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前世界主要强国综合实力对比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当今世界的国际格局被形容为一超多强:美国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体育等各领域全方位的超级大国,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等国则属于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强国。除了这些大国、强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欧盟、东盟、非盟、阿盟等几个有影响力的国家联盟。当今世界的国际格局在相当程度上就是由上述强国与几大国家联盟所主导。
这样的国际格局实际上是由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之后的美苏冷战所塑造的。如果时光倒流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的国际格局将呈现出与如今截然不同的局面:中国、印度这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当时一个是半殖民地、一个是殖民地;如今的超级大国美国在当时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但美国的综合国力在当时与其他列强相比仍显逊色......
一战前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是大英帝国。那时大英帝国统治着340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殖民地(占全球陆地领土的五分之一左右)。当时英国本土人口有4500多万、殖民地人口4到5亿人(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那时的英镑正像后来的美元一样是国际通行货币:当时的英国垄断着货币发行权、贸易结算权和金融交易权,那时的伦敦就像如今的纽约一样是全球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那时的英国还拥有足以傲视全球的海军:从加拿大到印度洋都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护航范围。1906年英国率先下水无畏级战列舰后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广袤的殖民地、英镑的霸权地位、傲视全球的海军使英国得以在这时仍维持着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不过这时英国这个世界头号强国实际上早已开始在走下坡路了。
从19世纪70年代起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中美、德等国取代英国开始领跑。19世纪8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第一名的位置被美国取代。到了20世纪初英国又被德国反超而屈居第三。搭上工业革命快车的德国只用了40年时间就走完了之前英国用80年时间才走完的工业化路程:1850-1900年德国的国民生产净产值从105亿马克增至365亿马克。工业生产的绝对值增加了近6倍。
从1870年至1900年德国的煤开采量由3400万吨增至1.49亿吨,铁产量由139万吨增至852万吨。在19世纪60年代德国的化学工业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然而在1870-1900年的30年间酸、碱等基本化学原料的产量增加了7倍,染料的产量增加了3倍,跃居世界首位。电气工业的总产值在1891-1913年间增加了28倍。20世纪初德国在工业产值上其实已超越了英国,但德国却无法撼动英镑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
工业实力的提升也使德国的军力在这一时期得以迅速膨胀。一战爆发前德国的陆军实力已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拥有81万陆军的德国还拥有克虏伯这样的世界一流军工企业。这一时期已跃居到世界第二位的德国海军也对位居世界第一位的英国海军构成了强大的威胁。一战中双方爆发的日德兰海战相当于对战前的海军竞赛进行了一次检验:德国海军在此战中痛击英国海军,但德国海军没能从英国海军手中夺取制海权。
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取代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第一强国。战后的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洛林等地。一战前法国的工业生产份额占当时世界总量的6.1%左右(位居美、德、英三国之后)。有77万兵力的法国陆军被视为是当时仅次于德国陆军的世界第二陆军,与此同时法国在海军实力方面位居英、德两国之后。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又一个殖民大国:当时法国统治着高达1289.8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殖民地。
美国作为如今的超级大国在当时已初露峥嵘:1859-1899年期间美国的工业产值由18.8亿美元增至114.07亿美元。1860年美国的生铁产量只有84万吨,到1900年已猛增至1401万吨。1860年美国的钢产量只有1.2万吨,1900年则达到1035万吨。至此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钢国。1860-1900年期间美国的煤炭开采量由1820万吨增加到2400万吨。
20世纪初美国的机器制造业产值已相当于欧洲各国产值总和的一半。美国的石油开采量从1960年的50万桶一路增加到1900年6362万桶。1902年全美发电量已达到60亿千瓦时。19世纪末美国汽车工业的年产量不过几千辆,到了1914年已猛增至56万辆以上。从19世纪80年代起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第一名的位置就已被美国所取代,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对英国霸权的取代。
当时衡量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指标是工业总产值,而我们现在用的是GDP(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概念。这是因为工业总产值这一指标只考虑到了各国的工业产值,却没考虑到农业、金融业、旅游业等产业。美国在19世纪80年代后的确在工业产值上超过了英国,然而作为老牌霸主的英国仍掌握着全球金融霸权。这还仅仅只是从经济层面进行分析,如果要比综合国力就更能看出美国当时与英国的差距了。
直到1900年美国也只有10万现役兵力。1884年美国海军在全球排名第12位,远不能与英国这个老牌海上强国相比。尽管这时美国在经济上表现出超强的竞争力,但在军力上依然落后于英、法、德等欧洲列强。不过这时美国无论经济实力或是综合国力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相比之下英、法等老牌列强却是在走下坡路。从19世纪80年代起大量东南欧移民的涌入使美国人口一路增加到1890年的6300万。
到了1914年美国人口增加到9800万,13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是英国的13倍多,377美元的人均收入也远高于英国的244美元。包括俄国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国民收入总和只比美国多4美元。这时美国海军的全球排名也从第12位增长到第三位,仅次于英国和德国。然而这时的美国依然只是列强之一,还并未坐上世界老大的位置。美国这时在发展势头上已超越英、法、德等欧洲列强。
不过作为老牌霸主的英国这时依然在金融、海军等方面占据着绝对优势。这时的美国尽管在工业产值上已超过英国,但在综合国力上仍不是英国这个老牌霸主的对手,事实上即使法、德等国的综合实力也还是要略强于当时的美国。二战后曾与美国同为超级大国的俄国在一战前却被誉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1905年老牌列强沙皇俄国被亚洲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打败了。
沙俄由此成为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被亚洲黄种人国家所打败的欧洲列强。与此同时沙俄国内保留着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作用下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一战前高达140万的俄国陆军是当时全世界规模最庞大的陆上武装力量,然而俄国在军工科技上的滞后导致了俄军的武器装备上的落后,与此同时俄军官兵的作战素质也弱于英、德、法、美。
俄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各领域的全方位落后在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和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充分暴露无遗。当然俄国的腐朽落后只是在列强中相对而言,如果拿俄国同当时还是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比起来依然是强大的。一战前沙皇俄国的疆域高达228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41亿人。尽管俄国在日俄战争中败给了新兴的日本,但俄国的综合国力实际上仍位居日本之上。
日俄战争前俄国的钢产量为272万吨,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当时日本的钢产量为6万吨,相当于俄国的2.2%。当时俄国的煤产量是2150万吨,而日本的煤产量是1250万吨。当时俄国的年财政收入是20亿日元,这大约相当于日本的9倍。俄国的人力、财力、军力其实都位居日本之上。然而沙俄的人口和经济中心位于欧洲部分,所以远东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俄国兵力薄弱的地区。
日俄战争爆发前沙俄在远东部署有正规陆军部队9.8万余人,装备有148门炮、8挺机枪,部署在远东的太平洋分舰队有排水量合计19.2万多吨的60余艘作战舰艇。相比之下日军可用于日本列岛以外作战的部队有25万人,装备有1140门炮、147挺机枪,海军方面有排水量合计26万多吨的138艘战舰。在总体实力上呈劣势的日本在具体的远东战场上反而形成了明显的兵力、装备和后勤优势。
一战爆发前俄国的综合实力其实仍在日本之上,只不过这时的腐朽的沙皇制度已即将走向崩溃。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几乎是俄国的10倍。日本的近代工业化发展始终受到资源匮乏、国内市场有限的困扰,而日本转嫁自身问题的方式却是对外侵略。1905年的《马关条约》使日本得到了台湾和2亿两白银的赔款。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真正取得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地位。
由奥地利帝国于1867年改组而来的奥匈帝国在国土面积上位居欧洲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人口同样位居欧洲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机械仪器制造业和钢铁军火工业的发达程度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德国、英国和美国之后;资源总储备量和所能动员的总兵力位居欧洲第四,仅次于俄国、德国和法国;农产品种类和原油产量则位居全欧之冠。
当时奥匈帝国的斯柯达兵工厂所生产的重炮武器雄踞世界第一。正因为奥匈帝国的领土、人口、农业、工业、军事等各领域的实力使其被视为是与英、法、德、俄并列的欧洲五大列强。截至1913年奥匈帝国的工业产值已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4.4%,环顾当时世界其他七大列强的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数据比例分别为:美国35.8%、德国15.7%、英国13.6%、法国6.1%、沙俄8.2%、意大利2.4%、日本2.0%。
在领土、人口、农业、工业、军事等各方面都颇具实力的奥匈帝国最大的问题在于复杂的国内民族关系:尽管在帝国内部匈牙利已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政府和议会,从而使匈牙利这个帝国境内第二大民族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帝国境内还有很多斯拉夫系的民族,他们的人口数量加起来超过了奥地利人和匈牙利人的总和,但却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
在当时的奥匈帝国日耳曼人占其总人口的23%、匈牙利人占21%、捷克人12%、波兰人占11%、乌克兰人占8%、罗马尼亚人占5%、克罗地亚人占7%、斯洛伐克人占3%、塞尔维亚人占6%、斯洛文尼亚人占3%、意大利人占3%。尖锐复杂的民族问题使看似强大的奥匈帝国不仅难以形成合力,始终潜伏着分裂解体的风险。一战后奥匈帝国分裂成了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多个国家。
1870年才完成国家统一的意大利在当时被视为位居英、德、法、俄、奥之后的欧洲第六大列强。如果将当时的意大利放眼于全世界的范围内可以发现其工业产值其实还比日本高0.4个百分点。不过以意大利军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糟糕的表现可以推断意大利在军事方面实力可能还未必比得上同一时期的日本。整体上日本的综合实力在这时实际上有可能已超过了意大利。
一战前八大列强的综合实力排名应当是:英、德、法、美、俄、奥、日、意。事实上当时还有一个国家在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足以比肩八大列强,但这个国家地处远离国际热点地区的拉美大陆。由于没参与对外殖民扩张、没介入过列强之间的纠纷,所以这个国家不被视为一个帝国主义列强国家,但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在当时确实足以比肩八大列强。
这个国家就是阿根廷:从1870年到1910年移民潮和死亡率的降低使阿根廷人口翻了五番;铁路里程从503公里陡增至31,104公里;小麦年出口从10万吨增至250万吨,海上冷冻船的应用促使牛肉年出口从2.5万吨增至36.5万吨,令阿根廷跻身于世界出口五强之列;归功于世俗的免费公共义务教育系统,识字率从22%激增至65%,比大多数拉美国家五十年后的水平还高。
1908年阿根廷成为世界第七经济大国,人均收入足以与德国比肩。1864年阿根廷通过参加三国同盟战争获得了原巴拉圭领土的一部分。1878年至1885年的第二次荒漠远征又使阿根廷得以抢先征服了巴塔哥尼亚。阿根廷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在这一时期其实是相当可观的,只不过位于拉美大陆的阿根廷没参与对外殖民扩张,也从未与列强发生过纠纷,所以在当时的国际格局中并不被关注。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2151392165620570
作者:百家号鸿鹄高飞翔九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