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思维:最有说服力的交流方式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大家好,我是倡导“人人如龙”的镭师兄,每天一个观点和话题,今天我们聊一下“原型思维”。
人是一种视觉动物,只有见到真实的实物或者具体的场景,我们才会真正地相信,即所谓的眼见为实、有图有真相。
这也是奇幻电影比奇幻小说更有吸引力的地方,因为电影会打造出一个看起来更真实的世界,从《星球大战》到《爱丽丝梦游仙境》,只要细节到位,就会栩栩如生,这是好莱坞的成功秘诀之一。
归根结底,我们都希望看到一个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事物,而不需要我们在脑海中去重构和再创造。
电影就是小说的视觉化原型
空口白牙的说教,最没有说服力
为什么这个世界最难改变别人的观念?因为观念是最抽象的概念,如果只用另一种抽象的观念去改变它,难度肯定极大。只有使用另一个具体的事物和场景才能改变别人的观念。
例如你一直认为某个人是一个品行高洁的绅士,别人无论怎么诋毁他,你都不会彻底地相信,直到某一天你见他因为偷东西而在超市门口被店员推倒在地。这个具体的场景将刷新你对他的认知。
同样,对于某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往往认为对方是在吹牛或者忽悠,除非对方能说到做到。
小时候,有个同学说他能5分钟将闹钟拆下来并重新装好,大家都不相信。
后来我带了一个坏掉的旧闹钟,让他演示给大家看。我的本意是让他不要总是吹牛,显得我们其他人都很笨。
结果对方从书包中拿出几个细小的工具开始拆卸,1分钟内就将闹钟拆为一堆零件,上下翻飞的手指、整齐摆放的零件、专注投入的神情,让他显得非常酷。
然后他又花费了3分钟将闹钟组装起来,将原来坏掉的闹钟修好,闹钟又滴答滴答地走起来了。
那一刻,他成了班级里面的英雄,大家一起为他喝彩。
我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周末没事的时候他就在马路边修手表的摊子旁边看着,一看就是一整天,后来捣鼓了几次,就会了。
(长大后,他去了广州,专门给别人车东西,很多搞硬件的人都找他做模型、做零件。)
空白白牙的说教,一定说服不了别人,只有来一场真刀真枪的展示,才能硬核改变别人的想法。
事实胜于雄辩
原型,证明你的可行性
在职场上,同样如此,你的想法和思路很重要,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想法层面,不会引起别人的重视,只有做出的原型和产品(即使是最初步的模型)才能激发别人交流的意愿。
我在研发的时候,一个同事一直对产品不同版本的维护充满了意见,他觉得原来的产品架构问题很大,每一次的维护和调整都在增加产品的复杂性,给后续的开发人员挖坑。
最后他实在忍无可忍,就和另外两个同事一起在下班时间和周末时间重新设计了产品架构,并对产品的代码移植过来。陆陆续续做了几个月后,一个全新架构的产品出来了,当然里面的功能只是实现了一部分。
他趁着一次项目例会的机会,向领导演示了这个成果,并特意展示了性能和扩展性,领导特别感兴趣。会后领导安排人员进行测试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两个产品并行开发,并逐渐用新产品代替老产品。
这个同事也被提升到系统组做架构设计。
一个即使是做出一半功能的产品,也能让人更加放心。
做个原型,效果更好
职场上,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做汇报的PPT,最难做的PPT就是趋势洞察类的PPT,因为你洞察出来的信息无法证明是对的还是错的,最后就变成了各种“概念创新”,造出耳目一新的名词与术语成为主要工作。
有一次我要按照领导的要求做了机器视觉方面的洞察,总结若干条的洞察点后,自己感觉做得很虚泛,没有什么说服力。
最后我为每个洞察点后面加了一页的应用场景图,就是从客户角度来使用这些洞察点中的具体功能。
结果在汇报时,领导们对应用场景图更感兴趣,对每一个应用场景图都停下来讨论,反过来帮助我提炼了很多思路和金句。
无论是正式的产品还是模拟的场景,只要有一个具体而细节到位的对象,就能千百倍地提升说服力。
原型思维三步法
首先明确,原型不是最终的产品,所以不需要面面俱到地做出一个完备的产品出来,而是做一个概念模型,这是一个为了提升演示效果的初步产品,可以在后期不断改进和打磨。
为了建立一个有渲染效果的原型,我们需要掌握这三个方法。
1、原型闹钟
所谓闹钟,就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响起闹铃,让我们警觉过来。
原型闹钟也叫原型意识,就是有“搭建原型”的意识,在需要的时候脑海中能够反应过来:“我搞个原型,效果会更好”。
例如你指导孩子写一个博物馆的观后感,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就是写一篇800字以内的作文。但是如果孩子做一个博物馆镇馆之宝的模型出来,或者拍出这个镇馆之宝的3D模型并打出来,那么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个同事为了演示磁铁的效果,他做了出磁悬浮的陀螺玩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上来了,不但掌握了磁性互斥的原理,并做了好几个玩具,在班级演示并送给同学,成了班级名人。
2、整体框架
原型的作用是展示可能性,所以要尽可能地做出整体框架,让别人能够看一眼就清楚它是什么,避免了盲人摸象的尴尬。
这个模型可以粗糙一些,但是该有的结构、功能名称都要有,有些功能来不及实现的话,就先将名称写上去。
我家娃在写一个小女巫的故事时,有时候会画一幅画:
1、一个简洁到极致的线条女巫,手中的魔法杖上写着一个“火”字,说明这是一位火系魔法师。
2、女巫的坐骑上会写上“飞、快”两个字,说明这个坐骑可以飞行,速度极快。
3、女巫对面是一个九个头的猫,那是女巫的敌人九头猫王,每个头的颜色都不同,表示有不同的魔法能力。
这幅画将故事场景还原出来:火系小女巫乘着飞得极快的坐骑,大战邪恶的九头猫王。
有了整体的框架,再加上部分逼真的细节,那么模型就全了。
3、逼真细节
这里的细节不是将产品的所有细节都展现出来,而是只展现部分的关键细节。
对于需要展现的关键细节,要尽可能地逼真,就像你用摄像机在现场拍到的某个片段或者剪影一样。
例如前面那个小女巫大战九头猫王的简笔画,猫王的九个头的颜色就绘制出来,体现了反派的强大。
如果你想展示软件类新产品,就将登录界面和两、三个关键功能的界面细节展示出来,让别人感觉这就是正式产品的界面截图。
再次强调,不要将所有功能细节都展现出来,只是展示某个瞬间或者某个特征,就像电影的海报一样,只透露关键信息。
总结
事实上,我们人类就是从原型成长到产品的样板:
刚出生的婴儿就是一个空白的人类原型,大脑还没有发育完成,身体羸弱无比,但是已经具备了成长的条件。
通过食物、模仿、课程,我们慢慢长成为一个个强壮而独立的个体,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我们可以通过原型闹钟、整体框架、逼真的关键细节来构造一个有强劲说服力的原型。
原型思维,这是一个为实干家准备的强力武器,你可以试试。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5589582935361607
作者:百家号镭师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