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智慧:做事不择手段之人,最不得人心!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老子云:“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老子看来,“一”字乃万物之首,世间万物皆因“一”而生。而这一又是因道而生,世间万物又无不是在遵循“道”而存在。

但在我们的意识中,“一”字早已不再是道,不再是万物遵循的规律,而是单纯的“侯王得一而以为正”,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的“一”——第一。

永争第一者,狂者也;永得第一者,能者也。

但是当一个人为了第一而不择手段时,这“一”就不再是第一,而是一把利刃,一把能伤人的利刃。

一、一个人的人生,不是第一名决定的

一篇题为“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级第一名”的文章闯进我的眼帘。

山东某中学的学生秦某,因不甘自己“千年老二”的地位,蓄意谋杀稳居第一的马某。动机竟然是“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级第一”。多么弱智的想法,多么愚蠢的理由,多么过激的行为。为了一个所谓的班级第一,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手持利刃潜伏在阴暗处,窥其不备,直刺其胸。缀而狂追,及而愈刺,直至毙命。

读罢,身子不禁颤了一下,鸡皮疙瘩暴起。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孩子的人生观里只剩下争夺第一名?我们孩子的心胸为何如此狭隘?

《菜根谭》有言:“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

茫茫天地间,宽广无边,包容万物,方显辽阔。而鄙陋的人,因自己的私欲不能满足,而怨恨天地的狭小,奈何自己却永远跳不出这狭隘的空间。不是因你无能,而是因你无心,没有一颗豁达的心。

第一怎样,第二又如何?一个人的人生,不是第一决定的,没有谁能笃定学习成绩第一的人,就一定是未来的翘楚。

离开政坛的陶潜,虽不能加官进爵,但他照样活的释然。

他诗酒话人生,开创诗派——田园,冲破四言诗的呆板模式,创造更加恬淡清新的诗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他归隐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享有“古今隐逸之宗”的美誉。

二、做事不择手段之人,最不得人心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孩子做事如此不顾后果?如此丧心病狂?

《吕氏春秋慎行》一曰:“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覆深壑,虽悔不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一个人若为了达到自己心中的目的,不经深思熟虑,不计后果,不顾道义,而去做一件事,犹如自己奔向深谷。除了给别人带来苦痛,给社会带来危害,他最后也不过是粉身碎骨罢,自食恶果了。

吕雉为解心头之恨,残害戚夫人,且向自己的儿子炫耀自己的手段,最后爱子刘盈郁郁而终。

一代女皇武则天为排除障碍,不惜杀害襁褓中的亲生骨肉。她被封天后,她与高宗并称“二圣”,她自立为帝,她得了天下,但却失了人心,最后也不过寡逝于上阳宫。

她们本来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故为了那难填的欲壑而行不义之事。权倾朝野又如何?得了天下又如何?最后也不过是一个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怪物,为世人所诟病。

三、做事不择手段之人,伤人害己

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第一的崇拜和羡慕变成了嫉妒和恨?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邪恶的念想开始主导我们的心志?

嫉妒者,亡躯之害也。

一个人总是嫉妒别人高于自己,而心生歹意,最终只能赔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师出同门的庞涓、孙膑本来亲如兄弟,却因嫉妒作怪,庞涓狠心残害孙膑,使其重度残废。人出来混,是要还的。桂陵之战中,孙膑以逸待劳,使魏军惨败,庞涓也万箭穿心而死。

歆(xīn)羡者,得人之利也。

一个人若能本着欣赏、钦佩的心态去看待他人,就会有更多的人才愿意和他共事。

“卧龙、凤雏,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诸葛亮出茅庐,助刘备夺荆州,定蜀川,堪称刘备第一军师。然而,他并没有这么狭隘,他还向刘备引荐了自己的同门——庞统,两人共同辅佐刘备。既而,子初、孝直亦效力于刘备麾下。

同样是师出同门,同样是智谋高士。怎奈庞涓如此善妒,而诸葛亮却又何等海量。只因庞涓的心里装的只是自己的地位,那不容别人超越的第一的地位;而诸葛亮的心里承载的是道义,是正统,是天下,是百姓。

一个有志于第一的人,是个积极上进的人;但是一个为了第一而无所不用其极的人,只是个自私到变态的人。

当我们为了得第一而不择手段的去残害他人,视他人性命如草芥,这第一就失去了它最初的定义。它不再是由道而生的一,不再是万物之源,而是万恶之源。它是一把利刃,一把会伤人,但也会伤自己的利刃。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3941547600134200

作者:水木然,百万级畅销书作者,微信号:vv59336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