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到底有多大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1995年上海电视台以沪语播映的20集家庭伦理类电视连续剧《孽债》曾创下42.62%的超高收视率。在此之后这部电视剧被多家省级电视台转播。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哪里有我的家》也随之一度风靡大江南北。主题曲中有这样一句歌词:“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当年观众们在被电视剧和这首主题曲感动的同时也留下了这样一个疑问:上海到底有多大呢?其实上海到底有多大得看你拿上海和谁对比。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这四个直辖市与23个省、5个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一同构成了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省的行政中心城市一般称省会,自治地区的行政中心城市一般称首府,直辖市的行政中心城市一般称市区或主城。

省和自治区的名称与省会、首府的名称一般是不相同的,而直辖市的行政中心往往是与行政区同名的。江苏省的省会南京和省名是不重合的,湖北省的省会武汉也和省名不重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和乌鲁木齐和自治区名称是不重合的,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和自治区名称不重合。相比之下“重庆”一词则有大小之分:所谓“大重庆”是指重庆直辖市,而“小重庆”则是指不含周边区县在内的重庆主城。

作为重庆市行政中心的重庆主城和直辖市名称是重合的。事实上北京、上海、天津另外三个直辖市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这四个词既可以指四个直辖市,也可以指这四个直辖市的行政中心。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既可以作为与省平级的直辖市与省比大小,同时也可以作为城市与南京、武汉、成都、福州、太原等省会中心城市比大小。

如果把上海作为与省平级的直辖市与其他省区比较面积大小,那么只有6340.5平方公里的上海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排在倒数第三位(只比香港、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大)。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南省,但海南省大部分面积属于海域面积,所以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海不是全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但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

如果把上海与其他城市进行比较,那么上海的面积就足够大了。上海城区的面积大约相当于15个厦门、12个南昌、12个太原、12个合肥、11个石家庄、10个长春、9个哈尔滨、8个济南、8个宁波、7个大连、7个青岛、6个沈阳、5个杭州、5个苏州、4个成都、4个南京、4个重庆、4个西安、4个深圳、3.5个武汉、3个广州。这是与国内城市的比较,如果与国际都市比较呢?

上海的城区面积大约相当于3个东京、4个伦敦、5.2个纽约、2.6个莫斯科、9个新加坡、10.5个首尔、60个巴黎、7.34个柏林、5.1个罗马、12.7个华沙、13.23个布拉格、12.5个布达佩斯、10.8个马德里、1.5个孟买、4.4个新德里、1.97个河内、3.13个胡志明市、9.9个雅加达、27个吉隆坡、4.18个曼谷、10.3个马尼拉、1.6个迪拜、7.6个巴格达、1.23个伊斯坦布尔、15.9个雅典、2.13个开罗、412个日内瓦......

上海作为一座城市的大不只体现在面积上,也体现在人口规模、经济体量、综合影响力等方方面面。有着2428.14万常住人口的上海和首都北京以及广州、深圳并列为全国四大一线城市。四大一线城市中上海常被用来与深圳对比,因为上海在很多人看来是和深圳比较相似的。我国内地仅有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市场,所以这两家证券交易所被统称为沪深股市。

上海和深圳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随着近现代金融资本的注入而崛起的,相比之下北京、广州则被视为历史悠久的古城。在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以前的深圳是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上海在很多人心目中也和深圳一样是在近现代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只不过可能上海的起步要比深圳要早百余年而已。我对上海最早的印象来自于电视剧《上海滩》,尽管这部电视剧并不是在上海实景拍摄的。

在那个资讯尚不发达的年代里我发现周围很多人都以为上海是在近代随着外国资本的涌入使其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十里洋场的。如今我们获取资讯早已比当年便捷了许多:可能现在有很多人曾实地亲身造访过上海,即使没去过上海的人在网络资讯年代也不难获得与上海相关的信息。随着我对上海的了解日渐增多以后才发现原来之前的一些认知其实是错误的。

上海的历史其实远比我们有些人想象的要悠久得多:春秋战国时期上海作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有了“申”这个别称。两晋时期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来改称为“沪”)。 唐朝时期在如今的上海境内设华亭县。上海并不是一座近代才崛起的城市,而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级文化名城。江浙吴越文化与西方传入的工业文化融合形成了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上海因此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

上海最初的崛起并不是与近代外国资本的涌入相伴随的,而是与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向南方转移的过程相伴随的。中华文明的进程存在一条从北方黄河流域向南方长江流域发展的脉络:夏、商、周等几个早期王朝的都城都位于黄河流域;相比之下江南地区直到秦始皇混一华夏之时还是山越民族聚居之地。整个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是极为缓慢的。

直到三国时期东吴政权才对江南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开发,也就是从这时起奠定了日后江南地区的发展基础。在此之后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靖康之变三次大的变乱导致大量黄河流域的士族百姓纷纷南迁。经过东晋、南朝的开发建设之后到隋朝统一南北时中国南方的人口和经济水平已基本接近于北方。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已转移到了南方。南宋以后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格局。

到了明清时期朝廷的赋税收入主要来自江南,而历次科举考试中榜者也以江南士人最多。至少从唐代中叶起从苏南到浙北的长江三角洲就已成为中国的经济心脏,所以就有了“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样的说法。位于长江三角洲范围内的上海就是从这时起逐渐发展起来的: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析吴郡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之地立华亭县。这个华亭县就是后来“大上海”的雏形。

唐末五代时期长江三角洲为割据政权吴越国所统治。吴越立国后始终坚守“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吴越国的开国之君钱镠以前无古人的热情和气魄兴修水利、劝民农桑、开拓贸易,从而使境内出现了五谷丰登、百业鼎盛的喜人景象。江南一带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了全国最富庶的地方。吴越国凭借社会安定和经济繁荣的基础使得与海外各国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达到了高潮。

吴越国非常重视水利建设:钱镠曾修筑钱塘江沿岸捍海石塘——用木桩把装满石块的巨大石笼固定在江边,从而形成坚固的海堤,保护了江边农田不再受潮水侵蚀。据说在钱氏家族统治的百年间江南地区只闹过一次水灾。到了宋代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因此东移,于是过往船只开始转而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如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

如今“上海”这个名称就来自于当时的“上海浦”:公元1267年南宋朝廷在上海浦西岸设上海镇。由此可见上海的崛起绝不仅仅只比深圳早百余年而已:上海在公元1267年就已是一个初具规模的市镇,而深圳直到七百多年后还是一个小渔村。南宋时期甚至还曾在上海镇设立掌管海外贸易的市舶提举分司。这也就是说上海与海外国家通商的历史早在宋代就已开始。

元代开辟了南粮北运的海上通道。此时的上海作为这一通道的起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至元十四年(1277年)原有的上海市舶分司升级为上海市舶司,成为当时全国七大市舶司之一。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七月己未(8月19日)元朝政府将原华亭县之高昌、长入、北亭、海隅、新江5乡26保组合成“上海县”。作为行政单位的上海至此完成了由镇到县的升级。

元明时期的上海既是海运的南方起点,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海港。这时的上海的经济文化实际上已相当繁荣,只不过在当时江南地区普遍繁荣的大背景下往往被苏州、杭州等地盖住了风头。到了清代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朝廷设江海关于上海县城宝带门内,负责对南洋、东洋地区的海外贸易税收。江海关与设在广州的负责西洋贸易的粤海关并行,但同时兼管内河航运税收的江海关责任更在粤海关之上。

这决定了上海在清代的特殊地位:既是国际贸易的枢纽,又处于富甲天下的江南地区的核心。由此可见早在中国被鸦片战争的炮火强行打开国门之前上海就已足够繁荣了,所以今时今日上海经济的发达其实是有着良好基础的。这时的上海放眼全国已称得上繁华,然而在普遍繁华的江南地区还并不出众,直到1843年上海迎来了又一次历史性的发展契机。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地为通商口岸。1843年11月17日上海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正式开埠。开埠后外国商品和资本纷纷涌入长江门户开设行栈、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从此上海进入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从一个海滨县城开始朝着远东第一大都市迈进。

《南京条约》中规定的通商口岸有五处,此后通商口岸数量还进一步增加。上海不过是当时的通商口岸之一,然而上海自开埠以来就取得了比其他通商口岸更大的发展。上海开埠以前中外贸易的中心在广州,然而上海开埠后很快就取代广州成为中外贸易新的中心 。上海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首先在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其实上海的地理位置在我国所有城市中是相当好的。

上海地处中国南北的中间点,也是黄金水道长江的入海口,是中国内地、南方、北方和海外的连接点:近靠苏州、杭州、南京等中国传统文化经济繁华区域,远带广阔的两湖、巴蜀、鲁豫、冀晋等区域,同时离朝鲜半岛、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的距离也都比较适中。这样的地理位置使上海具备成为远东第一大港的先天优势:既便于参与国际海运贸易,又有长江内河航运作为依托。

自1843年开埠以来来自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广东、福建等省份的移民和来自海外英、美、法、俄、日等国的侨民纷纷涌入上海:这些人中有的为上海的建设带来了资金,有的为上海的建设带来了先进技术,有的为上海的建设带来了劳动力......对外贸易的增加为上海在近代的飞跃奠定了基础。上海开埠后原来每年300万吨的港口吞吐量很快超过了1000万吨、年贸易量很快超过了1亿两。

原来几乎是白纸一张的各类产业也在这时迅速崛起:丝、茶、纺织、面粉、印刷、榨油和机器制造等行业竞逐风流。得风气之先的上海成为了近代中国最开放的城市。各色人群的聚集造就了上海在文化上的高度包容、经济上的繁荣多样和思想上的自由博洽。民国时期被称为“十里洋场”的上海就已是远东第一大城市。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长期与北京、天津同为直辖市(1997年重庆也成为了直辖市)。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的发展再次迎来历史性契机: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与此同时开发浦东新区成为了国家战略。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汇集了大量的政治和经济资源:政策、资金、人才和思想的汇聚为上海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基础。中国第一个自贸区建在上海,中国原油期货市场建在上海,国外的特斯拉要落户上海,,,,,,

上海汇聚的不仅是有形的经济资源,同样也汇聚着无形的人才优势:上海正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魅力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类人才进入。如今的上海有双一流高校 14所、中央部属高校有10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辖有15个法人研究机构。上海虹桥是集地铁、机场、高铁、汽车的综合型枢纽,开创了机场与高铁的融合之先河。行政上属于浙江的洋山深水港也在业务上被划归上海港港区。

上海是中国唯一的世界500强企业全部入驻的城市。这其中上汽集团、宝钢集团、交通银行、华信能源、浦发银行、太平洋保险、绿地集团、远洋集团八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更是直接把总部设在了上海。上海的世界500强总部数量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但高于同为一线城市的广州、深圳。上海在国际交流与影响力的排名中位居全球第六位:仅次于伦敦、纽约、香港、北京和新加坡,但高于悉尼、巴黎、迪拜、东京。

2015年上海GDP已跃居中国城市第一位、亚洲城市第二位(仅次于日本东京)。上海成为了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同时也是全球人口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上海被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之一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2016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305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46.57亿元。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的上海港是良好的江海国际性港口。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1405495359203476

作者:百家号鸿鹄高飞翔九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