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开国上将吕正操赴美面见张学良:日寇我替您打了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1991年5月26日,87岁高龄的开国上将吕正操老将军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来到美国纽约。老将军到纽约不为别的,就为了跟自己曾经的老师、上级、挚友见上一面,这个人就是张学良。彼时,张学良刚刚恢复人身自由,从台湾飞到纽约探亲,而老将军也刚刚大病初愈。

说起吕正操与张学良的这一次见面,这里也有着一段让人颇为动容的故事。

1991年3月,张学良带着妻子赵一荻乘机飞往美国时,吕正操老将军正在住院。3月11日,张学良侄女张闾蘅(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和杨虎城长子杨拯民闻讯来医院看望吕正操。这时,张闾蘅就把张学良离台赴美的消息告知吕正操,并试探性地询问老将军有何打算。

张闾蘅为什么要特意告诉吕正操张学良赴美的消息,且还要问他有何打算呢?那是因为吕正操与张学良是挚友,即使此时已五十余年未见面,但感情仍然不减,仍是最亲密的朋友。

当时,张学良在台湾被软禁时,常常对旁人说:“在大陆,我最想念两个部下,第一个就是吕正操。”(还有一个是开国中将万毅,也曾是张学良的副官)改革开放后,随着张学良侄女张闾蘅来到大陆经商,吕正操和张学良这对已分离五十余年的挚友,这才再次有了联系。

之后,张学良就常常写信向吕正操倾诉自己的内心,吕正操也常常予以张学良安慰与鼓励。

1987年,张闾蘅趁着来京公干的机会,给吕正操带来了一封张学良亲笔写的信。信中,张学良给吕正操写了一首五言绝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无言。”张学良向吕正操表达了自己在台湾过着软禁生活的无奈和对自己此时此刻碌碌无为的不甘,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逆境中未敢忘忧国的心境。

收到张学良的来信后,吕正操当即复信,回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徒设在昔心,良辰知可待。”吕正操给予了张学良虽偏居郊野但意志不消沉高度的评价,称其“猛志固常在”,并宽慰张学良,黑暗不会常在的,只要有信心,前方将是一片光明,终有重获自由的一天。

从两人的书信来往可见,张学良与吕正操有着深厚的友情,两人都希望能有再相见的一天,即使前途未知,但仍然心存重逢的希望。故而,当1991年张学良重获自由,赴美探亲时,张闾蘅就询问吕正操,是否有意赴美去看望张学良。

由于当时吕正操老将军并不清楚张学良为什么突然赴美,且对他的态度,和在美国的情况也不清楚,所以老将军并没有立即表态,只是说会考虑,寻求一个合适的时机去见他。

之后,吕正操老将军便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张学良的态度和在美国的情况。4月10日,张闾蘅从美国返回北京,向党中央转达了张学良的意见:“望大陆速派人来美国同张学良相见。”4月26日,替父赴美看望张学良的吕正操女儿吕彤岩给吕正操打来电话,称她已经拜会过张学良了,张学良对于吕正操赴美来看他的事情,表示热烈欢迎。

就这样,5月26日,分开已五十余年的两位挚友,终于在美国见面。

当时,张学良得知自己曾经的挚友特意从北京赶来纽约看自己,虽说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亲自前往机场迎接,但还是不顾自己的病躯,亲自走到电梯口等待许久,迎接挚友的到来。

电梯门打开的瞬间,吕正操就看见张学良正站在面前,见状,他赶紧快步上前,率先伸出双手,满脸激动之情与其握手。两位少壮相离,白首相聚的将军,双手紧握、四目相对,眼含热泪,谁都不愿意松开对方的双手,五十余年日夜的期盼,在这一瞬间迸发了出来。

两人一见面,往日的情谊就涌上各自的心头,遥想当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无所不谈,有着说不完的话。两人之间的感情还是跟往日一般亲密,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身份的不同,就变得疏远,还是很亲近,还是无话不说,还是毫无猜忌。

之后,一进家门,老将军还没入座,张学良便主动与他攀谈起来,丝毫没有因为55年未见面,就变得陌生起来,就好似两人昨天才刚见过面。面对着自己许久未见的挚友,老将军也没有丝毫的陌生感,很快房间内就传来了两位老人哈哈大笑声,气氛很是欢快。

落座后,吕正操老将军率先开口,感慨地说道:“西安一别,到今天正好是五十四年五个月零四天,双“五四”啊!”之后,因为过不了几天就是张学良91岁大寿,吕正操就将事先准备好的寿礼拿出来送给张学良,有《中国京剧大全》和当代京剧名家的录音带,有当年新采的碧螺春,有著名画家袁熙画的张学良肖像画,有著名书法家启功写的寿幛。

起初,或许是因为老将军太过激动,老将军总是不愿多说话,就静静地听着张学良说。张学良见后,为让老将军多说说话,便主动地与他说起了轻松的话题,他幽默地与老将军说道:“我可迷信啦!我是基督教徒,我信上帝。”老将军听后,便笑着回道:“我也迷信,但是我不信上帝,我信中国人民。”

接着,张学良又笑着说道:“你记得嘛!你当年有个外号,叫“地老鼠”(吕正操在冀中抗日时,因为根据地多是平原,无险可守,便经常用地道战的战法对抗日寇,让日寇是吃尽了苦头)。”听到张学良还记得自己当年有这么一个外号,老将军更是大笑道:“地老鼠也是人们创造的嘛,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聪明能干的中国人民的功劳!蒋介石和宋美龄都信上帝,到头来还不是被信人民的人民解放军给打败了嘛。”

张学良听后,深情地说道:“得民者昌啊!”吕正操回道:“还是得靠人民群众啊......”

幽默的询问,欢快的回答,瞬间就让两人之间的话匣子彻底打开了,随后两人便互相询问起了这55年来都经历了些什么,有着怎么曲折的经历。这时,张学良就问了吕正操一个一直以来都很想得到答案的问题。

张学良问吕正操:“你咋跑到周恩来那边了?”

很多人或许不明白张学良为什么会怎么问,吕正操老将军明明是新中国的开国上将,本来就是我党这边的啊!为什么张学良会问他为什么会跑到周恩来那边?

其实呢!吕正操老将军最初是东北军的,与张学良还有着师生、袍泽、挚友之谊。1922年,17岁的吕正操在一个远房亲戚的介绍下,加入了东北军,在张学良卫队旅一团三营九连当兵。不久,卫队旅旅部在全旅招收文书,曾经上过小学的吕正操报名参加选拔,并如愿被考官选中,之后被调到旅部副官处当文书。

做文书期间,举止稳重、谈吐得体、精明强干,字也写得工整漂亮的吕正操,得到了张学良的赏识,并渐渐被其倚为心腹。

次年,为了名正言顺地给吕正操升职,此时身兼讲武堂监督(校长)张学良便推荐吕正操报考讲武堂,有张学良的推荐,再加上吕正操的能力本就不俗,所以他顺利成为讲武堂第五期学员。如此,张学良与吕正操除了有袍泽之谊,又有了师生之谊。

1925年10月,吕正操从讲武堂毕业,毕业后,在张学良的提拔下,他从一介文书,连升数级,成为新兵营营长。然而,此时身怀报国之心的吕正操,见东北军高层弃虎视眈眈的日寇于不顾,只顾争权夺利,深感失望,便直接挂冠而去,离开军队回家务农。

见自己精心培养的心腹爱将居然挂冠归去,张学良岂会就这样心甘情愿地放他走呢!12月,吕正操从讲武堂毕业的第2个月,张学良在锦州成立第三、四方面军司令部。司令部成立后,张学良便立即派人去找吕正操回来,张学良亲自相邀,吕正操岂有不答应之理,很快便收拾妥当,回到东北军。之后,吕正操被张学良任命为少校副官,跟随在张学良左右。

1929年,吕正操任第116师16旅参谋处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寇占领东三省,吕正操跟随东北军被迫撤退到关内。这时,张学良本来是想将吕正操提拔为师长的,但是遭到内部太多人的反对,认为他资历不够。为了名正言顺提拔吕正操,张学良便将吕正操送到南京陆军大学高级班深造,准备待他毕业后,再将他提拔为师长。

然而,因为一件事的发生,吕正操在南京陆军大学深造之旅很快便结束了。

当时,吕正操在学校学习没多久,就因为一个国民党特务大骂他们东北军学生是“亡省奴”,吕正操一气之下就将那个特务狠狠地揍了一顿。东北军与国民党本来就是面和心不和,此事一出,国民党一片哗然,扬言一定要给东北军一个教训。第二天,国民党控制的一家报纸就以《东北军军阀吕正操行凶打人》为标题,将此事捅了出来。

张学良得知后,为了保护自己的心腹爱将,当即急电何应钦希望此事作罢,不要再去深究,随后将吕正操紧急调回东北军,离开南京这个是非之地。同年,吕正操升任东北军116师647团团长,率部在热河与日作战。

1933年,吕正操移防易县,也就是在这一年,他接触到了中共北方局地下党刘澜波等人,开始接受我党的抗日主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此时吕正操的心已经慢慢偏向我党。

1934年,吕正操率部移防北平,负责城防事务,严防日寇意图控制北平城防的企图,在这里吕正操目睹了日寇的无耻侵略行径和爱国民众的拳拳报国之心,看清了国民党反动派面对日本无耻侵略行径的软弱无能,也彻底了解了共产党一心为国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因此吕正操的心离我党越来越近。

1935年6月,吕正操率部阻止了日寇妄图联合城内叛军里应外合攻占北平城的计划,不但将叛军全部消灭,阻挡日寇的进攻,更是无一人伤亡,展现出了其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同年,在“一二·九”运动中,吕正操大力支持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派兵保护学生在城内外进行抗日活动。

1936年9月,鉴于抗日局势越发严峻,吕正操在北平建立了东北武装抗日救亡先锋队,自任总队长。10月,吕正操被张学良调到西安,重新回到了张学良身边,在张学良公馆担任内勤副官。此时的张学良正代蒋介石受过,顶着“不抵抗将军”的恶名,被全国人民所指责,内心十分痛苦,且不但被全国人民误会,还需时刻提防蒋介石的暗害。

如此局势,让张学良内心是心力交瘁,急需一个信任的人在自己的身边,保护自己的安全,倾诉自己的种种郁闷。就这样,吕正操被调回到了张学良的身边。

张学良的内心是想抗日的,更是想收复东三省的。当时,东北军将士强烈要求“打回老家去”,不愿再跟着蒋介石自己人打自己人,张学良就含泪对他们说道:“我一定会带大家走上抗日道路,披甲还乡。”

之后事情发展,也证明了张学良的确是爱国的,也的确履行了对战士许下的“会带大家走上抗日道路”的承诺。1936年12月12日,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为了逼迫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西安事变”。

作为张学良的心腹,也是爱国将领,吕正操自然也参加了这次事变。期间,在周恩来率党中央代表团来西安斡旋时,就是由吕正操负责接待他们,并也由他来负责保护周恩来等党中央代表团成员的人身安全。

随着与周恩来等党中央代表团成员接触的时间越长,吕正操对我党也就越来越向往与敬佩,在周恩来的言传身教下,吕正操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伟大和正确,更加坚定了对共产党的向往之心。

如此,这也为后来吕正操加入中国共产党,提前埋下了伏笔。

12月25日,经过紧张磋商与谈判,在党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同日,张学良将吕正操等副官和卫士叫到自己的居所,告诉他们,自己将会和蒋介石一起返回南京。此时,吕正操等人都明白,以蒋介石睚眦必报的性格,张学良跟其回南京绝对没有好下场,所以都纷纷劝他不要去。

但是,张学良却不听,他坚信蒋介石不会言而无信,既然他答应抗日,就不会为难自己,还说自己三日后必回,叫大家不要担心。

吕正操等人,还是坚持劝他不要去,说蒋介石绝对是不会放他回来的,但是见张学良还是执意要去,吕正操只能说道:“少帅,要是你3日内不回来,我就回部队去。”言外之意就是他会帮他在外掌控一支部队,这样就算蒋介石想对张学良干嘛,也得掂量掂量。

果然,张学良跟随蒋介石回到南京后,蒋介石便背信弃义,将他囚禁。张学良被囚禁,东北军顿时就群龙无首,方寸大乱。

1937年3月,蒋介石便趁机强制对东北军进行改编,将其打乱,派自己的心腹去掌控。此时,东北军被强制改编后,吕正操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53军130师691团团长。

蒋介石的背信弃义,加之国民党反动派面对日寇侵略行径的软弱无能,这让吕正操彻底失望。而反观我党,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一直在积极抵抗日寇,并带领着革命志士和爱国群众进行抗日活动,这样为国为民的举动,让本就心怀保家卫国之心的吕正操大为向往。就这样,在1937年5月,吕正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37年10月10日,吕正操率部脱离国民党,于14日在小樵镇宣布起义,在共产党领导下,改称“人民自卫军”,在冀中平原上,树起了第一面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大旗。

说完吕正操是如何加入我党的经历后,我们再来回过头说说吕正操听到张学良问“你咋跑到周恩来那边了?”后,是怎么回答的。

当时,吕正操老将军是这样回答的:

    当年你送蒋介石回南京的时候,我就不相信他会放你回来。你走后,东北军就乱了。我赶回了在冀中的我的部队,接受了共产党的指示,趁国民党军队南撤的机会,我率部队脱离了东北军五十三军,留在了冀中,开始了敌后抗日斗争。

老将军这样的回答,让本来有些许怨气的张学良是心服口服。

吕正操没有丝毫的虚伪之说,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自己率部脱离东北军五十三军,其一是因为此时的东北军已不是曾经的东北军,早已被蒋介石趁着你张学良被囚禁之时“据为己有”,尔后在蒋介石的命令下,更是再次奉行“不抵抗”的政策,将中国的土地拱手让于日寇。

这样的部队早已背离了你张学良当初发动“西安事变”时“要走上抗日道路”的初衷,我要是还待在这样的部队,就是违背了你当初要我们抗日的初衷,就不配做你的部下。

其二我来到共产党这边,就是因为共产党是一支真正抗日的部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不但能继续抗日,更是能完成您收复东三省的夙愿。

张学良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发动“西安事变”,就是想让东北军走上抗日的道路,而不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吕正操加入共产党,就是替张学良完成带领东北军参加抗日的心愿。如此,张学良听到吕正操的解释,此前的一点点不快,在此时烟消云散。

之后,张学良愧疚地说道:“我最遗憾的就是没能直接参加抗日,你带的部队坚持打日本,对我也是个慰藉啊!”此时,心生宽慰的张学良甚至改口喊起了吕正操的字,称其为“必之”:“必之,这条路你走对咯!”

接着,吕正操又告诉张学良:“东北军都参加了抗战,跟着蒋介石的大部分都壮烈牺牲了。五十三军在辽沈战役中先后放下武器,最后在沈阳解放时起义了。”

之后,张学良又问吕正操东北军在抗日战场上的表现如何。吕正操眼含热泪,动容地说道“东北军的将士没有一个是孬种,在抗日战场上,他们个个都很英勇,悍不畏死,对得起国家和人民。”张学良听后,也很是伤心,眼含热泪,久久不愿说一句话,只是眼朝着前方,似乎在想着昔日的那些袍泽。

沉默许久,张学良突然长叹道:“我没能亲自参加抗日,抱憾终身,我对国家什么贡献也没有。”吕正操老将军听到后,便宽慰道:“您这一生做“西安事变”这一件事就够了,打日寇我替您打了,东北军替您打了,您是有大功于国家和人民的。”

因为时间的关系,再加上张学良身体也不太好,这次谈话很快结束。分手前,张学良与吕正操约好第二天到外面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继续详谈。

第二天,两人在张闾蘅妹夫的银行办公室见面。一见面,吕正操就将邓颖超亲笔写的信交给张学良,在信中邓颖超代表党中央诚恳地邀请张学良回到祖国看一看。

看完信后,起初张学良是有些犹豫,因为他的身份实在是太特殊,牵一发而动全身,可是当听说上海有一个名医能治疗自己的眼疾,当即表示:“我想回大陆去看眼睛。”听到张学良肯定的表态,吕正操很高兴,赶忙问道:“您什么时候回来?我们尊重您的意愿,并可以为您提供一切便利。”

这时,张学良就笑着说道:“可千万不要特权,我只是一个平民百姓。”之后,他又告诉吕正操,自己回大陆要“约法三章”:一不要举行欢迎仪式;二不要有记者;三不要有任何优待。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张学良未等回大陆的愿望实现,便离开了人世,留下了永远的遗憾。而未能迎接张学良回国,这也成为了吕正操等昔日东北军老人的遗憾。

谈及张学良的一生,吕正操老将军这样说道:“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始终如一!他一生从民族大义出发,志在振兴中华,实现祖国统一。”而当提及张学良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什么,吕正操老将军颇为动容地,用了12个字概括:“披肝沥胆、忍辱负重、浩气正人。”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1237514519584595

作者:奥古说历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