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量化交易,今年的股市成交量是量化基金带来的吗?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有人把今年的行情和2015年的那波牛市相提并论,毕竟两市成交量破万亿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了。但2015年A股的万亿交易量让上证综指涨到了5178点,而今年的万亿交易量看上去虚有其表,指数突破3700都困难,始终在保持着一会上、一会下的形态。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今年的交易量有很多是量化基金贡献的。甚至一些北向资金都是量化基金在搞。部分内地的私募基金跑到香港去配资,再通过港股通跑回来买A股市场的股票。这样做的目的是获得香港市场配资成本低的好处。什么是配资?其实就是借钱炒股,在香港借钱的利率低,于是私募基金们跑到了香港建立量化基金做起了“伪外资”。

今年的量化基金火了,这让不少散户朋友第一次接触到了这个看上去非常高大上的东西。其实量化基金就是使用量化交易的主动型基金,而量化交易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老外都玩了几十年了,国内也早有人这么玩。最近的股市成交量之所以屡次破万亿,很大程度上是由量化交易导致的。因为量化交易的策略往往是高频交易,增加换手率,每次交易就会使得市场交易量变大一些。比如,你原本两三天买卖一次股票现在变成了一天买卖两三次股票,那么对你个人来说,交易量变成了原来的4-9倍。

量化基金在今年确实赚到了钱。根据统计,今年有59%的传统主动型基金赚了钱,而量化基金产品赚钱的品种占比超过了83%,且大部分的收益均在10%-30%之间。散户是不是要加入量化基金的大军呢?先不给结论,和大家简单聊聊量化交易的原理。

所谓量化交易,说复杂异常复杂,普通人根本无法轻易理解其中的算法与策略,但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大致的意思是事先制定好买卖条件,当股价等因素触及到买卖条件时由计算机自动进行买入或者卖出操作。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通过事先编程确定当一只股票的市盈率低于10倍时就买入,市盈率每下降1时增加10%的仓位;当市盈率上涨到10倍以上时开始卖出,市盈率每上升1时卖出10%的仓位。确定策略后完全由计算机执行操作,不接受人为干预,除非市场整体发生了大变,需要调整策略、重新编写程序。

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量化策略。好处显而易见,不会受到个人情绪的干扰。个人买卖股票时,哪怕再冷静也会受到情绪的干扰。短期坚守纪律容易,长期坚守则十分困难。计算机则没有这个问题,完全执行预先编好的程序。另外,计算机的执行效率也很高,只要满足条件立马进行操作,不会发生没有来得及操作而错过买卖点的情况。

量化交易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买卖条件是根据历史数据演绎出来的,故不能代表未来。而且大家应该也发现了,量化交易根本不看公司基本面,完全根据数据进行买卖判断。一家公司业绩如何对于量化交易而言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量化交易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投机交易,高频交易不正是投机套利吗?

最后谈谈是否要购买量化基金。

现场市场上有一句话叫打不过就加入,我对此持保留意见。量化交易的业绩好是因为近阶段股市震荡不大,区间波动正好满足了量化策略的特点,满足一定条件就买卖,通过高频交易不断赚差价。但当股指一路向上或者一路向下时量化策略就会逐渐失真,导致大涨时无法大赚、大跌时无法止损。

再加上量化规模一旦扩大会使得市场上都是这样的套路玩法,使得量化策略趋同,没有了任何优势。要知道量化赚得本来就是别人操作失误的钱,大家都不失误还怎么赚钱呢?

因此,千万不要把量化基金神化了。国外原本有一家非常知名的量化基金公司,由诺贝尔经济学家和一众数学家组成,发行的产品刚开始业绩非常好,但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业绩越来越差,最终基金被清盘了(亏损太多,基金就会被强制清算,也就是清盘)。

大家还记得去年主动型基金、特别是主打消费板块基金的教训吗?去年大赚,结果大量小白跟着买入,今年的业绩大幅下降,新的投资者们见到了资本市场的可怕,不知道何时才能解套呢。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 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1402198668046206

作者:王五说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