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恩来总理的追悼会,相交半个世纪的毛主席为何缺席?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1976年,这注定是让中国人民深感悲痛,永远铭记的一年。短短一年时间里,中国先后有三位伟人去世:周总理、朱总司令和毛主席。

他们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无产阶级事业,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终生。今天我们来说说敬爱的周总理,他的一生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都是丝毫不为过的。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因病与世长辞,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北京举办了总理的追悼会,全国人民都想赶来送总理最后一程,但这里面却没有毛主席的身影,他们二人不是几十年革命岁月里最亲密的“搭档”吗?为何此时毛主席没有亲自前往周总理的追悼会呢?

其实,自周总理重病在床时,毛主席就非常牵挂他的身体,时常让身边的秘书或警卫去探望周总理,了解他的病情和诊断方案,在听到周总理最终还是因抢救无效而亡时,两度落泪,足见这确是真情实感,也确实有难言之隐。那么当时毛主席心中到底在思索些什么?

1898年3月,周总理出生在江苏淮安,自小就家境贫困,但他聪明好学,善于学习新知识,少年时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图壮志,12岁那年来到东北读书,在学校里第一次接受新式教育,正是在这里,认识了革命党成员,在他们思想的影响下,开始对时事政治产生了极大兴趣。

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人秘密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全国上下悲愤不已,有人气得自杀,有人写下血书,有人申请入伍希望上阵与日军决一死战,全国多地纷起响应,接连发起一系列反日运动,周总理自然不甘落后,他积极参与反袁反帝活动,作为学生代表上街游行,做了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1917年,中国革命形势仍不容乐观,周总理从南开学校毕业后奔赴日本留学,寻找真理,以探求救国出路,并随之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全新的社会理论给他的大脑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1919年归国进入南开大学,正值五四运动爆发,周总理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行动力成为整个天津学生界的领军人物,并在运动中和其中的积极民主人士共同创建了进步团体觉悟社。

1920年1月29日,周总理因领导学生抵制日货而被北洋军阀抓捕入狱。

在监狱的半年时间里,周总理等人在狱中坚持与这些反动军阀作斗争,以绝食行为抗议警察厅的非法行径。而为了营救这些被非法逮捕的学生代表,天津社会各界也一直在做不懈地努力,他们一致要求必须公开审判被关押的人员,为他们提供正常的食宿环境,审判结果若不能令社会各界信服,天津的全体学生将会不惜一切代价与其作殊死搏斗。

8月份的最后一次审讯中,周总理坐在“被告席”上,百余名听审人员(他的同学和朋友)几个月没有见到他了,看到他的样子明显消瘦许多。

庭审人员问他:“你们是否非法闯入省政府办公处?”

周总理大笑,随后说道:“学生们都是有血有肉的爱国人士,我们抵制日货,维护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我们何罪之有?学生们自愿到省政府门前请愿,我们作为代表,希望见到省长一面与之细谈,犯了哪一家王法?”

庭审人员听完没有作答。

周总理接着说道:“北洋政府派大批军警用枪,棍棒驱赶我们,造成多名学生受伤,这事你们可以视而不见吗?哪条法律规定他们可以如此猖狂?将我们关押半年之久,不审讯不释放,无故拘留我们这批爱国学生长达半年之久,你们依据何法执行的?”

周总理对庭审人员的一连串直击灵魂深处的审问让后者完全招架不住,对他咆哮道:“你看清你自己现在的境况,到底你审问我,还是我审问你?”

最终,庭审人员迫于现实压力改变了此前想要重判周总理等人的想法,改为从违法的技术性上给予学生轻判。由于此前学生们已经被关押了半年之久,所以就在庭审结束没多久就将众人释放了。出狱后的周总理被众人视为英雄,当周总理坐上插满彩旗的汽车离开时,群众们夹道欢送他。

在那个政局动荡的年代,每个爱国青年都渴望中国能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步入现代化的正常轨道上来,所以他们都渴望留学欧洲,能在那里为这个黑暗的旧中国开出一剂“良药”。

周总理在出狱后没多久,也想去留法勤工俭学,当时的法国离苏俄比较近,曾经是欧洲革命的中心,可以说是欧洲所有国家中最自由和最繁荣的国家之一,所以周总理希望到那里后能够有更多机会了解和研究欧洲革命,并顺便获得苏俄革命的资料,更快得知它的动态。

1920年11月7日,周总理乘坐法国邮轮“波尔多斯号”正式踏上前往法国的征程,这也是他改变中国社会的重要一步。在法国期间,周总理开始发挥他的政治才能。

1921年,周总理正式成为共产主义五人组的一名成员,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

1922年,他与赵世炎等人组织并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组织,尽力促使更多的朋友心甘情愿的加入这个党组织,虽然这个团体刚组建时只有二十余人,但是在周总理等人的努力下,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将这个团体扩到了300余人。

1924年,周总理回到阔别多年未归的祖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成为我党早期的重要军事领导人之一。也正是在这期间,周总理结识了与他并肩奋战终生的战友—毛泽东。

他们二人在北伐战争期间相识,由于当时处于国共合作时期,所以很多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部担任官职,前文已经说了周总理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而毛主席担任国民党中宣部代理部长,他们曾经探讨过东征和北伐的诸多事宜。

而随着蒋介石在国民党中掌握实权,国共关系逐步走向破裂,二人开始站在一起发声,严正谴责国民党反动派做的无耻行为,在中共内部商讨反蒋事宜。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我党众多成员被国民党当局搜捕屠杀,我党在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决定发动“南昌起义”,由此正式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周恩来因为能力出众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我党实际领导人之一。

而毛主席在随后的紧急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中出政权”的论断,要以武装斗争夺取政权,随即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随后在湘赣边界领导了秋收起义。

他们二人自此开始了真正的革命岁月,并且在革命的道路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1931年11月,周总理来到中央苏区主持工作顺便看望一下毛主席,在此之前,周总理就深知毛主席极具战略眼光,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原理活学活用,转变成适合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以城市包围农村,这在世界上可是绝无仅有的先例。

所以他认为毛主席绝非等闲之辈,而是一个运筹帷幄的帅才。

而此时的毛主席因为一些原因受到了排挤而且还生了病,但是得知周总理要来看他,还是非常开心,起身迎接,两人促膝长谈一整夜,周总理在临走前,对毛主席说道:“照顾大局,相忍为党!”

自此,二位伟人之间的革命友谊迅速升温。

在前几次反“围剿”战争中,周总理都亲眼见到了毛主席的作战才能,他能诱敌深入,指挥红军如行军流水,将运动战,游击战发挥到了极致,周总理认为只有他才能带领红军打破僵局,赢得胜利。

可是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没有毛主席参与,领导人变为博古,李德后,用所谓的阵地战替代游击战,使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在经过一年的苦战,终究未能取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部队和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只能分批退出中央苏区。

1935年元月,中央政治局召开遵义会议。毛主席对第五次反“围剿”的错误路线进行了严厉批评,周总理坚定地站在毛主席这一边,不但认为是军事领导的战略技术上的错误,还主动承认自身错误,批评了李德,博古。

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补毛主席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还作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领导人的正确决定,周总理则甘愿在战斗决策中听取毛主席的意见,实质上就是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毛主席,他自己负责实施,毕竟他心里清楚:只有毛泽东才能带领中国革命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其他人都做不到!

周总理参与革命从来就不是为了金钱和权力,他心中有着一杆秤,那就是谁更有能力,谁能带领红军走出困境,他就会心甘情愿地让出位置,全力辅助他。

新中国成立后,整个社会都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谋事在毛,成事在周”!

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说周总理自己有意识性地去扮演执行者的角色,有人曾经问过周总理为什么不做一些理论方面的工作。

周总理则很气愤,说道:“你怎么也和坊间一样跟我讲这种话?咱们这么大的国家,大大小小的事情这么多,总得要有人去管,如若我抽点精力去管理这类事,那就能大大减轻毛主席压力,让他去思考一些更重大的问题!”

为此,周总理时常会嘱咐相关部门的一些领导同志,让他们在给毛主席汇报工作时尽量简洁明了,实在不能确定的事就交给自己,他亲自去办理,做好细致处理再同毛主席汇报。

而毛主席也深知周总理的这份情谊,在出席各重大活动时,毛主席都会问旁边的人:总理已经到场了吗?当工作人员说周总理在路上,还需一会儿才能到。

毛主席立刻就停下了脚步,对其余人员说再等一会,等总理来了再一起进去。

两人总是心有灵犀,结伴出行各种活动,他们二人的革命友谊在和平岁月里显得更加牢固和弥足珍贵,国人每次看到二人一同出场都会感到很有安全感,画面很温馨。

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访问,周总理亲自在机场迎接他的到来,于是便有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这一经典画面,在这次访问中,周总理与尼克松就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

在此期间,尼克松甚至主动为周总理脱掉身上的大衣,这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极大轰动,他本人作此解释:

“我在访问中国期间,被周恩来总理那无与伦比的品格所折服,他完全没有大国总理的架子,他却很坚强,思维敏捷,从他的优雅举止和挺拔的姿态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极富魅力的人,他会从整个国家利益角度出发,甘愿自己做配角,总是小心翼翼地将聚光灯的焦点只对准毛泽东主席一人!”

尼克松在中国进行了一周的历史性访问,这也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两国逐渐打破坚冰,结束了以往意识形态决定对外政策的指导方针。

在会见尼克松后,周总理的身体也开始不对劲了,他经常食欲不振,日渐消瘦,更有便血这一不好现象的发生,随行医生想让他去大医院做个全面检查,可周总理不愿意,他担心自己如若去了医院真的检查出来了什么,众人就会一直让他休养,这样就会耽误工作。

于是他说道:“你们放心,我没多大问题,我先把身边这些事情处理完,再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1972年5月18日,经不住众人的多番劝说,周总理还是去大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经过几名顶尖专家的会诊,周总理被确诊患上了膀胱癌,此消息一出,毛主席非常担忧,虽然他自己身体已经每况愈下了,但还是会经常询问身边人关于周总理每日的病情和诊断治疗方案, 他都清晰地记录着总理便血和疼痛近乎晕厥的次数。

从细节就可以看出主席对周总理的关心,由于毛主席也是身患多种疾病,所以时常会卧床休息,在会客或开会时才会去外面坐着,工作人员发现他平时坐的是苏联的沙发,坐上去非常坚硬且过于高大,不适合像毛主席这样年纪的人长时间坐着,所以就为毛主席重新定制了一款有海绵坐垫的新沙发和椅子。

毛主席试坐以后感到非常满意,于是让工作人员给周总理也定制一个,想让周总理坐得更安稳和舒服一点,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

周总理知道自己身体状况如何,但他却没有减轻工作量,没有按照医生要求对症治疗,因为他知道国内外环境仍然比较复杂,而且中美两国领导人刚刚谈话,这是开了个好头,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西方国家来和我们对话建交,自己必须要把这个外交方面这个工作做好。

从国内来说,当时国家处于特殊时期,很多大事小事都需要他亲自操劳,想要抽出时间来养病可真是一种奢望了。

毛主席多次劝周总理减轻工作量,安心休养,并亲自在周总理的病情单上作了这道批示:应当休息,忌劳,切勿大意!

周总理知道自己也已经到了这个年纪了,得上这种病肯定已经无望了,不如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为这个国家和广大的人民做出点贡献。

1974年2月,周总理的病情突然恶化,每天都会出现便血,病情一发作,身上就会剧痛不已,一向儒雅的周总理疼得在床上翻来覆去,还发出一阵呻吟。

1974年5月,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同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签署了建交公报,随后拉扎克与毛主席会面。此前,当毛主席与外国领导人会面时,周总理就会直接离开,忙自己的事情,但这一次周总理一直在会客厅外等着毛主席。

当毛主席与拉扎克结束会谈后,看到周总理竟然在门外等着自己,有点惊讶,毕竟两位老人都是从战火中走来,如今都已经奋战到现在这个地位。同时,毛主席也很担忧周总理的病情,两人的眉宇间都多了份岁月留下的痕迹。

突然,周总理向毛主席缓缓地伸出了手,而毛主席也不多问,伸出了手,两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似乎在预示着革命友谊牢不可破,这一幕刚好被摄影师捕捉下来了。但不成想,这将是两人最后一次在镜头前的握手,没过两天,周总理的病情再次恶化,住进了305医院,这一住,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病床,就算能去中南海短暂办公,也得随时回院治疗。

从总理住院的那天起一直到他病逝的那日,他前前后后一共接受了10多次手术,整个人体重到最后更是暴瘦至61斤,其痛苦程度可想而知。即便如此,他还是在与死神赛跑,希望能再为国家多做点事,他在医院给毛主席写下一封信,提及自己的病情:“我现在身体状况较好,体重仍有61斤,一切都很正常,请主席放心!望主席早日治好眼疾!”

周总理不顾自己被疾病折磨,反而淡化病情想减少毛主席对自己病情的担忧,甚至在这种时刻还挂念着毛主席的眼睛,真是革命友谊大如天啊。

但一切终究定格在这一日。1976年元月8日,在与病魔奋战了几年的周总理终究没有赢过死神,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的妻子邓颖超眼睁睁地看着他慢慢地停止呼吸,内心犹如刀绞,

他在周总理的额头上亲吻了一下,说道:“恩来,你走了!”

在场的人听到这句话后,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情绪了,嚎啕大哭起来。

当天下午3点,毛主席身边的护士孟锦云将当日的报纸拿到毛主席房间准备念给他听时,毛主席还是闭着眼的,当她念到“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因患癌症,在医院因抢救无效……....”

毛主席眼睛突然一睁,他以为自己听错了,但思考了一会儿,又闭上了双眼,还示意孟锦云不用读下去了,孟锦云正准备说些什么却发现毛主席的泪珠不停地从眼缝里留下来,孟锦云从未见过毛主席这样伤心过,自己也忍不住了,陪着毛主席一起哭了起来。

后来主席亲自查看周总理的后事处理的文件,并将周总理的追悼会定于1月15日。

1月14日白天,孟锦云再次过来给毛主席读报纸新闻,这次是来读次日即将为周总理念的悼词:“今日,我们怀着非常悲痛的心情,悼念……周恩来……”

听着听着,毛主席这次又开始落泪了,而且是嚎啕大哭,他回想起自己的这位亲密战友,从北伐战争期间的第一次见面,到中央苏区支持他的工作,再到后来的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成立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如今,周总理先去了,他越想越伤心,只能用落泪这种最原始的情感去宣泄内心的情绪。

等追悼会快开始的时候,毛主席的秘书张玉凤问他要去追悼会吗?毛主席伤感地说道:“我腿都肿成这样,站不起来,更走不动了!”这样的原因,令人心疼不已。

这也让世人感叹,既是对周总理过早离世的惋惜,也是对这两位曾经彼此扶持,一起走过战争岁月的战友,却没有见上最后一面的惋惜。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488292815457047

作者:奥古说历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