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只是个短训班,为什么却人才辈出?看看去的都是什么人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世界上四大军事学校分别是西点军校,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圣西尔军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他们作为军事发展史的奇迹,在世界范围内有着重要影响力。

在我们中国近现代史上也有一所非常著名的军事学校,享誉海内外,就连我们共产党很多高级指挥官都从这里走出来,它就是富有传奇色彩的黄埔军校。

说到黄埔军校,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大地上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传奇的故事。这所军校的校名可谓是妇孺皆知,虽然只开了六年,办了七期,但并不影响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声名显赫的地位。

说起黄埔军校,它是孙中山先生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遗产”该校创立之初的目的便是训练出一批优秀的指挥官和英勇善战的学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全国的主力。

黄埔军校中的教员和学生中既有国民党,也有共产党,并在未来分别成为双方军事、政治力量的基石。

新中国成立以后就有一半元帅出自于黄埔军校。而在国民党中,黄埔军校出来的将领就能直接成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因此外界统称为“黄埔系”,这也是蒋介石最为倚重的嫡系部队。

蒋介石与“黄埔系”是互惠互利的。从蒋介石方面来说,他需要“黄埔系”来为自己发声,作为他维持统治的基石,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从“黄埔系”学员或教官来说,蒋介石是保障他们飞黄腾达的坚强后盾,有了这层关系,从学校走出来以后,就能步步高升,何乐而不为呢?

蒋介石对“黄埔系”的学员非常关照,不论是在职务,后勤保障,装备方面等等,只要是他们的合理要求,蒋介石都想尽办法满足他们,给了他们“开后门”的机会。

“黄埔系”见状也是激动地声称誓死效忠蒋介石,愿意终生为他效劳。

正因如此,国民党内部的高级将领要不就是蒋介石的浙江老乡,要不就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黄埔系”学员,里面可谓是将星如云。

并且他们的提拔速度非常快,例如就有李玉堂,陈琪等人离开黄埔军校不过10年时间,就从刚毕业时的少尉升为少将及以上军衔,这样火箭式地升迁速度着实惊人。

黄埔军校在短短几期的办学时间里,就诞生了众多的将领,这样的成就不逊色于美国的西点军校或是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

那么为什么仅仅只有半年学制的黄埔军校,只是培养基层连排级军官的学校,(外界称之为速成型培训班)能够造就众多名将呢?你符合它的招生条件吗?

这里面是天时,是地利还是人和?还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呢?

黄埔军校不像当下的大学本科教育那样,学习时间长达四年,而是只有半年。作为一所军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抱有马革裹尸的决心为国家征战沙场,他们几乎都是以“升官发财走别路,贪生怕死勿入此”的信念来到这所军校。

第一、当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始招生的时候,就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有3000多人申请入校,到最后录取的不到500人。因为报考这所军校必须要经过三次筛查,每一关都困难重重。

首先是各省需要进行初试,进入最低录取分数线的学员才能到大区进行复试,最后通过复试的人还要送到黄埔军校进行最后一轮总考试。

虽然过程异常复杂和艰难,但还是有很多人一层一层托关系走后门,招生期间各种推荐信堆满招生处,以至于军校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在报纸上刊登启事,谢绝了各地的推荐信,希望各方考生以自己真实成绩考入军校。

考试的科目有数学,历史,作文,地理等科目,分为笔试和面试。

进入最后考试的1000余人有三分之一的中学和专科学校毕业生,在那个年代这种学历已经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地位了,平均素质较高,再经过层层筛选,进入考试的自然是真正的人才。

第二、军队的核心无疑是要看他的最高指挥员,指挥员的个人魅力和风格品性会时刻影响着军队的整体战斗力。

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的初心就是为了找寻和培养,从内心深处就认可三民主义的指挥员。等他们学成进入部队后,就能把三民主义的理念和精神很好地传达给自己直属的每一名士兵。

从而让这支部队成为一支真正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队伍,官爱兵,兵爱官,而不是形成一种只会上下人心不齐,战斗力减弱的恶性循环,指挥员更不会形成只会威霸一方的军阀。

第三、除了以上两个条件,还因为黄埔军校是诞生于中国近现代政权更迭频繁的年代,是孙中山为了将来的北伐而培训专门的军事骨干而创立的一所专门院校。

军校几乎从建校之初就意味着要上战场的最前线,有牺牲,有荣誉。

仅仅开学四个月,黄埔军校师生就经历了第一场实战。

1924年的秋天,陈廉伯在外部势力的支持下策划商团军叛乱,企图推翻兴起的革命政权,孙中山让蒋介石指挥平定商团军的叛乱。

由此,黄埔军校建校以来的第一场仗在1924年10月14日正式打响。蒋介石率领黄埔军校的学员和各军将商团军采取分割包围,并采用火攻的方式对付商团军。

在日出时分,革命政府军打到了西关商团总部的位置,商团军自此溃败,黄埔军校的学员一战成名。

10月16日,商团军正式投降,政府则下令通缉陈廉伯等挑起事端的人,将缴获的各式武器全部充于黄埔军校的教导团,以供平时训练所用。

11月,也是开学的半年后黄埔军校成立了教导团,作为主力参加东征,此役先占淡水,后攻棉湖,最后将陈炯明的主力部队给一网打尽。

但是相应的代价也是惨重的,教导1团伤亡人数过半,9个连长中有6死3伤,其中伤亡最重的就属3营的副营长阵亡,3个连长中有2死1伤,整个营近400名士兵最后幸存100人出头。

而在这场战役胜利以后,便匆忙回师广州以平定杨希闵等人的滇桂军叛变。

在第二次东征中,让陈炯明的旧部彻底消亡。

1926年元月,国民党召开会议,提出了“对内打倒一切帝国主义的工具,首为军阀”的口号,为正式北伐做好充足准备。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这时的黄埔军校已经毕业了四期学员,第五期学员正在参与训练,而第六期刚刚进入学校参加入伍生的训练,加上教员和分校的总人数已达3万余人。

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一路出发,连续夺下长沙,武汉,南昌,南京,上海等战略要地。革命军呈现势如破竹之势,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军队。

并且联合冯玉祥和阎锡山等地方军阀攻克北京,重创东北军阀张作霖。而张作霖在撤回老家的地盘时,乘坐的火车专列被日本炸毁,抢救无效而亡。

他的继承者张学良不久后就宣布东北易帜,这也标志着北伐以胜利告终,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形式上的大一统。

在这场北伐战争中,黄埔军校学员创下了多个奇迹,算是黄埔学员的一场真正“毕业典礼”。

但这场战役打得也是非常之惨烈。黄埔的指挥员光牺牲的就有3000人,几乎占五期毕业生总数的三成。这到底是适逢其时还是不幸之至,他们心中自有答案。

在那个年代,黄埔军校的教学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培养社会精英方面却不留余力。出来的学员在我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都成就非凡,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该学校创下的成就都很难被其他学校超过,别的学校也很难复制出它的成功经验。

在黄埔军校里,保留学员们“百家争鸣”的权利,所以学员们大多直抒胸臆,不在乎与自己意见相悖的想法,他们都是抱着为国尽忠,为民尽力的想法来的,所以学习氛围异常浓厚,就算他们只有半年的上学时间,也能获得大量的军事理论和实践。

黄埔军校最注重精心报国的价值观,无论你来自哪里,是哪个党派,军系,都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在外敌来袭时,必须枪口一致对外,在保证民族团结的基础上抵御外敌。

这种信念,使得黄埔军校的大多数学员,在漫长的斗争中,始终保持着坚定,恒久的精神信念。同时,教员们时刻教导学生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将个人生死置之于外,要时刻铭记以精忠报国为基础,救黎民于水火之中。

不得秉持贪生怕死,升官发财的错误思想,这样就会背离革命精神,只有无私奉献,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惧强权,不畏牺牲。

该校在东征和北伐战争取得不俗成绩,同样的在抗日战场上也战果辉煌。下面就以名震中外的淞沪会战来说。

1937年7月,日本开始全面侵华,狂妄地叫嚣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8月,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企图以处于绝对优势的海陆军,强行登陆上海,一举打下这个远东最大的城市。

蒋介石急忙派各路军队前来积极迎战,务必阻击日军进入中国内地。

但鉴于当时的国情和双方的装备差距过大,日军使用本国最先进的飞机,舰艇,坦克,甚至使用一些毒气弹,就算国军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政策,仍然是被日方吊着打。

10月,李宗仁于两个月内就在广西满负荷配齐了四个军共计四十八个团,带领他的桂军千里迢迢地从广西来到上海,希望守住上海。

但他们一到前线,看到眼前被打挨打的局面心里很不是滋味。在得到蒋介石的同意后,改变之前“以攻为守”的策略,避免以卵击石的错误思想。

桂军勇猛冲锋陷阵,但由于缺乏重型火炮压制,全靠人的血肉之躯抵抗,加上面对的是日方的精锐加强师,非但不能破阵,反而自身损失极其惨重,几个师几乎都被打垮。

虽然敌我差距悬殊,但桂军丝毫不惧,甚至有桂军冲上日军坦克,用手榴弹炸履带,向观望镜内投弹,近距离与日军坦克搏斗,但全部都壮烈牺牲。

李宗仁等人都为此悲伤,大哭不已。

但此战役是虽败犹荣,作为黄埔军校的学员,他们将军校的“精忠报国,不惧生死”的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彻底地灌输进了部下的脑海里。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个国家还是有救的,人民是向上的,他们的牺牲不是白费的,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此役也一举浇灭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全民族抗战的决心,全体中华儿女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漫长的抗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日本官媒在战后曾经这样写道:“广西地形异常险峻,而那里的军队充满血性,异常难对付,将领们指挥才华出众,士兵充满狼性。谁想把它消灭,都只是句空话。”

就以我党为例,开国元勋徐向前同志就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与国民党的一些知名将领都是师兄弟关系,他才华出众,是名天生的指挥家,打过太多的胜仗。

后来,就连蒋介石都对他非常忌惮,发布公示,只要有人能将此人项上人头取来,就赏10万大洋,以绝后患。

说起他在军校读书的时候,因为成绩拔尖,蒋介石就将他留校观察,看是否忠心于己,并能为己所用。

于是特意召见他,想考察一下他,于是徐向前来到蒋介石的面前,沉默不语,好不容易从嘴里冒出几个字,老蒋一听是地道的北方话,就顿时无感,并不是自己所期望的忠诚的“老乡”,因此两人就这样错过了。

怎料时局大变,徐向前加入了我党,将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成为蒋介石的大敌,让他抱憾终生。

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跟黄埔军校的渊源更深了。作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周总理是我军的创建者之一,很早以前就提出军队整治工作的方针和优化措施,开创了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诸项第一,但他的军事生涯也是起源于黄埔军校的,那么他是怎样与这所军校结缘的呢?

周总理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经张申府等人的介绍,加入了法国共产主义(后来中共中央确定为加入中国共产党时间),并任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一职。

周总理后与友人从法国启程,坐船回到国内。

1924年,国民党正在苏联的帮助下筹建黄埔军校,而参与筹建的还有孙中山先生特意邀来的几名苏联军事顾问,通晓英德双语的张申府就这样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蒋介石的翻译。

据张申府回忆,1923年的莫斯科,他与蒋介石就已经初次相识,当时的蒋介石对他还是非常客气的。

1924年6月13日,戴季陶被孙中山任命为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而过往未经历过军事训练的张申府成为了政治部副主任,后来就有相关专家分析,张申府就是我党进入黄埔军校的第一人。

这时候,黄埔军校的廖仲恺就在与戴季陶和张申府交谈时,谈到张申府是否能否推荐一些优秀的留学生来到本校工作,于是张申府就向廖仲恺写了一封列有15名共产党员名单的推荐信,因才华和能力出众,周总理被列在第一位。

张申府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书信一封,寄给当时还在海外的周总理,希望他早日回国来校任职,为此,张申府还筹集了从欧洲回国的盘缠。

1924年9月下旬,周恩来于9月乘船抵达香港,并于9月下旬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一职,主讲“政治经济学”一课。

另一面,周总理因旅法回国,先后任重建后的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和军事部部长的职务。

11月下旬,周总理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一职,按照苏联模式,健全政治工作制和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他所在的政治部负责制定士兵的政治训练计划,参与学员的政治讨论与政治教育,积极落实整治工作部的各项工作。

他代表中共广东区委直接领导在黄埔军校的党组织,带领党员,团员或是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展一系列活动,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力。

12月间,周恩来在军校中成立了公开的群众性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在广东周边的几个省份的军校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力。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该组织就在广东各军生根发芽,各军的风气都大为改观,周总理亲自设立黄埔特支,因此在黄埔军校学习的前四期成员中就发展了近500名的中共党员,团员。

发展不可谓不大,中共建党初期与早期的军事骨干大多出于此,名垂史册。

周总理在黄埔军校工作时间不长,虽然只有短短一年,但军务繁多且冗杂,在校时光虽然无比短暂,但时值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展开合作的绝佳时期。他作为沟通国共两党的桥梁,作用显著,为即将到来的北伐增添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新鲜血液。

使得后期的国民革命思想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形成一股锐不可当的革命的洪流,摧枯拉朽地摧毁了北方封建势力。

周总理上任后,经过短暂的筹划就组建了黄埔军校政治部,在政治工作方面下足功夫,开展一系列整编,整改活动。

致力于将学员训练成热血革命战士,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指战员,周总理能够洞察时局,引入列宁创造红军的经验模式,力图改变现状,从此以后,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就深刻的影响到了学校里的每一个人。

作为中共在黄埔军校中最为著名的人物,周恩来总理是不得不提的,他的历史功勋和赞誉将世代相传。

抗日战争时讲究指战员的才能,日军将领的军事才能和综合素质都是比较突出的,但黄埔军校走出来的军官也毫不逊色,他们是接受过苏联的专门训练和国内一系列知名教官的系统培训的。

而且在参战后,将领们都身临一线,临场吸收了不少实战经验。仗打得越多,实力便越强,到了后期,连日军都发现了这一“神奇”之处,心中有一丝畏惧。

黄埔军校在建校初期主修步兵科,但随着战事加紧,受到日军重火炮的压制,便开始实施了新方案,经过磨合打炼,终于发展成为现代化军校。

经过近10年的办学经验,1932年,黄埔军校增设陆军骑兵学院,防空学院,炮兵学院等等,成绩优秀的学员还有外派留学的机会。

我党在南昌起义以后陆续建立起的红军大学,步兵学校,通讯学校等等都在一定程度受黄埔军校办学理念的影响,参考了黄埔军校的办学模式和方法,在延安建立起著名的抗日军政大学。

有人说,黄埔军校是中国古代优秀学院的集大成者,该优秀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精神产物,能够彰显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特征。

它倡导精忠报国,爱国爱民,让学员们自发地担起建设苦难中国的无形重担和拯救国家,民族而不畏生死的坚强决心。

同时,学校文化丰富,教导学员不计较个人得失,远离权钱贪欲,洁身自好,以大无畏的精神报效国民。

总之,黄埔军校的精神和中华民族传承的精神高度一致,军校的建立为北伐,抗日战争等一系列战争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深刻改变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301248181224360

作者:奥古说历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