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芯运动声势浩大,国产手机厂商各自为战,华米OV该不该团结?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 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几年拼杀,手机市场终于迎来中场休息时间。厌烦了被供应商“牵鼻子走”,国产厂商们逐渐觉醒,力图从“芯”开始主动寻求破局。作为站在人类科技顶端的成熟工业项目,友商们起点很高,野心很大。不过,VIVO、小米、华为志向各不同,驶向了不同的造“芯”之路。这一次,声势浩大的造芯运动能否让手机厂商真有尊严?各自为战真的好吗?

vivo影像“芯”不走寻常路

作为以娱乐体验为卖点的vivo手机,系统芯片显然不是其追求,最近vivo公布了首颗自主研发的专业影像芯片,历时 24 个月,投入超 300 人,将影像算法直接硬件化,带来的结果就是拍照上质的飞跃。V1芯片给vivo手机带来最直观的感受,是更好的夜景拍摄和更优秀的算力,能力越强,能耗越低,此举撑得上是vivo的独家黑科技,vivo还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将旗舰机桌面电脑的吞吐能力搬到手机中。”

VI芯片其实是ISP芯片,其主要作用是分担主芯片算力,为手机提供更好的影像效果,相比系统芯片较为容易许多,但也并不是没有门槛。vivo选择这条赛道颇为明智,ISP赛道并不拥挤,差异化的产品可以使其更具竞争力,就算与华为小米以及苹果等一线厂商相比,影像上的出色表现也能让其割据一方,从产品层面来看,VI芯片为 vivo在手机影像上构筑起了一道长长的“护城河”。

不过,针对系统级芯片“卡脖子”这个问题,vivo似乎并不上心。

小米澎湃“芯”梦想不灭

作为有着“全球第二”实力的手机厂商,小米的目标很明确,老对手华为的麒麟系列步步紧逼,正促使着小米将棋子落向系统芯片(SOC芯片)。小米低估了造芯的门槛,高精尖是SOC的代名词,打磨的不仅是CPU,还有GPU、AI、基带等各个形同心脏的小部件,制作一个SOC远比制造一部手机难得多,10亿预算不太行。

2017年,小米第一个系统芯片澎湃 S1面世,遗憾的是,以小米5C手机为载体的澎湃 S1性能勉强算及格,离“强悍”很遥远,很快被淡出视线。SOC芯片几乎可以代表人类有史以来实用科技的最高水准,小米的体量足够大,但做SOC芯片还是过于草率。

初尝失败,梦想不灭,而后的小米先后投资了多家半导体企业,之后又在 MIX FOLD 上推出了澎湃 C1影像芯片,澎湃 C1是vivo的启迪,不过影像芯片只是过渡,小米最终的追逐还是SOC。小米很较真,就像雷军十周年庆所说的那样,无所畏惧、一往无前,澎湃S1、澎湃 C1都只是小米万里长征的一小步,投入不断,就一定可以梦想成真。

华为“芯”病带来的思考

事实上,国产厂商制造系统级芯片且成功应用于旗舰手机的,只有华为一家。

手机 SoC 动辄 5nm 的先进制程,让华为埋头苦干十余年,耗费数百亿,才与高通、三星和苹果站在同一起跑线。原本三国鼎立的手机SoC突然出现新玩家,高通的危机感油然而生,苹果芯只能自用,三星芯自己都不用,来势汹汹的华为芯麒麟990直接打平晓龙865,高通很没面子,却也无可奈何。

而随着全面断供来临,华为芯片被扼杀,国产厂商唯一的翻身希望破灭。如今国产一线手机品牌基本悉数入场造芯,烧钱快、周期长、风险高是基本风险,如何在外部高压环境和技术封锁下不断为研发输血,才是真正考验。

事到如今,国产厂商们不如把枪口抬高,市场上做对手,技术上做朋友,突破封锁之后,一切都好说。你们认为呢?(作者:潜望君)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479532308462195

作者:水浒九枪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