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西北史话:西汉强音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史学界都用“凿空”这个词语来形容,在历史上也许只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才能和这件事相提并论。公元前126年,历经千辛万险的张骞终于回到了阔别12年的故土,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异国的山川风情把汉武帝听得一愣一愣的,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马上就认识到西域对于汉帝国的重大意义,决心经营西域。

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取得两次河西之战的胜利,在汉军强大的压力下,匈奴浑邪王也前来投降,短短一年内歼灭、受降匈奴累计八万多人。从此以后,河西走廊被牢牢控制在汉朝手里,汉朝通向西域的门户打开了。

公元前119年,汉朝又取得漠北大捷,匈奴远遁。就在这一年,汉武帝第二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在出使之前就向汉武帝着重介绍了乌孙到伊犁河畔后的情况,当时乌孙已经与匈奴发生了矛盾,张骞建议招抚乌孙东返敦煌一带,跟汉朝共同抵抗匈奴,这就是“断匈奴右臂”的著名战略。该计划原先联络的对象是大月氏,但现在大月氏已经远徙大夏,无意东返,而乌孙正好可以代替大月氏来实现汉帝国的战略。

而乌孙也有资格来实现汉朝的目标。当时的西域诸国中,位于天山南路的塔里木盆地,分布着大大小小36个国家,他们都定居在绿洲城市里,被称为“居国”。这些国家看起来数量不少,但普遍人口都不多,大部分都在一万多到几万人不等,有些甚至只有几千人。显而易见,这些城邦国家由于人口规模太少很难帮助汉帝国实现目标。

反观在外西北及其以西地区,分布着很多游牧政权,他们逐水草而居,被称为“行国”。这样的国家有分布在外西北伊犁河流域的乌孙,乌孙以西有康居,康居以北有奄蔡,康居以南有大宛,大宛以南有大月氏。这些国家普遍人口较多,军事力量较为强大。

以离汉朝最近的乌孙为例,全国有63万人,适合当兵的人口有18.88万人。史书上记载乌孙的风俗和匈奴差不多,“人人练习攻战本领”,是一个十分尚武的民族。所以,汉帝国拉拢乌孙共同对付匈奴是最佳选择。

张骞这一次出使,声势浩大,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首先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但当时的乌孙由于王位继承问题,国家面临分裂的危险,并且乌孙不了解汉帝国的国势,又畏惧匈奴,所以张骞没有劝说成功。之后,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

公元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乌孙也由此知道了大汉的强大,从此对大汉另眼相看。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等地。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由于从汉朝流通到西域的货物主要是丝绸,所以这条商道被后世誉为“丝绸之路”。

汉朝连续两次邀请大月氏和乌孙东返都没有成功,随着匈奴的衰落,汉朝开始谋求在西域扩大影响力。公元前104年和公元前102年,汉武帝为了大宛的汗血宝马,派遣李广利连续发动了两次“天马之战”。大宛素为西域强国,被汉帝国击败后,诸国震惧。这场战争巩固了汉帝国在西域的主导地位,汉朝随后在轮台、渠犁驻兵屯田,建立了“使者校尉”,管理屯田事宜。这是西汉在西域设置的最早的行政机构。

公元前72年,汉宣帝发铁骑16万余兵马,分五路攻打匈奴,这是两汉400年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骑兵出征。同时,派遣校尉常惠前往乌孙,节制5万余乌孙骑兵,与汉军东西并进,形成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夹击匈奴。匈奴畏惧汉军,惊惶西逃又碰巧遇到乌孙骑兵,一场激战大败而归,常惠因此封为长罗侯。

第二年冬,匈奴再袭乌孙,遇大雪,生还者不及十分之一,再加乌孙、乌桓与丁令的乘势攻击,国人亡十分之三,畜亡十分之五,国力大为削弱。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公元前60年,匈奴内乱,其在西域设置的僮仆都尉日逐王降汉,匈奴在西域的势力更为削弱。汉宣帝遂于公元前59年)任命骑都尉郑吉为西域都护,统领西域诸国。郑吉在乌垒(新疆轮台县境内)建立都护府,管辖区域包括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葱岭等外西北地区和新疆地区,这些地区从此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元前60年发生的“匈奴五单于争位战”,使得匈奴元气大伤。内乱的结果就是失利的呼韩邪单于南附汉朝,得势的郅支单于向西北迁徙。

郅支单于后来迁徙到康居的东部,由于统治重心靠近西域,所以北匈奴在西域屡屡兴风作浪。匈奴曾数次击败乌孙,甚至深入到乌孙的都城赤谷城下,杀掠人口,抢夺牲畜,一时横行西域。

更严重的是,郅支单于还袭杀了汉朝使臣,这还了得!汉帝国上下摩拳擦掌,正在等待时机准备给予北匈奴以雷霆之击。机会终于来了。

由于郅支单于在康居连连取得胜利,驱逐了乌孙,站稳了脚跟,逐渐骄横起来,以太上皇自居。他居然在人家的地盘上反客为主,怒杀康居国王、公主和大臣、百姓几百人,又强迫康居国人做苦力,为他修筑单于城。他还凭借兵威勒索大宛等国,令其岁贡。郅支单于的所做作为,搞得西域各国苦不堪言。汉朝的破袭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当时的西域都护是甘延寿,刚刚调来的副校尉陈汤胆略过人,他向甘延寿提出了一个奇计,想趁郅支单于轻敌不备,调动屯田士兵和西域各国军队,对北匈奴来一个突然袭击,一次性解决问题。

甘延寿还想先奏请朝廷再做决定,但陈汤认为机不可失,应该果断行事,先斩后奏。后来恰好甘延寿病倒了,陈汤代为行事,假传朝廷圣旨,调集各路大军直奔康居。郅支单于猝不可防,被汉军格杀斩首。公元前35年正月,郅支单于的人头被快马送至长安,被悬挂在北边的城楼上,以儆效尤。

异世史曰:汉灭郅支单于一战,陈汤喊出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一时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令无数后人热血沸腾。

陈汤能凭一战而成大功,主要凭借的是乌孙的力量。乌孙是西域大国,兵强马壮,历代汉朝皇帝都积极拉拢它。从汉武帝开始,就一直与乌孙联姻,多年的付出终于在汉宣帝时期得到了回报,郅支单于头悬北阙,自此,西域得到了稳定,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王莽时期。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把宗室之女细君公主下嫁给乌孙王猎骄靡。公元前105年,猎骄靡病逝,汉武帝又把楚王之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军须靡,维持联姻关系。军须靡死后,他的弟弟翁归靡为乌孙王,娶解忧公主。她远比细君公主活得长久,汉对于乌孙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解忧公主寿命很长,对乌孙的政治生活影响很大,上面提到的汉宣帝时期的五路出击匈奴就是她发出的邀请。自此以后,匈奴由盛转衰,逐渐退出西域,乌孙成为西域最强大的国家,乌孙王翁归靡决定摆脱匈奴,与西汉结盟。

公元前60年,翁归靡死,乌孙贵族拥立拥有匈奴血统的泥靡为王,《汉书》中称狂王,引起汉宣帝的不满。狂王之立既不合西汉朝廷的意思,又因残暴失去乌孙国国人的支持,解忧公主密谋与到访的汉使一同刺杀狂王。

由于行动失败,让大部分乌孙贵族都开始对西汉抱以警惕,但这件事造成了乌孙的内讧。结果,汉帝国抓住两派还势均力敌的脆弱时刻,迅速出兵杀入外西北伊犁河流域。随后更是以分别册封的方式,将乌孙分割为两个政治实体。拥有汉朝血统的元贵靡成为大王,分到的帐下部众约在6万户左右。匈奴血统的乌就屠只能屈居小王,认领余下的4万户人口。

随后分裂的乌孙一直在汉帝国的掌控之中,但国势逐渐衰落,甚至发生过在公元前17年,一次性有80000人抱团出逃到康居草原的事情。随后,乌孙便一蹶不振。而此时的大汉帝国,由于扩张无度,财政黑洞越来越大,再加上内耗严重,逐渐走向了帝国的尾声。而外西北的历史,也与中原王朝暂时画上了休止符。

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来源凭阑听史,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2501939542635750

作者:凭阑听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