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寒窗苦读难换满意工作,不愿进厂其实大有原因!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后疫情时代,各行各业都在迎接挑战、风险与机遇!

对个体而言,就业的选择则是重中之重的经济保障!

在此,笔者谈谈当下就业的真实现状:一方面,学生在抱怨就业太难;另一方面,企业在抱怨招工太难!那么,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选择做白领或送快递,而不是做进厂的蓝领?

第一点,短期收入的高低,并非选择的第一主因!

一般来说,工作是为了收入;那么,收入的高低,自然会成为最主要的考量因素!

但是,这得看是在什么样的大前提之下!

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国的家庭经济情况不断好转,家有闲钱是许多普通家庭的真实情况;最头疼的未必是钱不好赚了,而是手上这点钱如何去保值增值!这一点,可以从疫情以来,房价的变化趋势可以探查出其中的端倪!

另一方面,当下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辈走过的艰辛之路,大家并不愿意从头再来;事实上,寒窗苦读十余载,目的并非是再次像父辈一样成为某厂流水线的生产工人,或者是从事体力劳动的辛苦。事实上,这一点,父辈也是赞同的,要立足于长线的发展目标去奋斗;在经济方面,家庭可以给予阶段性的补贴和支持。

所以,家庭经济好转,独生子女关爱,寒窗苦读之因,都指向一个结果;大学生对个人未来的生活预期更高,并不太愿意单纯地为了短期的收入而放弃长期的发展!

另外,在各类“心灵鸡汤”的灌输之下,更是坚定了这一类想法的认知和执行!

简言之,当代的大学生,更看重长期的奋斗目标,而非短期的经济收入!

第二点,管与被管的差距,才是就业的个人初衷!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自《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上》。

原意,是谈的区分社会工作的伦理问题,即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而言的区分,食人或食于人;这属于中国东方封建政治的理想范式。

当下,这个定义已被多方解读,最终的指向成了脑力劳动优于体力劳动!

在这个背景之下,大家更愿意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去劳心治人,而非劳力治于人!

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而言,很明显,大家更愿意做一个管理者,而非被管理者!

但是,从事体力劳动,在绝大多数时候或情况之下,都只能是被管理者,或者是一线工作的“小管理者”!所以,大家的共识便是,尽可能成为一个管理者,或者说有可能走向一个中高层的管理者。

从事三千的白领工作,其实只是起步,最大的原因在于其有可能走向管理者的角色!

第三点,工作生活的自由,才是选择的现实原因!

进厂蓝领,收入相对更高,但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而且这份高收入离不开夜以继日的加班加点,才可能得到这一份“高”收入;这,在收入的公式中,属于勤劳的加法!

这样看,其实挺好,多劳多得;但这样做,又将面临工作和生活上的不自由!

流水线、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轨迹,显得枯燥且乏味,这也是现实!

出于成本的考量,企业能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已是不错的企业,在心灵上的关心和关爱,其实微乎其微!

事实上,进进出出的工人,如流水般运动;企业也并不太愿意投入时间、资金和精力去维护这“短短的恋情”!

在三点一线的生活和工作中,虽说能解决收入的问题,但却难解决个人的其他难题!比如,收入难以解决就地买房长期发展的问题,收入难以解决个人婚恋尴尬的现实等等。

正因如此,选择在城市之中送快递、送外卖等工作,便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选择!至少,在工作和生活的自由度方面,送货的工作可以兼顾这些,让人能够感受到奋斗的意义何在!

第四点,技工认知的薄弱,才是思想的最大短板!

当下,许多工厂都紧缺技工型人才;常有打出高薪招聘却难招到理想人才的尴尬!

特别是2021年的疫情反复之后,东南亚地区和印度地区等劳动力低廉的地区难以控制住疫情的持续反复,造成地区性的企业大面积停产,我国外贸制造业的出口呈现出一偏激增之势!

事实上,高薪技工岗位就在那里,却总是无人问津;并非是大家没有兴趣,而是大家对于高级技工的认知还十分薄弱,并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成为高级技工;或者说,高级技工的培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精力和投入!

一方面,哪些技工适合长期学习、深入并发展?这一点,许多人都并不太清楚;如果没有可靠的人物去指路,大家十分害怕学后无用的尴尬!单纯的职校教育,更多的是提供基础性的学习,能否在行业之中立足和发展,特别是适应长期的市场需求变化;这一点,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这一点,笔者建议参考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外贸型城市的高级技工需求,可以得到更明确的答案;比如,深圳一直都在开展技术职业培训补贴,只要你通过相关的培训和考试,拿下相应的技术职业资格,就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补贴,高的可以达到四千多一个证。

另一方面,哪些人员适合企业培养、投入并提拔?这一点,许多企业也不太清楚;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更多的想法在于直接聘用中高级技工型人才,哪怕月薪投入更高,也不愿意从头去投入时间、资金、平台、精力等去培育一个技工型人才;因为,企业担心的是“培养好了,人就走了!”那么,与其给他人做“嫁衣”,不如用高薪去“夺”他人的“嫁衣”!这一点,就是企业不愿培育技术骨干的最大痛点;其实,这是企业未能塑造出核心的留人之策和企业文化;短期来看,这一点不能解决,问题仍将长期持续。

如何改进?企业与员工都需双向努力,才能互赢共生!

离开了技术骨干,企业的发展会显得十分缓慢,又或是举步维艰,甚至是走向衰亡!

离开了企业培育,个体的发展会显得十分痛楚,又或是原地跳槽,甚至是虚度光阴!

在笔者看来,企业应更加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培育的投入和生产生活的关心!

在笔者看来,员工应更加看重企业的长期发展,特别是企业的培育体系和培育平台!

只想赚快钱的老板,或许能赚到快钱,但始终做不大企业,缺少的就是企业文化!

只想赚快钱的员工,或许能赚到快钱,但始终难成大气候,缺少的就是长期发展!

要做到,不容易,需要明智的老板,也需要踏实的员工!

(觉得不错,请关注收藏转发!)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011037834279321

作者:助你成公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