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不分家,学《易经》也可选择跟从历史的脚步这条路登堂入室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导语】本文基于以下两个基点而存在,如果您不认同这两点,建议立刻关闭页面退出,不必继续往下读:
1.《易经》可归类进哲学范畴;
2.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是对的。
针对《易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这样描述的: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学、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既然“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而且“条条大路通罗马”又是人尽皆知的道理,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有充分的理由判定:通往易学殿堂以至于登堂入室的路肯定不止一条两条。
因而我们也有必要提前声明,“跟从历史的脚步”这条路不见得是最好走的或者最便捷的,更不能说是唯一的,“跳窗户进入”或者“破门而入”没准也是可行的,我们欢迎独辟蹊径者和我们分享或切磋独门绝技,但无意卷入“门派”或者“流派”的高下之争。我们认为只要到达“罗马”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计较“哪条大路”更近一些……
不久前曾有这样一则新闻,有个高考成绩特别优秀的女生听从自己的内心选择了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引来很多人为她惋惜,认为以如此高分的高考成绩选择这样一个“没有钱途”的冷门专业实在是有些让他们难以理解。
所以说,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应该为数不少。而我们的观点是,假如你想按照我们建议的方法搞懂《易经》,本文提及的这些历史知识还是必须得咬着牙挺到底的,甚至需要拓宽一下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跨过这些知识直接领悟的办法我们没有。
有一说,在距今约6500年前,在文字(含最早最早的象形文字)尚未出现的远古时期,伏羲氏“一画开天”搞出来了八经卦。
既然文字尚未产生,用于口头表达的语言自然也不可能有多么丰富,在伏羲氏所处的时代,人类的思想或者思维活动肯定也是非常有限的……
三千多年后,在距今约3100年前的周文王所处的时代,周礼尚未产生,长幼尊卑婚丧嫁娶等礼节概念还处于萌芽阶段的时候,周文王利用自己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城的那七年时光,在八经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六十四卦……
主流历史观点认为周文王的主要成就为:推演周易;壮大国力,为武王克商奠定基础。
今年是孔子诞辰第2571周年,我们已知的对孔子的确切记载就是极其有限的,很多东西都来自于推测,没有办法印证,而对于早于孔子之前五六百年的周文王,我们所能掌握的确切资料就更是少得可怜。所以我们接下来的对于周文王时代的历史表述只能是基于合理的推测和想象,或者说是一种合理的假说,我们无法提供佐证,信不信由你。
《封神演义》乃神话故事,而其中的姜子牙就是周文王的部下,我们不能按照神话故事的情节进行推理,但至少可以相信以下这些内容:
周文王曾领导一个国家,并发展壮大了该国的国力,在其去世十年后,他的儿子周武王就一举推翻了商朝。
他被囚禁在羑里城的那七年,是领袖落难的七年,在被囚禁之前周文王就已经是一个英明神武的领袖人物,或者说正是由于其治理国家的能力超群,才引得商王猜忌和忌惮进而将其囚禁。
我们想象一下:一个王朝的开创者被与世隔绝囚禁七年,在这七年间推演完善搞出六十四卦……
一个胸怀雄才大略的领袖人物即使被囚禁,也不可能丧失斗志,若是推演六十四卦仅仅是为了排遣无聊消磨时间,那他离开羑里城以后应该已经万念俱灰成为一个废人,既然后来的历史证明他的斗志依然昂扬,我们绝对有理由认为推演六十四卦是一个领袖在归纳总结自己的认知体系。“不当家才不知柴米贵”,而周文王在羑里城推演六十四卦之前就已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当家人了,一个优秀的治国理政的领袖当然具备统揽全局的能力。
我们粗略了解一下六十四卦所涉及到的内容就会发现,每一个卦的卦名和上下卦的卦德等项目之间的匹配都是天衣无缝的,任何一个卦的卦名都是不能加以改动的,其中每一爻的位置和应比等关系和卦名卦辞等匹配也都恰如其分……
七年囚禁,是磨难,也是磨练。正是在反反复复的推演过程中,才有足够的时间精雕细琢,“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太少”,不多不少正好六十四卦,既可以说成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巧合,也可以说成是周文王人为的“文章天成,妙手偶得”之作,是智慧超群的领袖人物基于自己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之上进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的结果。
为什么区区六十四卦就已经做到了“易道广大,无所不包”,那是因为在周文王的反复推演之下,他发现用这么多内容就已经足够用了,足以概括强大国家推翻商朝所需要的一切的一切了。
周文王之前,谁也没有规定八经卦到底该怎么排列和组合,假如说六十四卦不能穷尽周文王心目中的对万事万物的认识规律,我想他一定会考虑每卦多加一爻或者将六十四卦和八经卦再叠加一次加以排列和组合……
六十四卦便“无所不包”当然好,若是退求其次,做到用1024卦将万事万物“无所不包”,是不是也是一件令全人类欣喜若狂的大好事?
我们再发挥一下我们的想象力:周文王是在自己的任上突然间被囚禁起来的,囚禁期间甚至被迫喝下商王将自己儿子杀掉而做成的肉羹,周文王的处境是多么险恶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王者会怎样应对?被囚禁的环境下,可能有足够的书写材料和书写条件吗?一个自己的生命随时可能受到威胁而壮志未酬的人,肯定想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传给自己的后人报仇雪恨,而谁又能保证迫害自己的人愿意给自己留下足够多的时间交待后事?唯一积极可行的选择就是将内容浓缩再浓缩,精炼再精炼,于是就有了高度提纯的六十四卦,就有了寥寥数语言简意赅的卦辞……除非对手任何机会都不留给自己,否则只要有一丁点儿机会,周文王便能实现智慧的传承。
好在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坏,周文王居然活着离开了羑里城,在见到自己的团队成员(自己的儿子周武王和周公)之后,为了防止万一再起变故,周文王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精心推演出来的六十四卦向自己的两个儿子倾囊相授……
大敌当前,周文王也不可能再静下心来搞理论完善,逃离虎口的周文王肯定会全力以赴尽早壮大国力实现反超,终于在历经两代人的苦苦努力之后,在周文王去世十年之后,周武王终于推翻了商朝……
与此同时,周文王的另一个没有继承王位的儿子周公一心一意为国分忧,工作实践之余,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将周文王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发扬光大,六十四卦变得更加充实丰满了……
后来到了孔子的时候,由于孔子五十岁之前的人生理想仅仅是当一个好老师,年轻时又急于建立功勋,忙于实践和探索,忙着到处玩“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游戏,于是《易经》一直没能引起孔子太多的重视,可能他也和我们当今社会很多人一样,认为《易经》对自己没有多大用处,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无缘无故去招惹这个“无所不包”的难题简直就是无事生非……
过了五十岁以后,孔子肯定也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年轻时想象中的努力和探索也都尝试过了,周游列国也游够了,内心开始变从容,变得能静下心来研究曾以为“不大实用”(纯属愚公个人主观推测)的《易经》,哪曾想“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结合自己几十年来“行万里路乃至阅人无数的阅历”,突然发现原来《易经》如此奇妙,不由得发出感慨: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作为“万世师表”的孔老师,诲人不倦乃本分。“韦编三绝”之后,《十翼》横空出世,《易经》更加充实和丰满了。
孔子之后又过了1600多年到了南宋年间,朱子来了!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行列,受儒教祭祀。乃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老师的时代,书写条件再也不受竹简之苦,“笔墨伺候”岂是往昔岁月可比?朱子那诲人不倦的精神与孔子相比,自然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既然孔子曾留下“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感慨,朱子肯定不会再允许自己有这样的遗憾,读《易经》自然会早早开始,历时更长更久,感悟更深更远,千辛万苦之后,《周易本义》横空出世,《易经》再次得以充实和丰满。
纵观这6500年历史,对于一代又一代的创作者来说,书写条件越来越好,创作时间和传播环境越来越从容,经典的篇幅自然而然也变得越来越长……
易学也一步步被神化,变得越来越深奥,易学变得不再容易。
爬树如果从树根往上爬,自然有路可循;要是我们爬树时,只能看到树冠,找不到树根,相信很多人只能“望树兴叹”。
想想这些年来所有的我们可能得到的《易经》版本,哪一本不是上来就强调“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哪个人不是在自己将《易经》拿到手上之前头脑中就早已经存在着一个被过度神化了的神秘印象?哪一个版本不是尽全力试图做到最全最新最高大?
按照做出最重大贡献的那个创作者周文王的本意,易学本应是可以在须臾之间就能完成传承的理论体系,现在被人为地搞得皓首穷易居然也无法透彻领悟。
想想看,与周文王有关的其他文物古迹为什么没有留下,而单单留下了苦难的记忆“羑里城”?
前人也是很有智慧的,跨越千年留下了羑里城,难道只是巧合?
“羑里城”就是破解《易经》奥秘的密码!不是吗?
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古人的另一段话: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但我不敢确信本文就是那一得。
但愿以上这些文字能够对学《易经》有所启发,假如您有什么建设性意见,敬请留言。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3927628296636263
作者:盛京愚公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