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故事:做得越多,可能错得越多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大家好,我是倡导“人人如龙”的镭师兄,每天一个观点和话题,今天再来讲个职场的故事。

“太后”的由来

工作几年之后,我是某项目组的小组长,工作之一是负责某通信项目的产品手册。

当时客户最普遍的反馈惊人地一致:“哎呀,你们的手册太厚了,每本手册都100页以上,有的参考手册居然有150页,16K的硬版纸,又厚又重,我们的工程师拿都拿不动,谁看?”

所以公司对产品文档的要求就是一个:尽可能地简单,输出各种简易手册和快速指南。

如果那个产品的产品文档超过了100页,我们就开玩笑地称那个写作的工程师为“太后”(“太厚”的谐音)。

手册太厚,人中“太后”

出现了个“太伯”(太薄)

有一天下午,我正在参加部门的会议,手机上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头,一线客户有个紧急需求,已经提交到产品经理这里了,抄送给你和我了。”

因为紧急需求的处理有时间要求,必须快速给出答复,所以我当即向会议主持人请假,回到办公位查看这条紧急需求。

原来是俄罗斯的一个客户提了一个需求,说是我们的日志参考这个手册太薄,内容太少,不满足他的要求,要求提供更详细的日志参考手册。

天可怜见,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有人说我们的手册太薄!

日志参考有80多页,而且内容已经很详细了,居然还被指责内容太少,怎么办?补充内容呗。

安排了一位研发的同事和手册开发的同事合作,两个人将业务的日志内容重新梳理了一遍,将每个日志字段、每个错误码和返回码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这种“反向增肥手册”的事情在公司历史上是第一次发生,但这一次是客户主动要求的,所以大家对于增加内容毫无心理压力。

以前是每多加一个字都会被反复评审,被质问这个内容是否有必要放进去,而这次就完全没有这种愧疚和压力了,卯足了劲向里面加内容。

一天之后,这本手册就完成了两轮刷新和评审,内容也从80多页提升到150多页,紧急发布到公司的网站上,然后将链接发给俄罗斯办事处的同事,他将链接发给客户。

第一次反转:手册还是太薄了!

手册给了客户后,我们很乐观地想:这样应该能满足要求了吧?

事实证明,我们还太年轻,因为客户收到新手册后的两小时后,他就反馈了一句:“内容还是不详细。”

所有人都傻眼了,这还不详细啊,再详细就得直接拷贝源代码了。

这么厚的手册居然还不满足要求?

就在大家思考如何将手册写得更详细的时候,有个同事突然说:“他为什么说内容不详细啊。”

有人就回答:“肯定是他找不到他需要的内容呗。”

“为什么找不到他的内容呢?”

“我们的手册没有要的东西啊?”

“那他要找什么内容呢?”

这句话一石惊起千层浪:对啊,我们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日志参考上,为什么不聚焦在“用户的问题”上?

第二次反转:内容厚得地方不对

我们立即联系俄罗斯办事处的同事,让他去和客户交流一下,看看他遇到了什么问题。

俄罗斯的同事去和客户交流了一下,才发现是这么回事:

    客户的业务系统出了点问题,导入数据总是失败,系统返回了错误码,所以他就在日志参考中根据错误码找解决方法,结果没有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


    客户之前使用的业务系统是北欧某公司的,该公司的系统出问题后可以在日志参考中找到解决方法,所以客户这一次遇到问题后,就习惯性地在日志参考中找答案,结果没找到,就得出结论:手册内容不足。

原来是导入数据的问题啊,这个应该在故障指南中,原来是客户搞错了方向,我们也搞错了方向。

所有人心中都松了一口气,找到真正的问题,所有的工作才有价值。

从“太伯”到“太后”(从“太薄”到“太厚”)

俄罗斯办事处的同事根据客户的描述,协调了个对口的服务工程师去现场帮助他解决了导入数据的问题,并将整个解决过程记录下来。

我们根据这次问题的解决过程,整理出一个典型案例,放入到故障指南中。

俄罗斯的这个客户对我们的故障指南很满意,这时候他说:“现在看一下,后来发的那个150多页的日志参考太厚了,还是精简一下吧。”

好吧,说内容不足的是你,现在说内容太多的还是你,那就精简吧。

升纬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客户”:提供《故障案例参考》,解决85%的同类问题

根据统计,85%以上的问题都是曾经出现过的问题,所以典型的故障案例参考就非常有价值了。

根据这次俄罗斯的案例问题,我们征求了全球各个客户的故障和解决问题过程,整理了一本故障案例参考手册,将最常见的故障案例和解决方法都收录在里面。

这本书一下子成为一线工程师的必备宝典,很多工程师拿到这本手册后,还会进行二次定制,加入更多当地的案例,形成更适合当地业务特点的案例参考。

飞跃思考: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


职场沉思

1、客户提出的问题,极有可能不是他的真实需求。

2、多问两个“为什么”,找到真实的需求,不能客户说什么就做什么,否则就有可能做得越多,错得越多。

3、飞跃思考能力:从一个孤立案例扩展到全局思维,将一次单点的危机转化为”向所有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机遇。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521353064996835

作者:百家号镭师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