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重“教学”而轻“教育”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关于教育与教学之辨,是我在重读朱永新先生《中国教育缺什么》时引发的思考。
朱永新认为,中国教育缺钱、缺人才、缺公平、缺观念,特别是缺服务意识、缺人文关怀、缺特色、缺理想。
有人随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教育缺良性“机制”、 缺“思想”、缺诚信、缺教育科学、缺科学精神、缺教育批评……
本位主义的回应也有:“中国教育最缺的是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教育,承载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全部弊端!”这一论点虽然切中要害,但其立场,则因论者是一个民办教育集团总校长的特殊身份,便显得比较狭隘、片面且过于偏激。当然,近些年来,民办教育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有人则认为朱永新先生“中国教育缺理想”说法不妥:中国教育历来不缺理想教育,特别不缺大理想教育,缺乏的恰恰是小理想教育。对个人的理想,特别是个人的最为切近的追求,中国教育确实忽视了。说穿了,中国教育缺乏对人心灵的抚慰与抚摸。中国教育也因此是一种没有疼痛感的教育。
每个人的持论都从某个角度说出了中国教育的某种现实。然而,中国教育究竟缺什么呢?却未能找到一个更为准确的答案。或者说,在解决中国教育的问题时,始终未能找到一个更为切要的抓手。
英文里有这样一个对“问题”的解释:Problem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is’ and ‘what should be’.意思是:“问题”就是事物现有状态和它应有状态之间的差异。从这个角度说,让物态和它应该的样子一致,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因而,问题可以回到原点,即,将教育与教学的问题搞清楚,中国教育的诸多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而单纯从大的角度来提一个中国教育缺什么的问题,可能到最后,问题仍然存在着。
在教育与教学这一对问题上,几乎从教育行政官员到社会各界人士,从教育管理者到一线教师,都缺少“小”中见“大”的意识。直言之,就是大家都注意到中国教育应该尊重教学,但却没有人意识到教学中首先应该尊重教育。甚且,从来没有人去认真考究一下“教育”与“教学”的真正的内涵。
教育是往大处说的,教学是往小处讲的。这两者,并无矛盾之处。然而,在我们实际的教育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重视教学,却不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意识、教育情怀。现在的情形是,整个教育界,由于应试的影响,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缺少教育的元素。
这可以从目的论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一门知识或技艺,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真正的人。当然,教育与教学,从本质上讲,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教育如无教学内容是不成立的,而教学如无教育的支撑,则只是一种技术性的乃至体力性的工作。现在的“教学形势”,跟随高考指挥棒,形成了一种所谓的“应试教育”( “应试”与“教育”能否捆绑在一起?请细思)。“教学”已经是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的真谛,然而人们却安之若素、处变不惊。
因此,进而言之,中国教育最缺少的恰恰是对常识的尊重。至于有人提出的缺少精英教育、缺乏知行合一精神、缺少对教师的尊重等,都可能是第二位的问题。只有将教育与教学之辨弄清楚,很多教育问题便都能得到圆满解决。
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回溯,孔子时代便提出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原则,认真考究起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其实是能做到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却不去做呢?“不能”与“不为”,教育与教学,个中关系已经到了我们必须正视的时候了。任何一个有教育良知的人,都不应该回避这一教育的基本问题以及我们在这一问题上所犯的常识性错误。诚能正视教育教学之辨,则中国教育的问题,可望会逐步得到解决,而我们离教育的理想境界,可能也就不远了。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319111876514577
作者:辅仁新语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