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年后(深度好文)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8288492176345574
作者:卢克文
(阅读前请先降低期待值,本文不是深度论文,只做框架分析,是临时想到的思想碎片)
十年前,我跟我的小伙伴在东莞的工业园里骑着单车闲逛。
那时候的东莞风流倜傥,据说当年长安佳丽最多的场子,一天的流水能到500万,厚街的五星级酒店,全球最密集。
但其实东莞本质上是一座扎扎实实的工业城市,那些年,只要深莞公路堵车,全球主板硬盘类产品就要涨价。
虽然当时身上经常只剩二三十块钱,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还是喜欢操着中南海的心,当我们在一片片整齐划一的电子厂、模具厂、塑胶厂、纸箱厂来往穿梭时,小伙伴突然踩下了刹车,问我说:
“你说这些工厂,工资每一年都要涨,成本越来越高,将来会怎么发展?”
作为纯钛金24K吊丝,我们站在满是灰色工服的下班工人的路边,也只花了一点点时间推理,就一致认为:这些工厂迟早会迁到越南、柬埔寨等地方去。
理论很简单:低端制造业从欧美流向日本,从日本流向四小龙,再从四小龙流向中国大陆,在每个地方最多逗留二十多年,就该往更廉价人工的东南亚散去。
事到如今,越南的工厂,确实在一点一点发展起来了。
其实我们推理的这条理论,是一个大国发展起来的必经线路,叫“工业强国的崛起之路”。
这也是中国这四十年来,国家大步向前的核心发展线。
前两天政府发布的户籍松绑政策,让各路媒体兴奋了好一阵子,标题一个比一个取得耸人听闻,300万以下人口城市轻松落户,300万以上人口放宽落户,看起来是巨大的进步,各个城市不仅在抢人才,根本是人就抢,但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一点,把国家成长线放宽一点,就会发现,其实并不是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简单点说,就是国家的工业实力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必须把农村人往城里赶了。
我时常想起小时候,湖南乡下的农民们每到收回粮食,要每家每户拖着板车去交“公家粮”,粮站离我家不远,一脸愁苦的乡亲们坐在板车上谈论琐事时,连咳嗽声都透露着痛苦。
户籍制度将农民们锁死在土地上,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城里根本养活不了太多人,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要靠初级农产品维生,如果大量农民进城又没有生存空间,会造成流民问题。
户籍制度的主要作用,就是钉死社会岗位。
现在想想,当初也不是想要制定户籍来压迫人,而是经济虚弱,城市实在养不起这么多人。
而当时中国农村的生活又是那么痛苦,挑水、拾柴、放牛、割猪草、煮猪食、耕种、施肥、除草等等等等,繁重而贫穷的农村生活让人人都想逃离农村。
人仿佛像牲口一样活着。
每当我去研究别的国家经济发展史时,特别是一穷二白的国家进入工业强国的历史时,我总是对朴正熙这样的人物最为感慨,他残暴、冰冷、无情,牺牲了整整一代人的正常生活去完成国家工业的奠基,但也用最有效的方法,使国家在恶性循环的农业社会里得以解脱。
中国过去40年到底做对了什么才得以崛起?就是完成了工业化啊。
是工业化使城市有了大量的工作,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顺带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民不用再被钉死在土地上,他们进到城里时,有一份能谋生的空间。
那时拖着板车交公粮的心酸农民,现在终于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每一个贫穷的国家走向工业化时,是必须要牺牲掉一辈人的,否则无法改变农业社会的恶性循环,而我们父母那一代(1950-1970年代出生的人),就是被牺牲掉的一辈。
他们没什么机会接受良好教育,在流水线做着最繁忙僵硬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一天工作15个小时,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工业化进程中的角色,只知道在为养活自己的家人而努力。
经过这一代人的牺牲后,到我们这一代人,才避免了繁重的生活陷阱,生活质量也开始稳步上升。
50-70年代农民的后代现在都不是农民了,他们都不会种地,有其它的讨生活的途径,农村的田地随着老人的离逝开始荒芜,就是农业人口逐渐转成了工业人口,农业也要开始机械化,要出现大农场主,国家的转型完成了,工业人口自然都要往城里走。
在国家统计局的图表里,1980年中国农村人口是7.9亿,2018年中国农村人口现在只有5.7亿,而且现在这5.7亿跟过去的7.9亿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以前是真的只靠种地为生,现在这5.7亿人口里实际上有3亿早就转型成产业工人。
时机已经成熟,要把这些事实上的工业人口往城里迁,不需要钉死农民岗位,户籍制度自然就要快到了废除的边缘,各个城市,就必须放宽落户政策。
对工业化人口管理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城市群,让每个人都生活在城市里,只有人群聚集了,基建和行政管理的成本才会降低,日本、韩国的主要人口都在城市群,光首尔就住着全韩国20%的人口。
所以核心问题是什么,就是工业化啊。是工业化在改变中国人的生活状态,让我们的生活质量慢慢变好。
中国现在的工业化,已经达到了一个很不错的高度,是唯一把联合国所有工业分类全部吃下的国家,我们吞下了世界所有工业类目里的低端和中端,每年还有几百万工科大学生毕业,人力资源充足,准备全面向高端挺进。
现在全世界能完全独立建造航母的国家为什么那么少?因为建一艘现代航母至少需要这个国家有1000万产业工人做底子,曾经的海上霸王大英帝国全国才6600万人,还搞什么皇家海军?专注成为欧洲金融中心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2008年时,美国总统访华,曾经提出中美G2构想,就是美国站在工业化的顶尖位置,吃利润大头,中国在中低层为美国保障生活品质,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可惜中国这些年不听话啊,非要努力奋斗,往世界产业链的高端爬,爬到现在,终于逼得美国出手,又是打毛衣战,又是想办法压制华为。
日本和韩国身为发达国家,为什么日韩的企业员工看着比欧洲国家的人辛苦多了,除了欧洲本身存量大,一是欧洲国家像英法有传统殖民地在,可以从那些表面已经独立的殖民地吸血,二是欧洲国家通常吃最顶尖的工业端果实,都是利润最高的行业,比如法国的大飞机,瑞典的军工,这些行业是对日韩锁死的,如果放开让日本人搞军工,瑞典真不一定是日本人的对手。
欧洲和日本这些年因为错过了互联网浪潮,经济停滞不前已经很久了,吃下互联网产业的中国跟美国两个国家则跑得飞快,两国为了在第五次科技革命获得领先,都是倾尽国力在竞争(第一次是金属制造,第二次是蒸汽机,第三次是电气化,第四次是信息化),但最近也不知道为什么,打着打着气氛越来越古怪,两国好像有从对手变成盟友的迹象(外交真的好牛逼),两只猛兽的和解是因为有了新的猎物,欧洲和日本默默地捏了把汗。
也是因为两国经济交锋了这么长时间,为了回避政府补贴高科技企业问题(中国制造2025),还打出了中国的科创板。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只要中国不犯错,在科创板的输血下,20年内肯定能吃下大量高端产业的(这些产业中,有很多日本韩国的优势项目),而到那时候,中国必定将实际牢牢控制东南亚各国,如果俄罗斯没有靠着北极航道完成经济逆袭,这个被慢慢放血的国家就废了,大片西伯利亚领地也可以想一想了。
日本必定在中国的阴影下让出部分产业(比如汽车产业会吐出很大分额),韩国可能是半导体,失去部分支柱产业,日本会从世界顶级发达国家下坠到中上发达国家,人均GDP可能会降到2万多美元每人(现在是3.8万美元)。
而成为真正的工业强国,将会惠及到每一位中国人。
到那时候,中国大量二线城市能达到国际水平,东部地区全面发达国家化,城市群越来越成熟,从香港到惠州都有大量直达的公共交通,将整个珠三角密密麻麻串在一起。
而农村地区,将会越来越像美国,用极少的农村人口管理农业,实现规模化,机械化,保证全国自供自足。
迟钝的欧洲和日本,必定会成为中美竞争的最大受害人。
因为世界可能是大家的,但归根结底,世界一定是中美的。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作者:卢克文 ,公众号“卢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防疫群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