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派人回乡寻母,发现母亲沿街乞讨,他嚎啕大哭:是儿不孝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我国唐代著名大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游子吟》的古诗,该诗语句虽短,但情深意切,能以非常平淡的语言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将赤子对慈母的炽热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古时候,还是现在,母亲永远都是最关心自己孩子的那个人,除了父亲,没有之一。在平时,她们会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孩子长大出远门时,她们又会担心孩子在外能不能照顾好自己,工作顺心不顺心,也会很含蓄地表达希望孩子能回来看自己的心愿。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大批热血青年都希望自己能够参军入伍,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他们的母亲虽然万般不舍,但在民族大义、国家生死存亡面前,她们还是会义无反顾地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军入伍,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过,孩子总归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纵然是无条件支持孩子的决定,但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平安安的,不求他有多大成就,就希望他能平安归来。

然而,当他们参军入伍,辗转于全国各地战场,英勇抗敌之时,因为战争频发的缘故,很多人都与自己的母亲失去了联系,直到新中国成立,不再有战乱,国家安定后,他们这才有机会去寻找自己已未见许久,生死不知的母亲。

就有这么一位新中国的将军,他在新中国成立后,便赶紧派人去寻找自己年迈的母亲,并由此发生了一段让世人为之动容的故事。

这位新中国的将军,就是时任西康军区司令员刘忠中将。当年正是在母亲的建议下,刘忠中将才选择参军入伍,并在战场上立下无数功劳。

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忠就派他的警卫员来到家乡,寻找自己数十年未见,早已年迈的老母亲。当这位警卫员按照刘忠给的地址去寻找,到达目的地后,却发现房屋早已无人居住,他只好四处打听老人的下落,但村子里的人都摇头说没有她的消息。

警卫员只好扩大搜索范围,去方圆几十里内的邻近村子挨个搜寻,但还是没有一丝消息。正在他一筹莫展之时,他遇见了一名沿街乞讨的老妇人,解放军战士毕竟心系群众,就给了她身上大部分的钱,希望老妇人能吃上几顿饱饭。

老妇人非常高兴,她可从来没有收到过这么多钱,再一看,眼前这人的衣服不是军装嘛,就和他聊了起来,问警卫员怎么一个人来到这里,是有什么任务吗?

警卫员也就只当是和老人聊聊家常,说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并说了首长刘忠的姓名。不曾想老妇人听完后便大哭起来,说自己就是他要找的人,并大喊道:“我儿还活着,他还活着!”

这可真是特别的缘分才让二人在此处遇见,警卫员立刻就领着老妇人去见刘忠中将。

刘忠中将是如何走上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道路的呢?在之后又发生了什么,让他与自己的母亲失去联络的呢?刘忠中将的母亲为何会衣衫褴褛沿街乞讨呢?

一切的一切,且听笔者为您慢慢道来。

1906年,刘忠(原名刘永灿)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才溪村,值得一提的是,该地后来诞生了20多位少将以上军衔的将军。

刘忠的家中非常贫苦,举个简单的例子就知道他家困难到何种地步,他幼年时期,爷爷患了重病,家中无钱为他治病,没多久就病逝了,但爷爷去世了家中仍然没钱为他料理后事,全家人只能向地主借点钱来为他爷爷敛葬,因此没少挨地主一顿白眼和嘲讽。

而刘忠的父亲也因为在地主家中超负荷工作,染上了恶疾 ,也是因为没钱治病而抱憾离世,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家中顿时缺了根顶梁柱,只能靠刘忠的母亲苦苦支撑。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衣食住行每一样都是“一座大山”,压得刘忠母亲喘不过气来,但刘忠的母亲是个非常深明大义的人,她深知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出路,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她对刘忠说就算家中穷得揭不开锅了,也要让他上学,有个读书的机会。

刘忠自然知道家中境况,所以上学后,非常努力读书,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可是,到了他12岁的时候,他的家乡正逢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家中的一点薄地一下子就没有了收成,家中实在没钱支付他的学费了,刘忠只好辍学,回家当起了泥瓦匠 。

旧社会总是到处都充满着压迫,他在当学徒的时候是吃尽了苦头,要想学到技术,就必须要为师傅干几年的杂活,其实也就是个听人使唤的佣人。不过为了能从师傅那里学到本事,以便在未来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同时也能养家糊口,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刘忠的母亲看到儿子每天受尽委屈很是心疼,她觉得孩子不能一辈子窝在家乡,她时刻都在思考着儿子未来的前途。1927年8月1日,我党在南昌发起“南昌起义”,一番战斗过后,起义军南下路经上杭县,也就是刘忠的家乡。

当时消息闭塞,所以刘忠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这支部队是什么样的部队。但是,当刘忠看到这支部队虽然衣衫不整,但却士气高昂,且也没有骚扰百姓,更没有去抢夺百姓的财产,反而是会与百姓们友好打招呼,买东西也会付钱,这和他之前见到过的国民党军队完全不同,后者总是仗着自己有枪,随意欺压百姓,百姓们本来日子就过得很清贫,再被他们一折腾,更是难上加难,如此我党领导的这支部队,让刘忠的内心受到很大触动。

1929年,恰好红军转战闽赣交界地区,刚好刘忠所在的上杭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活动区域,红军来到这里帮人民群众打地主土豪,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他们,刘忠母亲早就得知红军的一系列壮举,就直接让刘忠去参军,想让他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能改变全中国贫苦百姓的悲惨境遇,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全部推翻,让人民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刘忠刚好在两年前亲眼见过这支纪律严明的队伍,也正好有当兵的念头,如今自己的母亲都这么说了,正好可以去部队建功立业,闯出一片新天地。

刘忠临行前,他的母亲连续几天为他缝补衣裳,鞋子和准备一些干粮,刘忠对母亲说:“娘,您别操劳了,这些东西我自己收拾就行了!”他母亲却说:“娘现在多准备一点,你以后就少受点苦,别担心我了!”

简单的一句话,透露出一位母亲对自己儿子最真诚的关心和疼爱。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一位母亲苦苦支撑起一个家,现在想让自己的儿子去当兵,唯一的心愿就是孩子能够平平安安,能为国效力,有点出息。

就这样,23岁的刘忠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正式开始了戎马一生。在中央苏区,他担任上杭县赤卫军军需长一职,这时候他工作的地方还在家乡,所以时常还能回来看望母亲。

但是随着革命形势愈发严峻,蒋介石开始对中央红军进行大规模“围剿”,刘忠担心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导致母亲被国民党反动派迫害,所以渐渐地没有怎么回家,也断了和家中的联系。

刘忠本人非常刻苦,在红军队伍中的各项成绩都能名列前茅,在反“围剿”作战中总是冲锋在前,战绩显赫,甚至还俘获了国民党军队的一架战机,这可让他的名声响遍全军,同时也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狂妄的气焰。

不久,刘忠得到上级赏识,先后担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十九大队的政委和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军团司令部侦察科科长等职。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党中央决定进行战略转移,带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刘忠亦加入到长征的行列中。因为时间紧迫,刘忠没有机会能和母亲打招呼,便就匆匆出发,自此就与家人断了联系。

红一军团在长征前,接到了中央军委的指令,让他们充当中央红军的左路先锋部队。毕竟当时局势复杂,情况危急,国民党军队不仅在正面战场上企图围歼红军,且还派出了大量的特务去对红军队伍进行暗中破坏。

所以时任红一军团团长的林彪便安排精锐的侦察战士,前往各部担任侦察任务,防范国民党特务的破坏。为了加强侦察力度,林彪就决定成立一个侦察科来领导布置整个侦察任务, 此时就需要一个能力强悍的人来领导侦察科,担当侦察科科长一职。

要带领这个侦察科不仅需要胆识,还要精通各种业务,比如要有不错的战略眼光,能够预判作战态势,规划行军路线,并将敌人的情况分析好汇报给上级等等。

这时,林彪就看中了刘忠,毕竟刘忠在中央苏区的表现不俗,不仅带兵打仗能力强,能够缴获敌人的飞机大炮,而且思想觉悟过关,对党绝对忠诚可靠。

就这样,刘忠临危受命,担任侦察科科长,率领部队一直走在最前面,作为中央红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为后方的大部队探路,提供敌人实时的情报分析。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在突破国民党反动派设下的重重防线后,由湘南地区向桂北地区进发,蒋介石任命何键为“剿匪”总司令,指挥77个团的兵力兵分多路,誓要将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地区,蒋介石对此还不放心,还命桂系军阀派5个师的兵力在广西边界阻击红军,让粤系军阀也派出大军守在粤湘边界,誓要堵死红军的南下之路。

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阵地,继而开辟西进之路。在湘江战役爆发之前,刘忠带领侦察战士身着便衣提前渡过湘江进入全州地区,并且侦察到该地区并没有国民党正规军,所以率部迅速控制住了界首至觉山一片的渡河点。

刘忠立刻将战场情况报告给了红二师参谋长李棠萼(è),他建议李棠萼应迅速率领红二师渡过湘江,占领全州地区,可李棠萼却坚持电报上级,等党中央批准后再行事,可等到批准已是第二天的事了,已经贻误战机,国民党军已经进驻全州,刘忠对此只能仰天长叹,就算内心气愤不已,也只能憋着。

敌人一进入全州城内,就立刻派出重兵准备封锁湘江,刘忠带领部下走捷径绕道全州城西部,找到一处高地后牵制敌军一部分兵力,以掩护中央红军渡河。

红一师和红二师奋力拼杀,掩护红军主力部队先行渡湘江,而自身却受到严重损失,这才保证了红军主力部队能顺利地渡过湘江,虽然伤亡惨重,但好在没有全军覆没。

刘忠在后撤跟上大部队的过程中,被敌人打出的一发炮弹击中腿部,国民党趁势做舆论宣传,说刘忠在作战中阵亡,这个消息传的很快,刘忠的母亲知道后,痛苦流泪,真的以为刘忠阵亡了。

刘忠虽然伤到腿部,但经过一段时间休养就又恢复如初,没有落下一点伤残痕迹。后来刘忠向时任红二师政委刘亚楼提起渡江一事时,刘亚楼也是深感遗憾,说道:“真是太可惜,我们如果真的占领了全州,对岸的敌人就会少很多,我们渡过湘江也不会有那么多战士牺牲!”

刘忠多年后也说:“湘江战役中,我闽西战士牺牲尤其壮烈,走在队伍最后的红三十四师在此役中死伤无数,而该师大多是闽西人民,如果这场战役能够避免的话,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的将军不知道要多出多少人!”

后来在翻越大雪山后,部队的粮食供应方面严重不足,刘忠就向上级汇报了粮食不足的困难,他们在经过有藏族同胞的村落时,想用钱买他们的粮食也买不到,因为这些藏民此前一直被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假舆论宣传带偏,这些藏民对红军和共产主义有很大的误解,所以一看到红军就全跑了,就算有人在家也不会将粮食卖给红军战士。

红军的保卫局长知道此事后,说道:“等我们翻过了这座大雪山,前方还要过草地,至少要储备十多天的粮食,现在这里本来就人烟稀少,藏民同胞们一时也不会相信我们,我们的粮食问题就要靠你们侦察科了!”

刘忠当然知道这项任务就是去试吃各种草根,野菜,甄别出哪些是可以食用的。

自接到这个命令起,刘忠就每天带领着侦察科的战士们在草地上到处挖草根,野菜,野蒜,豌豆苗等等,有的草放进嘴里就有一股刺激性的气味,有的草看起来又大又长,但吃起来有毒,这些战士们都以身犯险亲自去试草,他们就是当代“神农氏”。

如果试吃后,身体没有反应的话,刘忠就会送到军团卫生部去进一步鉴定,然后再向各单位讲解和通报,没人知道在整个长征期间,红军战士到底吃过多少种野草和野菜,吞咽咀嚼时又是多么艰辛,但也正是有这些可食用的野草才顺利地保障了红军走过大草地。

长征途中,刘忠和侦察部队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们“顶风而上”,克服了各种难关,完成了上级交办他们的各项侦察和战斗任务,为红军顺利走完长征,打下坚定的基础。

也因此,刘忠多次受到上级首长的赞扬和嘉奖,时任红军总参谋长的刘伯承就时常夸他功劳卓著,而朱德也是当面向他表示过感谢,刘忠后来回忆说朱老总当时很激动地握着他的双手,自己的手都被他给握痛了。

上面讲的都是刘忠在侦察方面的英雄事迹,其实他还将他的“老本行”也用在了部队建设方面。在三大红军主力会师以后,为了更好地进行革命大业,全国多地的干部都被抽调到当时的革命圣地延安去学习,刘忠因为前期的表现极其优异,自然也在其中。

当众人来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发现来的人数太多,没有多余的房间供学员住宿了,当时的副校长罗瑞卿很是着急,正好听到旁边有人说刘忠以前是泥瓦工出身,或许可以帮上忙。

罗瑞卿立刻亲自找到刘忠,并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刘忠没有经过思考就主动拍着胸脯说:“一切交给我!”

他带着一群同志,花了一周多的时间就快速挖好了30多个窑洞,而且内部做得非常精致,没有一点粗糙违和感。这下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罗瑞卿高兴地对他竖起大拇指,说:“刘忠同志,你可真行,这次可多亏了你!”

接着就来说说刘忠的带兵打仗能力,要说红军时期,刘忠还只是崭露头角,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刘忠才发挥出他的真正实力。

由于日本战败,国民党反动派带着伪善的面具邀请毛主席等人赴重庆参加和平谈判,他自己则派遣大军从同蒲,平汉和津浦三路进发向我解放区发动进攻。

毛主席一眼就看透了敌军的阴谋,在前往重庆之前就对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说:“你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消灭来犯之敌,除去我们的心腹大患,你们打得越好,我们才能谈得越好,待得更安全,归来的速度更快!”

1945年9月,刘忠参加了上党战役,任386旅旅长一职,他带领着主力部队奔赴前线作战,太岳军区司令陈赓问刘忠:“我把这支旅交给你指挥,现在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刘忠回答:“没有,坚决执行命令!保证完成任务!”

刘忠自知责任重大,必须要打好仗,给予敌人致命一击。他将以往分散的游击战术改为集中的运动战,集中了三个区的主力部队与敌人进行作战,虽然我军人数少,装备很差,但硬是凭借强悍的作战能力和“围点打援”的战法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数次将敌人打得叫苦不迭,狼狈逃窜,为我党在重庆谈判争取到了更多的主动权。

后来他在临汾战役中三战三捷,生擒号称国军“天下第一旅”的第一师一旅旅长黄正诚。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刘忠都冲锋在前,运筹帷幄,成为第一野战军的虎将“十军长”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忠率领62军打头阵,深入西南地区先后解放了雅安、康定等重镇,刘忠取得如此骄人战绩,中央军委看他战绩显赫,就任命他为西康军区司令员,以继续歼灭该地区的残余匪寇,让该地区的人民过上安宁稳定的日子。

之后,刘忠想到现在已经是新中国了,是时候回家看望自己的老母亲了,但碍于自己的工作繁忙,实在脱不开身,只好让自己的警卫员先行回自己的上杭老家去探听家人的消息,等将他们安置好以后,自己抽空再过去看望。

于是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警卫员遇见了一位老妇人,没成想正是刘忠司令员的母亲,他立刻将此消息汇报给刘忠,而老妇人听到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并且还是解放军的一名司令后,心中开心不已,喊道:“我儿还活着,他还当了大官了!”

刘忠知道母亲被找到了,但却是在乞讨的路上被找到的,心中既喜又悲,他将军中的事忙完后,立刻乘车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土,当刘忠见到母亲后,两人瞬间都哭出了声来,随即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刘忠嚎啕大哭,对母亲说:“娘啊,是孩儿不孝,剩下的日子我一定会好好侍奉您,不会再让您吃苦了,知道您沿街乞讨,我的心好痛啊!”

而他的母亲却说道:“我儿现在有出息了,娘现在已经老了,给你丢人了!”

刘忠自然知道母亲这么多年来,吃了太多的苦,为自己担心受怕了这么多年,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定要好好孝敬她,让她衣食无忧。

刘忠想将母亲接到自己身边住,但老人已经在家乡待了这么多年了,很不习惯去外地生活,就没有同意,她心里想着儿子平安健康就行,根本不在乎他当多大的官,有多么受人尊重。

而刘忠知道母亲仍然在世,这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消息,人世间,子欲养亲又在,这是最大的幸福了!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刘忠一直每月都给母亲寄生活费,还时常过来看望她。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正是有无数像刘忠这样的革命英雄为党的事业奋斗,为千千万万的人民而战,才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他们背井离乡,与家人分离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甚至有人归来时与家人已经阴阳永隔了。

敬以此文向刘忠这样的革命英雄们致敬!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610824242559595

作者:奥古说历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