蹈的意识层面很低,是一种敌对面的战斗,主题完全是悲惨的旧社会,灰姑娘的生命完全不能自主,面对恶,只有无奈和无力。这种意识渗透着从编剧到表演的各个层面,把妈妈演成凶神恶煞的暴君,灰姑娘演成可怜者。我的儿子难过、生气,是因为我让他看一个意识状态较低的演出。特别凑巧的是,当天晚上回家电视里正上演着迪斯尼动画片《灰姑娘》,在这部片子中,灰姑娘的世界是一个不同的世界,她和小动物生活在一种彼此爱、友善的生活状态中,善、美、接纳成为了这部动画片的主题。尽管恶依然是恶,而这完全是人的存在的两个世界。灰姑娘在面对恶时,如何对待的态度是可以选择和自主的。儿子坐在那儿,很安静地看完,之后站起来说了一句话:“这才是《灰姑娘》!”
后来,我常常思考同样是《灰姑娘》,为什么儿子有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后来我知道,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能捕捉生活中的意识状态了,对意识不同层面有感知,并且吸收滋养自己生命的内容。所以,我们一定要陪伴孩子过精神生活。
比如在餐桌前,家庭可以选择一个精神性的话题。有一次儿子邀请三个同学回家晚餐,我们讨论的话题是“智慧,幸福,健康,你选择哪一项?”出乎意料的是,三个孩子都选择了健康。我问他们为什么都选择健康?一个孩子说:“我之所以选择健康,是因为有时候健康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转移,我天然就具有智慧,所以我用我的智慧可以创造幸福,只有健康我没有办法的。”第二个孩子说:“我现在正在长智慧,我无法想象长大之后我的智慧有多高,所以我一点也不担心这个问题。”就这个话题,我们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孩子和大人都非常愉悦。与自己的生命相关的话题,就是精神性的话题。
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和孩子开展一些精神活动。比如,我会经常在家里举办小型的音乐会, 请朋友前来参加。在音乐会之前,我会请孩子提前做一点准备。至于准备什么呢,就好比让孩子弹钢琴,尽管他弹得并不精彩,但让他参与其中的感觉很好。又比如,带着孩子结交各类型的朋友,很多时候,我们的朋友会给孩子开启一扇大门,享受到意想不到的精神愉悦。有一次,我请一个作家朋友来家里做客,朋友伸出手想和儿子握手,可儿子从来没遇到这样的事情,他站立了很久,看着那只悬在空中的手,终于把手伸了出去。儿子懂得了,和人握手是一种尊重和礼貌。
因此,家庭从事精神活动应该是个常态,这意味着你是否能向孩子开启一扇大门,将孩子生命中关于精神的那部分开发出来,这样孩子的成长才能平衡。精神生活是真、善、美的活动,是隐含在表象背后的本质、审美和善。它集中地体现在艺术、音乐和平时生活事件或语言中。它就是生活本身。由于很多家庭并不存在这种生活,因此好的、经典的动画片便成为儿童精神活动的唯一补偿和来源。
很多孩子的生命因为没有精神生活而变得不敏感,甚至麻木。一次一个孩子住在我家,她说:“我给你讲个笑话,有一个人上山找另一个人,他敲门,那人蹦的一声把大门打开,结果发现外面什么也没有,下山时在路上看到他的尸体,因为他开得太猛了,把人撞下去了。”其实这个笑话并不幽默,而那个孩子告诉我,你还想听吗?我还有好多这样的笑话。
我没有继续听她讲笑话,而是给她看了宫崎骏的经典动画片《天空之城》。这个动画片的意识和音乐都特别美,我经常会和儿子一起看。画面上,天刚刚亮了起来,小男孩背着他的小号,从窗户跳了出来,从这个屋顶跳到另一个屋顶,最后抵达了一个屋顶的最高处。当他踏到屋顶上时,音乐响了起来轻柔地起伏着,我对那个孩子说:“今天早晨是新的一天,因为奇迹发生了——他遇到了小女孩,并且把她带到了家里,所以他特别的愉悦,因此他拿出他最喜欢的小号,站在一个高处吹响一曲乐曲,他想用音乐把女孩从睡梦中唤醒。”
说完之后,动画片里的男孩吹响了小号,女孩从床上坐了起来,轻盈地走到窗前,看着男孩站在外面,他们非常的愉悦。可就在这时,那个孩子说,我不想看了。那一刻我明白,她的内在没有被唤起感觉,她体验不到精神生活的愉悦,因为她的父母没有和她过精神生活。所以我经常会告诉老师,每天都要给孩子阅读世界名篇,如果孩子生命中关于精神的这部分是沉睡的,情感和精神的生命没有被唤醒,那么有些美好而滋养东西他是无法感受的。
如果一个生命长久地生活在恶劣的状态下,那么,他对粗糙的、邪恶的东西的承受力会很好,相应的,他却无法承受爱和美好的东西。同样的,如果孩子生命中精神的那一部分没有得以开发和展现,他也不能承受美好的爱。因此,和孩子过精神生活,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生活是平庸的,可我们仍然能在其中品尝到精神的愉悦,因为人就是精神的产物。尽管我们自身可能就缺乏精神生活,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精神生活,但我们可以给家庭安排一个时间,这个时间可以从事音乐、绘画、讨论、阅读等等,即使是很短的时间也十分有用。慢慢的,孩子生命中的精神被唤醒了,舒展了,满足了,这是让孩子的生命得以滋养的精神生活。
精神生活是整个人类共同的嗜好,人类的核心正来源于此,而儿童尤为敏感。孩子可能本来就对精神生活有着天然的精神感觉,有着天然的熟知和亲切,有着本能的嗅觉,如同植物和动物的本性。所以我们聊天的意识和语言在什么层面、在什么精神层级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但由于在我们文化和生活的周围,许多成人并没有成长到可以拥有精神生活的程度,这导致儿童生存的环境中就没有精神生活。儿童从哪里获得精神生活呢?这个来源最初是动画片、音乐、绘画和书籍,但是最后的精神活动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互动。好的动画片,经典的动画片就是精神生活。在片中浓缩这个物质世界的一切,还伴随着经典的音乐和画面——爱与邪恶,公主与恶后,神与魔鬼,魔术与现实,天国与地狱,这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形象和概括,陪孩子一起看就是在过精神生活。
转载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2b9830100q24y.html
作者:孙瑞雪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